- 相關推薦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
中華文化是一種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希望能幫到您!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一
在學習中同學們經常會為寫作文煩惱不已,精品學習網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高三關于文化的議論文:文化傳承,大國利器,希望同學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技巧,祝大家閱讀愉快。
“魚不可脫于淵,大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現今社會,國之利器是國家強盛的象征,是值得我們拿來夸耀并自豪的。國之利器,在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們從小便開始書寫方塊字,一撇一橫間,我們體味著是非真假,美丑善惡;我們朗誦詩詞歌賦,于唐詩宋詞間,感受著文人墨客的才情。2014年北京語文高考分值由150分提升至180分,英語分值由150份降至100分,這一舉措是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傳統文化,大國利器,母語教學,隨著中國改革的進行,傳統文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于歐洲則國雄于歐洲。”高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愛國精神,增強對國家數千年歷史的了解。在各國都很重視外語教學的現今社會,外語教學固然值得肯定,但我們更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學習。
在韓國對端午節申遺的沖擊下,國家越來越注視傳統文化,各地興建孔子學院也是傳統文化發揚的一個良好表現。國之利器,是文化。設想有一天,我們不再書寫方塊字,不再說著字腔方圓的漢語,這難道不是預示著一個民族的衰亡嗎?
“漢字書寫大會”掀起一股猛烈的文化浪潮,科技在發展,外來文化在入侵我們的生活,“提筆忘字”不僅預示著人們對傳統文化、對母語的疏離,更意味著我們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文化見證了時代的更替,事物的興衰,它從千年前向我們款款走來,帶著書卷的香氣,引起我們對文化的渴求。
新華網稱:“降低英語分值絕非放慢向外部學習。”中國在強盛,但未來仍有一段路要走。對于外來文化,我們應正確對待,盲目拒絕只會象腐朽的清廷一樣自取滅亡,唯有堅守自我的同時,吸引外來文化的精華,將其變為我們的養料,國家才會更興盛。
《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陳吉寧說:“無論怎樣,請記得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在黑暗。”我們是祖國大樹上新生發的嫩芽,充滿著無限的活力與朝氣,手握大國利器,讓我們再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為祖國建設出力?
大國利器,文化傳承;文化傳承,在我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二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人物。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筑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今日,中國是東方雄師,是東升旭日,是騰飛的巨龍!中國,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千古文明古國的風范。中國,這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年磨難為基石,多少興衰成敗,多少榮辱悲歡,成就了這只浴火重生的東方鳳凰!
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是華夏子孫生存繁衍的思想基礎,是華夏子孫(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維系全體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民族的根,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要顧及他人感受,不能將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加到別人身上”;“人們要彼此關心,相互扶持”;“在贍養老人、撫育孩子時,也應顧及與自己無血緣關系的老人與小孩”等社會層面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君子應發憤圖強,勇于拼搏,永不停息”;“國家的存亡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要求人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人們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德修身”等公民層面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和公民層面的論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聯系緊密,中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泉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升華和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行不悖,互相促進。大力發掘傳統文化中有益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要素,即令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又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使二者相得益彰。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重世道是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日常小事、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樂于助人,尊敬師長。注意個人行為和修養,培養和諧家庭氣氛,這樣,國家才能長久治安,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沉淀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繼承和發揚需要我們終身努力以求。
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讓我終身受益。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義務和職責。讓我們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共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而奮斗!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三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余年磨難為基礎,以五十余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中國之所以成為死的文明古國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等等。今天,我就著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居,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斗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為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出造紙的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并給予很高評價,硯:墨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歷史!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里,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可現在“洋節”風靡,而傳統文化卻逐漸被人們淡忘。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前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月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傳統文化慢慢地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社會里日益冷清,這些現象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么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做的只是,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單單只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我們盡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傳統中國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筑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四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古就被譽為“禮儀之邦”。中華美德——禮儀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從孔融讓梨,程門立雪,到雷鋒的感人事跡,再到今天的21世紀,禮儀體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在馬路上扶盲人過馬路,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禮儀就像是一朵美麗的花,開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弘揚著中華美德——禮儀。
今天,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也應該注重禮儀。見到老師要問好,碰到同學要點頭微笑,不小心傷害別人要道歉,這都是我們基本需要做到的。可是就僅僅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認為是很少很少。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和新世紀的小主人,我們不僅應該做到懂禮儀、做禮儀,還應該向社會呼吁,弘揚禮儀這個中華美德。
尊老愛幼,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禮儀之道,可是這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曾看看到這樣一段公益廣告:在公交車上,一站到了,上來一位拿著重物的花甲老奶奶,可是車上已經沒有座位了,老奶奶環顧四周,只見車上的年輕人們都熟視無睹,有的在玩手機,有的在看窗外,權當沒看見。這是,一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竟然站起身為老奶奶讓座,老奶奶只得唉聲一嘆,車上的人們臉都紅了。最后,廣告上出現一排字:禮儀,尊老,在哪?
這個廣告,令我感慨萬千。21世紀,科技越來越先進,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可是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素質卻退步了。那流傳下來的禮儀之道漸漸的在社會上消失不見,人們面對需要幫助的人們,只是冷血嘲笑;面對自己的親生父母,甚至都大打出手;人與人之間再也沒了心平氣和的溝通,只有互相難聽的謾罵。這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用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點頭,把禮儀帶到生活中,帶到社會上,把禮儀的種子播撒在人們的心中。
崇尚禮儀,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初三作文】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04-27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作文07-13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精選03-20
高三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03-20
初二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