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母語日主題宣傳活動舉行的目的是為了展示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向社會提倡使用母語。國際母語日主題宣傳活動總結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第一篇:國際母語日主題宣傳活動總結
日前,世界母語日活動在毛里求斯藝術和文化部底層大廳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毛里求斯藝術和文化部主辦,得到駐毛里求斯外國文化、教育機構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毛里求斯國家圖書館、印度文化中心、法語聯盟協會以及毛里求斯中國文化中心等12家單位現場擺設展臺,展示本國的文化產品。中午12時,毛里求斯藝術和文化部常秘主持開幕式。毛里求斯藝術和文化部長丘尼,教育、文化與人力資源部長班瓦里,路易市長豪斯納里,毛里求斯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席皮皮瓊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丘尼部長致辭稱,自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至今,毛里求斯政府始終積極“提倡使用母語,以保存語言和文化多樣性。同時,毛里求斯也積極倡導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宗旨。”他希望通過世界母語日活動,使毛里求斯這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能夠學習、吸納和發揚更多的世界語言文化精髓。
毛里求斯中國文化中心利用毛方提供的平臺,精選了10多種有代表性的圖書參展。由文化中心提供的“春節里的中國”圖片展也在現場擺放,同時展示的還有代表春節特征的掛物擺件,受到歡迎。
第二篇:國際母語日主題宣傳活動總結
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等機構在此間舉辦“國際母語日”活動,中國少數民族兒童接受多語種教育議題受到各方關注。中國目前已有1萬多所學校使用21個民族的文字、面向600萬學生進行“雙語教學”。
當天開展的“國際母語日”活動源于50多年前孟加拉民眾捍衛語言權利的一場運動,1999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每年舉辦活動、促進世界語言文化多樣性。
5年前,中國首次舉辦這一活動,與世界同步推廣母語保護的知識和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阿比曼紐·辛格17日在此間指出,每一種語言都反映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保持、傳承人類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的最有力手段。但根據該組織“世界瀕危語言圖集”統計,世界6000余種現存語言中,超過200種已在過去百年間消失,只有10%的語言屬于“安全”級別。
辛格說,該組織鼓勵人們掌握母語、國家官方語言和通用語言這3個層次的語言,而目前少數民族兒童在受教育過程會面臨巨大阻礙。中國為母語教育做出的貢獻值得稱贊,同時也有144種語言被列為瀕危語言;該組織期待與中國合作,特別是在教育領域實現多語種化發展,“為兒童提供以其自身文化、傳統和價值為基礎的課程,使得他們能夠了解、欣賞、傳承本民族文化”。
目前,中國少數民族約有6000萬人使用本民族語言,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0%以上,約有3000萬人使用本民族文字。
中國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官員沙瑪加甲坦陳,在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處于急速變化中,有些甚至處于萎縮和衰亡過程中。
沙瑪加甲表示,中國正加強扶持民族語言教育及教師培訓,建構“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以整理、保存少數民族語言。面向少數民族幼兒、青少年學生,中國持續倡導、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教學”,目前已有1萬多所學校使用21個民族的文字、面向600萬學生進行教學。
內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達斡爾族學者毅松說,在經濟社會環境巨變和外來文化深刻影響下,達斡爾語保護、發展面臨的一個新困難,即青少年掌握這種單純口語的程度有所下降。
語言需要相應環境才能得到使用和保留。毅松指出,保護人口較少民族使用的語言,應通過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教育,傳承民族語言、文化。
來自孟加拉、蒙古、尼泊爾、也門等國多位使館官員與數十位中國語言學者參與了此間多項“國際母語日”學術活動,并將在呼倫貝爾就語言、民俗保存進行實地調研。
第三篇:國際母語日主題宣傳活動總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二屆國際母語日活動在云南師范大學舉行,這也是云南首次舉辦該項活動。本次活動主題為“多元文化和諧中華”,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多樣性。
2月21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國際母語日”,從2000年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圍繞語言多樣性和多語教育等主題舉辦過多次慶;顒。
13、14日,來自全國各地院校、高等科研機構的數名中方代表及孟加拉、尼泊爾、巴林、馬耳他、老撾、俄羅斯、越南、柬埔寨等國家駐華使館的中外專家、學者將在兩天內對“發展中的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構建多語和諧的社會生活”等專題進行交流研討。
省政府副省長顧朝曦、省政協副主席曾華出席開幕式。
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26個民族,其中15個少數民族為云南所獨有。目前,云南省已對世居云南的26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先后幫助哈尼(2種)、傈僳、納西、景頗(載瓦)、苗(2種)、壯、白、瑤、獨龍等10個民族新創12種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幫助彝、傣、拉祜、苗、景頗等5個民族改進、規范了7種民族文字,F在德宏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哈尼文、拉祜文、川黔滇苗文、佤文7種民族文字方案,已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審批成為正式文字。出版了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傈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等詞典。
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以云南師范大學教授伍雄武為首席專家,集合全國近40個民族70位學者申報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獲準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這是我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獲得的第一項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它的立項和研究對增進我國各民族的對話和理解,對增強民族的凝聚和團結有著積極作用。
曾華表示,云南省將以實施國家“橋頭堡戰略”為契機,充分利用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深入探索少數民族母語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利用的新途徑,以本次研討會為舞臺,把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示給世界。
“語言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打開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語言多樣化是文化多樣化的基礎,要保持語言多樣化,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教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說到。
另悉,少數民族語言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工作正積極籌劃,計劃于今年下半年在云南開展。
相關精彩文章推薦:
2.2017國際母語日活動總結
10.國際母語日主題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