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今年年初按照師大黨委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為了進一步做好惠民工程工作,附屬藝校專門召開由各部門負責人和具體負責該項工作同志參加的會議。會上總結了去年我校惠民工作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強調了惠民工作的重要意義,并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發揮傳統優勢,利用現有條件,制定了一系列本年度惠民工程活動安排,力求把惠民工作落實到實處,取得更大的成果。
今年我們按照師大黨委的布置完成了年初分配的培訓任務。全年演出8場,受眾人數達3000余人,培訓課時64個,直接培訓學員700多人次。
讓藝術走進百姓
我們附屬藝校在藝術惠民活動中開了舞蹈課。由我們提供教室,選派了優秀的青年舞蹈教師,請市民到學校來上課。讓“天價”的藝術培訓回歸社會公益,讓“殿堂”的高雅藝術貼近百姓。我校青年教師于丹家住城市的南部,每到周末都要倒上好幾遍公交車,早早的來到學校,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上課時還怕一個人做示范學員們看不清,掌握不好,就又找了她的幾個學生分別站在學員當中給做示范。熱愛舞蹈的市民大多都是退休的中老年婦女,她們沒有多少舞蹈的基礎,于丹老師就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的教授她們舞蹈的基本功,教授她們民族舞蹈的身段、步法,炎炎的夏日她還身體力行,親自做示范,手把手教授她們,一堂課下來滿身都是汗,練功服都要濕透了。老師的辛勤付出深深的感動了前來學習的市民學員,紛紛表示感謝我們黨的好政策,使他們這些年過半百的人又能走進大學,走進藝術的殿堂。
讓藝術走進社區
今年我們在藝術惠民工作中,還開設了合唱課。有我們聲樂教學部的副主任朱紅男老師親自授課,由鋼琴老師趙成海負責彈伴奏。每周都到要深入到社區為秋韻合唱團教授合唱,教授演唱技巧,幫助他們排練合唱,得到了合唱團學員的高度評價。
從今年夏天開始,為了發揮我校京劇教學的優勢,在我們學校副校長崔立剛的的帶領下,深入基層,前往民間創辦的北市場京劇團,為劇團的京劇愛好者們排練京劇。副校長崔立剛同志利用休息時間,到劇團指導票友們排練,耐心細致的給他們說戲,一招一式示范,還親自教授業余演員們化妝帶領我校的京劇老師和學生與票友同臺演出,言傳身教,得到了劇團演員們的衷心感謝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演員們紛紛表示:能夠得到專業老師認真、熱情的指導,使我們不用花錢,不用去學校就得到了京劇藝術的真傳,真是要感謝沈師大附屬藝校的老師們,感謝黨的藝術惠民工程帶給市民的實惠。
藝術惠民工程,對于市民來說不僅僅學到了藝術專業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市民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意識,使他們懂得了如何欣賞藝術,鑒賞藝術。既是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民生工程,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提升全民素質、匯聚和諧力量、提高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的振興工程。藝術惠民工程不僅促進了沈陽市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也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篇二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廣泛開展調研,深入了解情況。駐村后,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迅速開展工作,在與縣、鄉領導和村“兩委”班子座談了解情況的基礎上,走村入戶,摸清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群眾所想、所盼。我們始終把走訪慰問、開展調研作為了解民情的有效方法。農閑時間,走村入戶,和群眾拉家常,掌握群眾的思想狀況;農忙季節,深入田間地頭、草場牧場,和群眾話生產,了解群眾的生產困難;期間,深入貧困戶、殘疾人家中噓寒問暖。在實地調研中,我們克服道路艱險等種種困難,騎馬、坐摩托車走遍了5個自然村,屢次走訪了100多戶家庭,對嘎貢村的村情民意、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發展和穩定等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在走訪中了解到的和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隨時記錄,寫有民情日記、工作日記200多篇,上報工作簡報26期;針對本村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對基層組織、道路、飲水、用電、就醫、就學、農牧民安居工程、資源糾紛等基層基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先后撰寫形成了調研報告2篇,為各級各部門制定規劃、確定支農項目提供了翔實的依據,為下步工作打下了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