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優秀的“春節科普活動總結范文”,歡迎大家瀏覽,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來,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科技部門的指導幫助下,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鎮黨委、政府堅持全面實施“多業并舉、龍頭帶動、強農興工、興農補工、科技興農”的整體規劃,在科技解決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作物布局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同時,充足高起點,運用高科技,積極發展二、三產業和“農”字號企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圍繞種植業養家、養殖業發家、工副業富家,從而強鎮富民的新路子,科技示范和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強化領導、健全組織
當前,農業正從“數量農業”向“質量農業”轉化,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在生產方式上,由傳統的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可持續和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的方向轉變,這將越來越依賴農業科技的應用、推廣和普及,因此我鎮切實將增加農民收入轉移到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上來。南溪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科教興鎮”、“科教興農”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領導,一是成立了以黨委書記曾雄為組長,鎮長張志華、副鎮長劉超、趙興國為副組長,農、林、水、機、電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科技普及推廣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科技興鎮的方案制定、工作安排、人員調配、經費籌措等項工作,各村也都建立了相應的科技組織;二是實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責任制、即鎮科技領導包片、農技人員包村、村技術人員包戶,并將所包片、村、戶效益與本獎金報酬掛起鉤來;三是和各部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使他們為科技興鎮工作開綠燈、創環境、出人出物,自覺參與實施;四是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既強化鎮科協和現有農技推廣部門建設,穩定和擴大農技推廣隊伍;又引導和支持農民群眾,農民技術員自發創辦各種專業技術協會等技術協作組織,在全鎮形成以科協為骨干,村科技副主任為主體,科技示范戶帶動全體農戶的全方位科技服務體系。
二、建立健全科普網絡,培養和選就高素質的科技隊伍
為解決科技人才問題,按照上級文件精神,我們在23個行政村配備了科技副主任,并定期對他們進行科技培訓。截止目前,全鎮共建成農技站、種子站、農機、畜牧、水利等農技推廣機構5處;組建鎮科協1個,各種協會3個;23個行政村都設立了農技推廣指導點;建成農業科研小組24個,科技示范村4個,示范戶600多戶。為全面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科技知識,積極投入到“科教興鎮”的戰略目標任務中來,鎮科協、農業服務中心進行了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活動,為“科教興鎮”、“科教興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為促進鎮域經濟的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去年以來,全鎮開展了各類科普宣傳活動15次,招募科普志愿者共156人,組織科技人員參加宣傳活動有15個,宣傳活動到達了32個村(社區),受教育的有1000余人,發放各類宣傳資料4000余份,宣傳科學發展觀巡展次數4次,受教育5000余人,針對農村青少年開展的科普活動3次,有500余人受益。鎮科協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專項資金在全鎮范圍內進行巡回科普宣傳4次,行程達25公里,通過廣泛宣傳,全鎮干部群眾的科普水平得到提高,為創造和諧南溪鎮奠定了基礎。
三、實施科技培訓計劃,搞好科普示范工作
為不斷提高全鎮勞動者的素質,我們每年都制定培訓計劃,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全鎮開展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培訓工作。一是首先抓好干部培訓,鎮里召開的會議,有1/3是科技培訓。目前,全鎮200多名鄉村干部都能掌握1—2項實用技術,成了受群眾歡迎的科技型干部。二是實施長期專題培訓。把基礎知識好,思想覺悟高的示范戶組織起來,經常讓他們參加市、縣、鎮組織的培訓,達到培訓一個,帶動一片的目的。三是進行大面積培訓,農技站、畜牧站、鎮科協等工作人員分別組織開展單項、單科培訓,向農民講授適用性農技知識。四是組織市、縣科研部門的專家來我鎮進行技術指導和以會代訓,僅去年以來我們共6次聘請市、縣專家16人次,舉辦培訓班5期,受培訓人員3000多人次。截止目前,全鎮所有基層干部和8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農技培訓。90%的青年農民掌握了一至兩門實用技術。通過各種形式的農技培訓,我鎮受訓人數達8000多人,達到了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鎮里還印刷科學技術資料1萬多份發給農民,從而增強了農民的科技知識,提高了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