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月的和風漫卷白絮、滿目的蒼翠帶給人們春天的萬般欣喜之時,我們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即將結束。去年的五月,我們作為第一批掛職人員,按照領導“接受教育、豐富閱歷、增長才干、提高素質”的總體要求,帶著組織“掛出經驗、掛出樣板”的殷切囑托,我們滿懷美好憧憬,立志干出成績。一年的時光倏然劃過,該是交出答卷的時刻了,此時心情格外復雜:既有收獲的喜悅,又有未竟的遺憾,還有即將離別的不舍。即將交出的答卷也是沉甸甸的,因為在這份答卷上面,寫滿了單位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愛護、飽含著掛職同志們的辛勤付出,凝結著所在掛職單位的深情厚誼。總結一年掛職工作,我想在自己的答卷上,莊嚴地寫下“一二三四”四個大字,(一個認識、二個用心、三個標準、四個到位。)作為對組織的匯報。
一、一個認識----如何理解掛職的重大意義。
首先,掛職鍛煉對于黨校而言,是提升教研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措施,我校首批掛職工作實現了“三個創新”。
一是思想創新。為深入貫徹《黨校工作條例》,校委進一步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的力度,一次選派七名同志進行為期一年的基層掛職鍛煉。這是一次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的思想創新,是做好新時期黨校工作、全面貫徹落實《條例》的重大創舉,,體現了校委班子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奮力開拓的魄力。
二是制度創新。經市委書記批準,由市委組織部組織協調、由市委黨校派遣、由縣委組織部協管,三方合力,共同管理。為規范掛職全過程,市委黨校經組織部門批準,制定了《市委黨校派駐陵縣掛職干部管理規定》和《掛職干部守則》。并將一以貫之,形成制度,開創了市委黨校師資隊伍、干部隊伍建設改革之先河。
三是管理創新。掛職干部由市委黨校一名副校長總轄,掛職干部組長具體分管,所派駐單位主要領導屬地管理,形成嚴格請銷假制度和績效考評機制,定期匯報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管理鏈條完整有序、富有實效。
其次,掛職鍛煉對于個人而言,它為我們提供了“三個機會”。
一是歷練人生的機會。下派到鄉鎮工作,置身一個全新的環境,遭遇許多未知的困難,這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關鍵在于自己能不能適應變化,克難奮進,解決好掛職遇到的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難題;看自己能不能經受住挑戰磨練,實現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提高。經受住了挑戰、做成了幾件事、學會了“彈鋼琴”,就意味著心理承受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統籌協調能力、應急處變能力和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知行合一必須經過實踐的鍛造,絕不是在辦公室里看看書上上網就能學到或者悟出的。作為一名黨校教師,肩負培訓干部的重責,在教研過程中,如果僅僅停留在某專家的見解、某理論的闡述,就難擔重任。只有真正經歷過、體驗過,才能有真知灼見,才能在教研中揉進自己的觀察、具體的事實,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去說明空洞的理論。所以,經受這種人生的歷練非常必要。
二是發揮才能的機會。
人生一世,無所用心、混天度日、碌碌無為是一種選擇;積極進取、踏實肯干、不斷進步也是一種態度。作為第一批黨校自派的掛職干部,我們除了要以行動回復組織的委派、報答領導的厚愛、踐行黨員的準則之外,別無選擇。鄉鎮掛職無疑是給我們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搭建了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鄉鎮工作有四大特點:一是鄉鎮工作環境艱苦、條件較差。二是鄉鎮工作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涉及到方方面面,相對變數較大,工作中需要靈活機動,不能因循守舊,死搬教條。三是鄉鎮工作綜合性比較強,既要求較高的業務水平,又要求較強的綜合協調能力。四是鄉鎮工作較復雜,不是一眼能夠看到底、一個藥方治百病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開展工作,所以工作中對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要求比較高;鄉鎮工作比較具體,要把理論轉化為群眾語言,才能開展好工作,所以工作中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要求比較高;鄉鎮工作頭緒比較多,要善于抓住重點,統籌兼顧,所以在工作中對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的協調要求比較高。有鑒于此,真正能學到真經、干成真事,對于我這個從校門到校門的知識分子來說,難度很大。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掛職之初,我就暗下決心:“不取真經不回頭,不創佳績不罷休。”經過一年的實踐,我現在可以比較欣慰于自己的表現,盡管人微言輕、能力有限,但是我去用心做了,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三是重塑自我的機會。
選派我們掛職,是組織上對我們過去工作成績的肯定,同時也在客觀上把我們同過去的成績割裂開來,為我們設定了新的起點。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前途還需努力爭取。掛職之后,要從頭做起,從零開始,用工作展示個人素質,用事實證明綜合能力,用行動塑造個人形象。掛職前,我對外界的了解大多來源于書本和網絡;掛職后,我的切身感受告訴我其實現實的選擇很多。掛職前,感覺自己身為教授知識儲備尚可;掛職后,體會到實踐、群眾、鄉鎮干部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掛職前,我有時會限于雞毛蒜皮、你你我我;掛職后,鄉鎮同志們雖然條件艱苦、雖然付出很多、雖然受到委屈、雖然待遇微薄,但他們依舊肯干、依舊樂和,他們的境界和精神感染我很多。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要求自己做到:繼承過去,留下高尚的精髓;告別以往,重塑嶄新的自我。
綜上所述,得到掛職鍛煉這種機會對個人而言,非常難得。沒有領導的高瞻遠矚、沒有組織的周密安排、沒有縣里的大力支持、沒有鄉鎮的整體配合,作為個人,能耐再大,也不會有周邊這么良好的環境。所以,要格外珍惜,并以切實行動加以詮釋。
二、二個用心--如何做好掛職的具體工作。
要做好任何一件事,答案在我認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心做人、用心做事。
首先,用心做人。
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青年人要腳踏實地,不圖虛名,不務虛聲,惟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功夫。”做人的原則決定做事的態度。
我認為用心做人至少做到“三心”。
一是事業心。一個人,不論做什么,惟有堅定理想信念,鎖定有益于社會、無愧于人生的追求目標,決心成就一番作為,方能腳踏實地,下真功,用真勁,不放縱,不懈怠,不停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坦率說,我自身有很多缺點:經驗不多、眼界較窄、水平不高、性格有點羞怯、開拓意識較差,等等。為了較好完成掛職任務,我給自己設目標,定計劃,并經常檢點自己,是否仔細考慮每個環節了、是否突破個性缺陷了。我用心觀察鄉鎮工作的所有環節,尋找每個機會做成事情。一年后,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二是責任心。專心致志必然嚴謹細致,篤行上心;馳心旁騖注定馬虎應付,掉以輕心。只有心到,才能身到,才能力到。只有盡職盡責,方可事竟功成。在邊臨鎮,我協管工業和招商引資工作,一年間我主要完成以下四個專職工作。
調研工作。身為邊臨鎮分管工業的掛職副書記,首先必須了解業務。我走遍了德東小項目區、喬莊工業園區的所有共13個企業,和5個主要木業加工片區。對企業的發展現狀、工人工資、生產總值、發展瓶頸等情況做到了然于心;對于木業加工戶的產量、銷路、效益做到有問必答。
招商工作。分管招商引資工作,就要勇于嘗試,爭取有所建樹。得知德州市一家規模以上民營紡織企業要擴大規模、打算遷址后,我主動前往聯系,并冒著酷暑兩次帶領企業負責人到邊臨鎮喬莊、陵縣開發區和德東工業項目區實地考察環境,介紹招商引資政策。在此基礎上,由我牽頭,企業負責人和鎮領導交談數次。也許此事辦成還需時日,但是通過具體行動,我對招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實際的體會。
招工工作。我主抓了恒宇紡織的招工工作。酷暑中,我親自前往趙虎鎮宣傳招工政策,并負責接待該鎮管區領導及村支書前來恒宇現場參觀;秋風里,為了留住新招工人,我分別和邊臨鎮籍新工人和來自德州的老工人座談,了解情況、分析管理漏洞、提供意見建議。據反饋,廠方接受意見改進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當地工人情緒穩定。
宣傳工作。木業加工是邊臨鎮特色民營經濟,富民強鎮,是鎮黨委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2009年雖遭全球性經濟危機,邊臨鎮木業加工以其質量好、信譽高、應對快、基礎牢,其規模、效益仍獲快速膨脹。鎮領導決定抓住有利時機,大力推動木業加工快速發展。作為助手,我一定要發揮專長,做好宣傳工作。為了配合邊臨鎮冬季大規模的木業加工宣傳發動工作,提高其知名度,為日后招商引資搭建信息平臺,我聯系德州日報,并由陵縣縣委宣傳部撰寫科學發展專題報道,提高了宣傳等級,擴大了宣傳效果。(稿件《山東陵縣邊臨鎮:木業加工業鋪就黃金路》已于2010年2月2日發表在德州日報、新華網山東頻道)
三是平常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醉心事業,除卻雜念,達到“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的境界,是我一貫的追求和準則。不求名利,不圖回報,只愿事成,只尋心安。掛職即將結束,回顧走過的三百多天,我做成了一些小事,但我從不標榜,也從沒一次因私給鄉鎮同志們添過任何麻煩,得到了當地同志的贊譽和單位領導的好評。我欣慰于盡心盡力的行為準則,陶醉于高度認可的精神享受。
其次,用心做事。
朱熹曰:“不奮發,則心用頹靡。不檢束,則心目恣肆。”用心不專、不實、不勤,必然成為思想上的懶漢、行動上的懦夫。把時間耗費在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和應酬玩樂上,把心思用在了拉關系、謀私利上,既有悖我樸實淳厚的家風,也不符我求真務實的性格。作為首批掛職干部,我告誡自己:千萬不要有上述行為,既辱沒組織,又自毀形象。為了督促自己,我給自己定立這樣一個工作標準:每月至少做成一件事,不能虛度光陰。目標確定后,我仔細觀察鄉鎮工作流程,邊學邊想、邊想邊干。一年后,梳理歲月,我基本實現了既定目標。
下面就是我一年間所做的主要工作:
20xx年
5月,21日報到,掛職陵縣邊臨鎮黨委副書記。
6月,我給鎮文化站解決免費圖書400多冊,送書到鎮。
7月,我自駕車前往趙虎鎮為恒宇紡織招工,路遇驚險;并在隨后做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入戶調查、企業職工走訪座談、協調勞資雙方關系、到趙虎、會王等周邊鄉鎮繼續招工等工作,成效顯著。
8月,我主動聯系并帶領德州某私營企業老總幾次前往邊鎮實地考察、商談招商事宜,揮汗如雨。
9月,我前往濟南請求朋友幫助(并隨后又三次來往于省財政廳和市財政局之間,敦促事成)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最終十萬元專項資金于09年底到位,勞神費力。
10月,我請市有關領導幫助,將邊臨鎮西華社區納入市委市府“百企聯百區”活動,不斷做工作,將實力雄厚的公司和社區掛鉤,爭取有效的政策幫扶,如愿以償。
11月,我推薦陵縣開發區盧家坊社區和后王社區兩位支部書記前來給我校副鄉鎮長班作專題報告。報告會之前,我三次前往兩個社區搜集材料、實地座談、準備課件,并親自主持報告會,效果突出。
12月,我聯系平原縣王鳳樓、恩城等鄉鎮,并跟隨鄉鎮主要領導前去學習鄉鎮文化建設和小城鎮建設,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