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端午節的特色活動

時間:2021-05-13 10:27:56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端午節的特色活動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特色活動,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特色活動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槳劃舟。龍舟最初是用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后來發展為木板制作的龍形船。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于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于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如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盎t”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其花樣繁多。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歷史上跟粽子沾邊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粽最初是用來拜祭祖先和神靈,具體起源年代無考。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堿水粽。到了晉代,正式定粽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品。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據說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4、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5、洗草藥水

  草藥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藥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藥。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藥的藥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标P于洗草藥水習俗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西漢末的《大戴禮記》中,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在廣東,兒童用苦草麥藥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帶來好運。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6、避五毒

  民間認為5月是五毒出沒之時,而且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加上蛇蟲繁殖,所以要十分小心,才形成了此習俗。

  7、躲端午

  在今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過節。端午節也被視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所以有接女回家躲端午之俗。

  8、打午時水

  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于井里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打午時水即是端午當天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在井里打水。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龍目水”、“正陽水”之稱。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較盛,端午日午時驅邪較佳,具有辟邪、凈身、除障的效果。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明到若烏鹙”,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端午節的特色活動】相關文章:

幼兒園端午節特色活動策劃方案02-09

特色班級活動總結07-26

團支部特色活動總結10-08

端午節的特色美食及由來06-10

端午節的特色飲食及注意事項06-10

中秋節特色活動策劃方案02-09

愚人節特色活動策劃書01-25

七夕特色活動執行方案策劃02-21

端午節活動主題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