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4-09 11:30:59 偲穎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嫉膬热,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

  第一單元混合運算

  知識點一、

  1、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3、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4、算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括號里面的算式計算順序遵循以上的計算順序。

  知識點二、

  關于“0”的運算

  1、“0”不能做除數;

  字母表示:a÷0錯誤

  2、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字母表示:a+0=a

  3、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字母表示:a-0=a

  4、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數,還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單元觀察物體

  1、生活中的簡單物體觀察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形狀。

  2、總結:同一立體圖形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形狀。

  第三單元加與減

  第一節捐書活動

  知識點:

  1、在計算脫式計算連加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也可以把三個數直接用一個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字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不要認為滿十進一。

  2、在計算三個三位數連加時,如果哪兩個數相加能湊成整百,整千數,就先將這兩個數相加,再加另外那個數。

  第二節運白菜

  1、用脫式計算連減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減第三個數。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寫在小括號里面,再用第一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2、如果哪兩個數相加能湊成整百,整千數,就先將這兩個數相加,再加另外那個數。

  第三節節余多少錢

  三位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沒有小括號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第四節里程表(一)

  1、根據里程表提出問題,一般先把里程表轉化成線段圖來觀察,再列式計算。

  2、解決此類問題時,一定要從多個角度畫圖去理解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位置變化,列式也隨之變化。

  第五節里程表(二)

  1、當天行駛的里程數=當天里程表的讀數-前一天里程表的讀數

  2、解答算式謎時,要通過觀察推理找到從哪一位先計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

  第四單元乘與除

  第一節小樹有多少棵

  知識點:

  1、整十數乘一位數,根據表內乘法,先用整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2、整百數乘一位數,根據表內乘法,先用整百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

  3、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根據表內乘法用整十、整百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積的末尾添上相應個數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時,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要注意一位數與0前面的數相乘時得到的0不能丟。

  第二節需要多少錢

  知識點:

  1、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兩位數看作幾個十和幾個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數分別與它們相乘,最后把所得的兩個積相加。

  2、計算混合運算時,要先明確運算順序,再計算。

  第三節豐收了

  知識點:

  1、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先看一位數與什么數相乘能得到這個整十數(也就是被除數),結果就是那個數。

 。2)、按表內除法計算:先不看被除數末尾的0,按照表內除法算出商,再將被除數末尾的0填寫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數不變(被除數不為0)。除數越大,商越小,除數越小,商越大;除數不變,被除數越大,商越大,被除數越小,商越小。

  第四節植樹

  知識點:

  1、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先把被除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后分別除以除數,再把所得的兩個商相加。

  2、(兩個連續自然數之和+1)÷2=較大自然數,(兩個連續自然數之和-1)÷2=較小自然數,(兩數之和+兩數之差)÷2=較大數,(兩數之和-兩數之差)÷2=較小數。

  第五單元周長

  知識點1:什么是周長

  1、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的長度總和或者說繞一個圖形邊線一周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2、不規則物體或圖形的測量方法:繩子測量法。

  3、規則物體或圖形的測量方法:

  (1)繩測法

 。2)直尺測量法。

  知識點二:長方形的周長

  1、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已知長和寬的長度。

  2、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

 。2)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

 。3)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4)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寬,求長;“長=(周長-寬×2)÷2”或“長=周長÷2-寬”

 。5)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求寬;“寬=(周長-長×2)÷2”或“寬=周長÷2-長”

  3、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可以把4條邊長加起來;

 。2)用一條邊長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4、靠墻圍成的長方形有兩種情況:

 。1)長邊靠墻,

 。2)寬邊靠墻。

  5、圍成的兩種長方形,寬邊靠墻比長邊靠墻所需的圍欄多。

  第六單元乘法

  第一節螞蟻做操

  知識點:

  1、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從個位算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每一位的數,與哪一位上的數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寫積。

  2、在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時,一定要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兩位數中每個數位上的數。

  第二節去游樂園

  知識點:

  1、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列豎式計算時,先將一位數與多位數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要把進位的數寫到正確的位置上,不要寫在積中。

  第三節乘火車

  知識點:

  1、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從個位算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兩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計算時每一步都不要忘記加上進位數。

  2、筆算乘法時,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向哪一位進1,就在那一位加1。

  第四節去奶奶家

  知識點:

  借助里程圖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明確里程圖中的數學信息,理解題意后再進行計算。

  第五節:0×5=?

  知識點:

  1、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

  2、一個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1)先用這個乘數0前面的數乘另一個乘數;

 。2)再看這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3、在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時,從個位算起,用一個數依次去乘多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的乘積是0,要在那一位上寫0占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

  4、結論:

  (1)因數的末尾有0,乘積中一定有0。

  (2)因數的中間有0,乘積中不一定有0。

  第六節買礦泉水

  知識點:

  1、連乘的估算方法:盡可能將其中兩個數的乘積估成整十,整百數,再與第三個數相乘。

  2、連乘的運算順序: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3、三個數連乘時,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在乘第三個數;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第一個數;還可以把任意兩個數交換位置后再相乘。

  第七單元年月日

  第一節看日歷(一)

  知識點:

  1、一年有12個月。

  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一個月只有28天時,這個月有四個星期一至星期日;一個月有29天時,這個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個是5天;一個月有30天時,這個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個是5天;一個月有31天時,這個

  第二節看日歷(二)

  知識點:

  1、2月29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現。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認識平年和閏年:

 。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數的是閏年,不是4的倍數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整百年的,是必須是400的倍數的才是閏年。

 。2)判斷一個整百年份是不是閏年,要看這個年份數是不是400的倍數,如果是整數倍就是閏年,否者就是平年.

  (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閏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4)平年一年有52個星期零1天,閏年一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365÷7=52(個)......1(天)

  366÷7=52(個)......2(天)

  4、推算幾周年的的時間問題,可以用終止年份直接減去起始年份,所得的差即為所求。

  第三節一天的時間

  知識點:

  1、24時記時法:在一日(天)里,鐘表上的時針正好走2圈,共計24時。所以經常采用從0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作24時計時法。

  2、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表示時刻的換算:從凌晨0:00到中午12:00與普通計時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整點時刻相差12,普通計時法去掉限制詞后加12就是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減12后就是普通計時法,

  3、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進過的時間,可以根據鐘表推算,也可以用終止時刻減去起始時刻。

  4、計算中午12時的經過時間,要么把時間都換算成24時計時法來計算,要么先算中午12時以前有多長時間,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時間。

  5、普通計時法在表述時要加上限制詞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這樣才能將時間準確的表達出來。

  第四節:時間表

  知識點:1、時間表是管理時間的一種手段,是將某一段時間中已經明確的工作任務清晰的記載和表明的表格,用來提醒使用人和相關人按照時間表的進程活動。

  2、制作時間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時間的分配,合理分配時間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和守時習慣。

  3、判斷誰跑得快,只要看誰用的時間短就可以了。

  第五節數學好玩

  知識點:

  1、同一段距離,測量方法和測量工具不同,在測量的結果相同的情況下,選簡便的方法比較合適。

  2、地面上一定范圍內的直線距離可以直接用直尺來測量。

  3、解決搭配問題也可以用乘法計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4、數路線問題實際上也屬于搭配問題,在確定行走路線時,一定不要重復和遺漏。

  5、日歷中的數有很多規律,如橫向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少1;縱向上面的數比下面少7等。

  第八單元認識小數

  第一節文具店

  知識點:1、像3.15,0.50,1.06,6.66,...這樣的數,都是小數。“.”叫作小數點。

  2、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組成。

  3、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有幾位數,它就是幾位小數。

  4、讀小數時,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讀,中間的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一數位上的數。

  5、寫小數時,要先寫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寫法來寫,然后在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最后寫小數部分,依次寫出各個數位上的數。

  6、把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改寫成以元、角、分的數的方法:小數的整數部分是幾,就改寫成幾元;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是幾,就改寫成幾角;小數點后的第二位是幾,就改寫成幾分。若那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寫。

  7、把帶有元、角、分的數改寫成一元為單位的小數時,元與小數的整數部分相對應,角與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數相對應,分與小數點后的第二位數相對應。

  第二節貨比三家

  知識點

  1、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點后的第一位,小數點后的第一位上的數大的這個小數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較小數點后的第二位,以此類推。

  2、比較三個或三個以上小數的大小和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相同,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相同,再依次比較小數部分。

  第三節存零用錢

  知識點1、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小數相加,先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最后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

  2、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相減,先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

  第四節寄書

  1、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先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按照整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最后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

  2、小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先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按照整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

  3、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與整數加法一樣,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千萬不要忘記滿十進一,也不要忘記下一位進上來的一。

  第五節能通過嗎

  1、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小數可以使數據更加精確。

  2、把帶有米、分米、厘米的數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時,米與小數的整數部分相對應,分米與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數相對應,以此類推。

  3、如果米、分米、厘米中某一個單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在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時,就在那個單位所對應的數位上寫0。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2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的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谄叫兴倪呅稳菀鬃冃巍#ㄈ切尾蝗菀鬃冃危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變式:①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②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變式: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數學圓的周長知識點

  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多邊形的周長的長度也相等于圖形所有邊的和,圓的周長=πd=2πr(d為直徑,r為半徑,π),扇形的周長=2R+nπR÷180?(n=圓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導圓周長最簡潔的辦法是用積分。在平面直角坐標下圓的方程是這可以寫成參數方程:于是圓周長就是結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數一般的定義是依賴于圓的周長或面積的,為了避免邏輯上的循環論證,可以把三角函數按收斂的冪級數或積分來定義而不依賴于幾何,此時圓周率就不是由圓定義的常數,而是由三角函數周期性得到的常數)。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論討論,上面的做法就足夠了。

  小學數學簡便計算知識點

  1、連加的簡便計算:

 、偈褂眉臃ńY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結合在一起)

 、趥位:1與9,2與8,3與7,4與6,5與5,結合。

  ③十位:0與9,1與8,2與7,3與6,4與5,結合。

  2、連減的簡便計算:

 、龠B續減去幾個數就等于減去這幾個數的和。如:106—26—74=106—(26+74)

 、跍p去幾個數的和就等于連續減去這幾個數。如:106—(26+74)=106—26—74

  3、加減混合的簡便計算:

  第一個數的位置不變,其余的加數、減數可以交換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減)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

  4、連乘的簡便計算:

  使用乘法結合律:把常見的數結合在一起25與4;125與8;125與80等看見25就去找4,看見125就去找8;

  5、連除的簡便計算:

  ①連續除以幾個數就等于除以這幾個數的積。

 、诔詭讉數的積就等于連續除以這幾個數。

  6、乘、除混合的簡便計算:

  第一個數的位置不變,其余的因數、除數可以交換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7。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兕愋鸵唬海╝+b)×c(a—b)×c=a×c+b×c=a×c—b×c

 、陬愋投篴×c+b×ca×c—b×c=(a+b)×c=(a—b)×c

 、垲愋腿篴×99+aa×b—a=a×(99+1)=a×(b—1)

  ④類型四:a×99a×102=a×(100—1)=a×(100+2)=a×100—a×1=a×100+a×2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3

  一、知識框架

  一級知識點數與代數二級知識點數的運算三級知識點

  1、列豎式計算除法。

  2、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除法的驗算

  3、一步計算的問題

  4、兩步計算的問題

  1、質量單位千克、克數與代數常見的量

  2、千克、克之間的換算,簡單的實際問題

  3、24時計時法空間與圖形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圖形的認識

  從三個方向觀察用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形狀

  1.周長的認識

  2.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識點

  第一單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在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和二年級(下冊)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安排的。

  1.計算:列豎式計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數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分別除以除數都沒有余數的除法,包括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十數。

  3.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驗算(用乘法驗算)。

  4.估算:估計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

  5.一步計算的問題:在解決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量關系?們r÷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6.兩步計算的問題:先求總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練習:

  (1)用豎式計算,并驗算:62÷266÷672÷347÷7

  (2)口算:36÷360÷268÷290÷3

 。3)列豎式計算:39÷389÷467÷274÷3

 。4)你能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十多嗎?64÷584÷395÷481÷3

 。5)王老師用72元買筆記本,如果每本單價是2元,那么能買多少本?李老師用60元買了20本筆記本,那么每本筆記本多少錢?

  (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個乒乓球2元,用50元買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錢能夠買幾個乒乓球?第二單元認數1.認數、讀數、寫數。

  整千數:數位與順序,認、讀、寫數,口算整千數的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非整千數:認、讀、寫數,口算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按順序整理數。

  練習:

 。1)口算:201+4000800030006000201000+100

 。2)寫一寫:兩個千加兩個百加一個十是多少?

 。3)三千零二是由幾個千和幾個一組成?

 。4)9670是()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個位上是()。

  2.大小比較

  比較大小時的數學思考,比較大小的實際應用,非整千數最接近幾千。

  練習:

  比較大。3650和2520,7890和8790第三單元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質量單位,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是它的質量。我國人民在生活中習慣以“物體有多重”代替“質量是多少”,因此沒有使用“質量”這個詞,仍然講“有多重”。

  1.稱一個物體有多重,一般用千克為單位。

  2.凈含量是指包裝袋內物品實際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

  4.從秤上讀出物品的重量。

  5.稱比較輕的物品,一般用克為單位。

  6.認識天平。

  7.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1千克=1000克。

  練習

  (1)一袋鹽重500克,兩袋鹽重()克?

 。2)2千克=()克

 。3)9000克=()千克第四單元加和減

  1.口算兩位數加、減。解決與“倍”或“差”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練習

  口算:44+2532+5714+6876642.畫線段圖解決問題。

  練習

  手套的價格是12元,帽子的價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線段畫出來并算出帽子是多少錢嗎?第五單元24時記時法。

  1.24時記時法及它與普通記時法(12時記時法)的聯系

  2.聯系實際問題求經過時間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包括:求整時到整時的經過時間,求非整點時刻間的經過時間。(利用線段圖)。

  求經過時間:

  記憶: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到達的時刻出發的時刻=經過時間3.兩種計時方式的轉化。

  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互相轉化普通記時法24時記時法凌晨1時1時

  早晨5時5時上午8時8時中午12時12時下午1時13時下午2時14時晚上6時18時晚上7時19時晚上8時20時晚上9時21時

  深夜12時24時(也是第二天的0時)

  記憶:中午12時以后的時刻,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用鐘面上的時刻加上12時。中午12時以后的時刻,用普通記時法表示,就用時刻減去12時。

  練習

 。1)圖書館的的公告牌上面寫著:借書時間:12:0013:30,15:4017:00。圖書館每天的借書時間是多長?

 。2)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法表示,:下午2:00,晚上9:00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與角有什么特點。(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長方形的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把正方形的每一條邊都叫做邊長。)

  2.探索、理解周長的含義及計算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物體x個面上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該物體x個面的周長)。

  練習

 。1)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求籃球場的周長。

 。2)操場長150米,寬70米,小強繞操場跑一周,小強一共跑了多少米?

  第七單元乘法

  1.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

  2.三位數的中間或末尾是0時的乘法計算。3.連乘計算。練習:

 。1)200×3152×4261×3224×5(2)124×3×2115×2×4

 。3)一頭牛一天吃20千克草,兩頭牛兩天吃多少千克草?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

  安排過一次“觀察物體”,從物體(玩具、茶壺、汽車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并選擇適宜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本單元學習“觀察物體”,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并用視圖表示看到的形狀。

  1.在知道物體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礎上,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相同的。

  3.進行簡單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

  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

  學習簡單的統計知識。

  練習

 。1)在一個口袋里放3個紅球,一個黃球,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還是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

  第十單元認識分數

  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計算。

  1.分數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數線。

  2.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3.同分母分數的加減。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4

  《四邊形》

  1、知識點:認識四邊形的特征,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倌苷_辨認四邊形。

 、谡莆臻L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應注重引導學生在長、正方形的對比中找出圖形邊和角的特征。

  2、知識點: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3、知識點: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倌苷_辨認平行四邊形。

 、谀芨形虻狡叫兴倪呅我鬃冃蔚奶匦。

  ③能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行四邊形。

  注:學生尋找平行四邊形時,要注意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逐步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4、知識點:周長的含義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含義。

  5、知識點: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①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周長。

  ②能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知識點:長度和周長的估計

  在估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空間觀念,養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

  注:應注重引導學生說出估計相應長度的依據,逐步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

  《測量》

  1、知識點: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

  ①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

  ②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長度單位。

  2、知識點:單位間的進率

  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知識點:估計、測量物體的長度

  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會選擇不同的方式準確測量給定物體的長度。

  4、知識點:質量單位噸及1噸

 、僬J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谀芨鶕唧w情境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

  5、知識點:1噸=1000千克

  知道1噸=1000千克,并會進行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5

  一、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1圈,秒針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5、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鐘。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鐘。

  6、公式。(每兩個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

  1時=60分;1分=60秒;60分=1時;

  7、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年、月、日、世紀等。

  1世紀=100年,1年=12個月

  二、分數的初步認識

  1、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2、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3、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4、分數加減法:①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和分子相加、減。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在計算。

  5、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先用這個數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數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幾份是多少)

  三、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3、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4、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龠M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圻M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5、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6、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噸1000克=1千克

  四、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讀數和寫數(讀數時寫漢字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①一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谝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2、數的大小比較:

 、傥粩挡煌臄当容^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谖粩迪嗤臄当容^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位上的數,如果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倭胸Q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跍p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五、倍的認識

  1、倍的意義:要知道兩個數的關系,先確定誰是1倍數,然后把另一個數和它作比較,另一個數里有幾個1倍數就是它的幾倍。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方法: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3、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這個數×倍數=這個數的幾倍

  六、長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賹呄嗟、對角相等。

 、谄叫兴倪呅稳菀鬃冃巍#ㄈ切尾蝗菀鬃冃危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或長×2+寬×2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七、多位數乘一位數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數的近似數,再進行計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3、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4、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多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與哪一位相乘,積就寫在哪一位下面。

  5、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谝驍抵虚g有0,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每一位數上的數,與中間的0相乘時,如果后面沒有進上來的數,這一位上要用0來占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

  6、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筆算時,可以把一位數與多位數0前面那個數字對齊,再看多位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7、(關于“大約)應用題: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估算”、“估計一下”,條件中無論有沒有大約都是求近似數,用估算!ā郑

  8、減法的驗算方法:

  ①用被減數減去差,看結果是不是等于減數

 、谟貌罴訙p數,看結果是不是等于被減數。

  9、加法的驗算方法:

 、俳粨Q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減一個加數,看結果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6

  1、乘法的含義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的簡便算法。如:計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胚B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后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后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后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后寫等號與連加的和。

  如:4+4+4=12改寫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3=12或3×4=12

 、瞥朔ㄋ闶降淖x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如:6×3=18讀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

  在乘法算式里,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后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后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乘法:乘數×乘數=積

  加法: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8、在9的乘法口訣里,幾乘9或9乘幾,都可看作幾十減幾,其中“幾”是指相同的數。

  如:1×9=10—19×5=50—5

  9、看圖,寫乘加、乘減算式時: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減:3×5-1=14

  10、“幾和幾相加”與“幾個幾相加”有區別

  求幾和幾相加,用幾加幾;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幾個幾相加,用幾乘幾。

  如:求4個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補充:幾和幾相乘,求積?用幾×幾.如:2和4相乘用2×4=8

  2個乘數都是幾,求積?用幾×幾。如:2個8相乘用8×8=64

  11、一個乘法算式可以表示兩個意義,如“4×2”既可以表示“4個2相加”,也可以表示“2個4相加”。

  “5+5+5”寫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表示(3)個(5)相加

  3×5=15讀作:3乘5等于15.5×3=15讀作:5乘3等于15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一般是不同的;

  2、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征來判斷。

  3、觀察長方體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觀察圓柱體,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圓形。觀察球體,看到的都是圓形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3)時針走1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1時=60分;

  (4)半小時=30分,一刻鐘=15分鐘

  (5)時間的讀與寫:如3:30,可以讀作3時30分,也可以讀作3點半;8時零5分應寫作8:05。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要按著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事件,時間上不能重復。

  (2)問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先要讀出現在是幾時,再推算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幾分。

  (3)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時刻是3時和9時。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

  1、用兩個不同的數字(0除外)組合時可以交換兩個數字的位置;用三個不同的數字組合成兩位數時,可以讓每個數字(0除外)作十位數字,其余的兩個數字依次和它組合。

  2、借用連線或者符號解答問題比較簡單。

  3、排列與順序有關,組合與順序無關。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7

  準備課

  1、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位置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3、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學好數學的方法和技巧總結

  主動預習

  預習的目的是主動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有助于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養自學能力,學會看書。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么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么,書上怎么解答的,為什么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讓數學課學與練結合

  在數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當遇到不懂的難題時,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懂裝懂,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問題。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后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

  單項式書寫格式

  1、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應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數,因此也可以作為系數。它不是未知數。

  3、若系數是帶分數,要化成假分數。

  4、當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如[(—1)ab]寫成[—ab]等。

  5、在單項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單獨的數“0”的系數是零,次數也是零。

  7、常數的系數是它本身,次數為零。

  8、如果是分數的多項式,那么他的系數就是他的分數常數,次數為最高次冪。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8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特別注意:計數單位與數位的區別。

  計數單位

  數字表示

  2、多位數的讀法:

  ①、從高位數讀起,一級一級往下讀。

 、、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一個萬字。

 、、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零”或連續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

  3、多位數的寫法

  小結:

 、、從高級寫起,一級一級往下寫。

 、、當哪一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特別注意:多位數的讀寫都先劃上分級線。

  4、多位數的大小比較:

  小結:①、位數多的時候,這個數就比較大。

  ②、當這兩個數位數相同的時候,就從最高位開始比,哪個數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

  5、“萬”“億”作單位的數:

  有時候,為了讀寫方便,我們把整萬(億)的數改寫成有“萬”(億)做單位的數。

  方法概括:分級、去0,寫萬(寫億)

  6、求近似數:

  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還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級、去尾、四舍五入約

  近似數的取值范圍:近似數+4999(最大)

  近似數—5000(最小)

  7、表示物體個數的數:0、1、2、3、4、5、6…….叫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來表示。0也是自然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8、計算工具的認識:算盤,計算器

  9、測量得到的數都是近似數,數出來的數都是準確數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1、直線、射線、角

  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這種線叫直線。

  只有一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這種線叫射線。

  直線、射線與線段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①、直線和射線都可以無限延伸,因此無法量出長短。

  ②、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2、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把半圓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l度。記做1°

  3、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4、小于90°的角叫做銳角

  直角=90°,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鈍角,

  平角=180°=2個直角,周角=360°=2個平角=4個平角

  特別注意:因為直線射線都無法度量,所以在判斷題中,與直線射線比較長短的都是錯誤的。

  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鄰角和等于180°,只需要量一個角的度數,就可以知道其他幾個角的度數,

  5、角的個數=n×(n-1)÷2

  n為邊的條數。數線段的方法也如此。

  6、75度=45度+30度

  15度=60度-45度=45度-30度

  120度=30度+90度

  150度=60度+90度

  135度=90度+45度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速度×時間=路程

  單價×數量=總價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路程÷速度=時間

  總價÷數量=單價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零除外)

  一個因數乘幾,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不變(零除外)。

  兩位數乘三位數,積最多五位數,最少四位數

  估算原則:便于口算、接近準確數、能解決實際問題(估大或估小)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直線外一點到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這點到這條直線的`垂足之間的長度叫距離。

  2、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無數條高,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4、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拉動過程中,面積變化,高變化,周長不變。平行四邊形具有易變性。

  5、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當梯形的兩條腰相等時,這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叫長方形。

  四個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叫正方形。

  5、畫高:

  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垂足所在的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

  當梯形的兩條腰相等時,這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別注意:畫高時,請注意;虛線、垂直標記、和名稱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數不夠除,就看被除數的前三位數;

  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每求出一位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商的變化規律: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但是余數也要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

  第六單元【統計】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從數學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和策略。

  1、烙餅類問題策略:

  餅個數×2÷同時可以烙的個數=需要烙多少次

  需要烙多少次×每一面的時間=至少需要的時間

  2、沏茶類問題策略:首先要明確沏茶的大致順序,也就是說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慮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能同時做的事盡量同時做,這樣才能節省時間。

  3、排隊論問題策略:依次從等候時間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總的等候時間最少。

  4、“田忌賽馬”問題策略:田忌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三場兩勝,田忌勝出。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9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特別注意:計數單位與數位的區別。

  2、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

  3、位數:一個數含有幾個數位,就是幾位數,如652100是個六位數。

  4、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

  6、億以上數的讀法:

  ①先分級,從高位開始讀起。先讀億級,再讀萬級,最后讀個級。

  ②億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③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7、億以上數的寫法:

 、購淖罡呶粚懫,先寫億級,再寫萬級,最后寫個級。

  ②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8、比較數的大小:

 、傥粩挡煌膬蓚數,位數多的數比較大。

 、谖粩迪嗤膬蓚數,從最高位開始比較。

  9、求近似數:

  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要看千位上的數;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要看千萬位上的數。

  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數最高位上的數是小于5還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數,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1,再舍去尾數。

  10、表示物體個數: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來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11、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12、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13、ON╱CE:開關及清除屏鍵,清除顯示屏上的內容。

  AC:清除鍵,清除所有內容。

  第二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2、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從大單位變到小單位,乘以進率。

  從小單位變到大單位,除以進率。

  4、國土面積(中國、省、市、區等)、海洋面積等特別大的面積適合用平方千米。如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面積約1100。

  廣場、校園等稍大土地面積適合用公頃。如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大約是44;

  操場、教室等較小的面積適合用平方米。如一個教室的面積約60;

  5、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第三單元角的度量

  1、直線、射線、線段

  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沒有端點。

  射線: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只有一個端點。

  線段:不能延伸,有兩個端點,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2、直線、射線與線段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直線和射線都可以無限延伸,因此無法量出長短。

 、凇⒕段可以量出長度。

 、、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4、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3、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l度,記做1°。

  5、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關系。角的大小與叉開的大小有關系,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6、度量角的工具叫量角器。

  7、量角的步驟:

 、侔蚜拷瞧鞯腵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诮堑牧硪粭l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8、角可以看作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成的圖形。

  9、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

  10、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1直角=90°

  11、小于90度的角叫做銳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鈍角。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12、畫角的步驟:

  (1)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畫的角的度數(如65°)的地方,并點一個點。

  (3)以畫出的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13、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14、用三角板可以畫的角: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

  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積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積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2、積的變化規律: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3、每件商品的價錢,叫做單價;買了多少,叫做數量;一共用的價錢,叫做總價。

  單價×數量=總價

  單價=總價÷數量

  數量=總價÷單價

  4、一共行了多長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幾小時(或幾分鐘等),叫做時間。

  速度×時間=路程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5、速度單位通常有:千米/時、米/分、米/秒等。

  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2、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3、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4、與兩條平行線互相垂直的線段長度都相等;蛘哒f: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經過直線上一點(或外一點)作垂線,可以畫一條。

  5、同一平面內,與同一條直線平行(或垂直)的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6、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向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垂足所在的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

  7、一個長方形,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但是周長不變。

  8、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容易變形。例如:伸縮門、升降機

  9、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無數條高。

  10、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點: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1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特點:有一條腰就是梯形的高。

  12、從梯形上底任取一個點,向下底引一條垂線,這個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13、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14、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15、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四邊形四個內角的和是360°。

  16、四邊形小結: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叫長方形。

  四個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叫正方形。

  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1、去0法: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同時去掉相同個數的0,商不變。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3、商的變化規律:

  被除數和商的變化相同。除數和商的變化相反。

  商不變的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除數×商+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第七單元條形統計圖

  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直觀的看出各種數量的大小,便于比較。

  2、在繪制條形統計圖時,條形圖一格表示幾,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優化

  1、沏茶問題:

  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1)明確完成一項工作要做哪些事情;(2)明確每項事情各需要多少時間;(3)合理安排工作的順序,明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2、烙餅問題:烙餅的最優方案是每一次盡可能的讓鍋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餅,這樣既沒有浪費資源,又節省時間。

  3、對策論問題: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策略,要學會尋找最優方案?梢杂昧信e法選擇最優方案。

  四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

  1.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通過自學對新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形成一定的表象,這對于學生在課中學習新知識時,是很有幫助的。而且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基礎后,教師在教學時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讓學生通過嘗試來獲取新知識,可以更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而實際情況,當今的學生中養成預習習慣的還不夠普遍,當然這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其中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但我們教師、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老師和家長首先要起到引導作用,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如何去預習,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在上新課之前,可以提出幾個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的問題作為預習的作業,如要求讀、劃、問、查,提高學生預習的興趣。結合課文背景、內容查找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我們現在學的課文有很多都距離孩子們很遠,這就需要背景的查找來輔助學習,加深理解。

  這樣堅持較長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預習就有了一定的習慣性。其次,學生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在預習中有不懂的地方打個問號,核心重點的地方或較難理解的地方打個*號等等。

  作為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預習,有些問題孩子會主動向你詢問,上網的查詢還需要家長的輔導。在上課時,因為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那么他的思維會緊跟著教師,不是老師引著走,而是進行互動的學習。只要學校家庭共同聯合,孩子的預習習慣一定會很好地養成,這對于他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聽講的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這是保證課堂35分鐘效率的最低要求。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教師講課并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老師在講課時,較多采用動作信號,往往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可能是個問題。

  因此,學生只有在認真聽講的基礎上,才能回答我的動作問題,或領會一個手勢所表示的意思。二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

  邊聽邊思考,同意的可以輕輕點頭表示贊同,若需要補充或者有不同的看法時,要積極大膽的舉手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可以溝通同學之間的信息,取長補短,促進學生聽懂教學內容。

  3.課堂上說的習慣

  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不要語無倫次;其次,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或回答不完整,老師要鼓勵學生,表揚他敢于說的勇敢的精神,不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是種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

  所以,在班上,學生回答問題時會說“我認為”“我補充誰的問題”……顯得非常自信,有時像開辯論會一樣,一個個爭先恐后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習的主動權就還給了學生,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

  4.做作業的習慣

  總體來說,學生的作業書寫較好,但是要做到持之以恒那是要有恒心的,F在有的學生做作業只是為了應付教師,有的回家馬馬虎虎做好就出去玩了;有的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有的一有不懂得題目,就馬上問家長,自己不動腦筋;有的甚至不完成作業……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從幾方面著手。

  (1)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

  (2)獨立完成作業,遇到困難想辦法自已解決,不能依賴他人。

  (3)做完作業認真檢查。

  作為一些作業常遲交的學生的家長可以相機地抽查孩子的書包,或者和別的學生交流后,再來詢問。只有多督促,多提醒,才能讓學生改掉遲交或者不叫不交的不良習慣。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0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4、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

 、倬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劬段有長有短,是可以量出長度的。

  ⑵畫線段的方法:先用筆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準要畫到的長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后把這兩個點連起來,寫出線段的長度。

 、菧y量物體的長度時,當不是從“0”刻度量起時,要用終點的刻度數減去起點的刻度數。

  6、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練習本寬13(厘米)

  鉛筆長17(厘米)

  黑板長2(米)圖釘長1(厘米)

  一張床長2(米)一口井深3(米)

  學校進行100(米)賽跑

  教學樓高25(米)寶寶身高80(厘米)

  跳繩長2(米)一棵樹高3(米)

  一把鑰匙長5(厘米)

  一個文具盒長24(厘米)

  講臺高90(厘米)

  門高2(米)教室長12(米)

  筷子長20(厘米)

  一棵小樹苗高1(米)

  小朋友的頭圍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兩位數加兩位數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把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在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傧嗤瑪滴粚R;

  ②從個位加起;

 、蹅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加數+加數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二、兩位數減兩位數

  1、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筆算法則:

  ①相同數位對齊;

  ②從個位減起;

 、蹅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減)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應用題)

  1、步驟:

  ①先讀題

 、诹袡M式,寫結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為:多少或者幾后面的那個字或詞)

  ③作答。

  2、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用“比”字兩邊的較大數減去較小數。

  3、比一個數多幾、少幾,求這個數的問題。先通過關鍵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數還是小數,“比”字后面是大數還是小數,問題里面要求大數還是小數,求大數用加法,求小數用減法。

  4、關于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一共…….?

 、凇取..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第三單元元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初步認識

  (1)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畫角的方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線。

  (3)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認識

  (1)直角的判斷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一邊對一邊,再看另一條邊是否重合)。

  (2)畫直角的方法:

  ①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點出發畫一條直線

  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齊這個點,一條直角邊對齊這條線

  ③再從這點出發沿著三角尺上的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線

  ④最后標出直角標志。

  (3)比直角小的是銳角,比直角大的是鈍角:銳角<直角<鈍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

  (5)每個三角尺上都有1個直角,兩個銳角。紅領巾上有3個角,其中一個是鈍角,兩個是銳角。一個長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個直角。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1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1.相對的方向: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實際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東。

  3.指南針可以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4.看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最后根據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

  5.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以出發點為基準,再看哪一條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時還要說明路程有多遠。

  6.繪制簡單示意圖:先確定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用箭頭“↑”標出北方。

 。枋鍪且⒁馐沁x取哪個物體作參照物的,選取的參照物不同,描述的結果也不一樣。)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ㄒ唬┛谒愠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用表內除法計算:先用被除數0前面的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后,再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后添幾個0。

 。2)用乘法來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于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數的最高位或前兩位,那么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筆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計算法則,除數是一位數,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不夠除,再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被除數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

  比較除數與被除數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數的位數相等。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2)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關于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0乘任何數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進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單元《統計》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及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完成的統計圖上一定要標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應用題)。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簡單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4.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給出一組數據會求它們的平均數。(若干數相加的和,除以這些數的個數,所得的結果叫算術平均數,簡稱平均數。求平均數分為兩步,首先求出若干數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這些數的個數。)如:3個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記平均數的格式,總數量除以總份數:(++……+)÷并脫式計算p42。會檢查平均數的對錯,平均數一定介于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5.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6.給出平均數和幾個數據,求另一個數據。如:小明三科成績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語83分,數學80分,求語文多少分。

  第四單元《年月日》

 。ㄒ唬┠辍⒃、日部分

  1.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4個季度(1、2、3月為第1季度;4、5、6月為第2季度,;7、8、9月為第3季度;10、11、12月為第4季度)。

  2.記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臘,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個大月,4個小月,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1天。

  4.閏年全年有366天,閏年2月是29天,閏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閏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5.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2100等不是閏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閏年。

  6.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個人今年20歲,但只過了5個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計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現在的年份減去原來的年份得的數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國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ǘ24時計時法部分

  1.年月日、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

  2.在一日里,鐘表上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所以,經常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3.1日(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4.求經過的時間。如:一輛汽車上午8:20出發,到下午5:50到達終點,一共行使多長時間。第一步要先進行換算:把下午5:50變成24時計時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時50分-8時20分=9時30分,就求出了經過的時間。

  5.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

  如:火車11:00出發,21:30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0小時30分,注意不要寫成10:30。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形式相減。

  再如:火車19時出發,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6.經過的天數的計算:

  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經過的天數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ㄒ唬┛谒愠朔ǎ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邊的數相乘,得到一個結果,然后再數一數被乘數和乘數中一共有多少個0,再在結果的后邊添上多少0。

  2.估算:想被乘數和乘數最接近或等于哪個整十的兩位數,那么所要估算的結果就是這兩個整十數的乘積。

  (二)筆算乘法:注意豎式的格式。

  兩位數乘兩位數在筆算時,首先要相同數位對齊,用下面因數的個位數和十位數依次去乘上面因數的個位數和十位數,將所得的積相加。(遇到進位乘法時,那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1、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2、驗算: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

  第六單元《面積》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5.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6.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7.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10000平方米)。

  8.邊長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9.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長=面積÷寬寬=面積÷長

  11.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寬=周長÷2-長長=周長÷2-寬

  1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1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5.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6.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公頃、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注:面積和周長是不能相比較的;分清楚什么時候填長度單位,什么時候填面積單位,填土地面積單位時,比較小的土地面積(如:公園、體育場館、超市、果園、廣場)等一般情況下填公頃;(城市的占地、國家的面積、江河湖海的面積)等一般情況下填平方千米。

  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注意:

  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小數的意義

  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數來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數的寫法寫在整數個位右面,用圓點隔開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

  小數的數位

  小數點的左邊是它的整數部分,小數點的右邊是它的小數部分。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單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單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數的形式實際上是分數十分之幾的另外一種表示形式,4/10寫成小數就是0.4。

  3.小數的基本性質: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變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4.比較小數的大。合瓤醋罡呶,再看次高位,以此類推。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較百分位……

  5.小數的加減法:列豎式相加減的時候,要把小數點對齊,然后再進行加減。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記住在得數中點上小數點。

  6.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

  八、解決問題

  在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讀準題目,分析題意,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在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解答。

  九、數學廣角

  在進行等量交換時,首先要正確理解已知條件,掌握已知條件中的數量關系,在進行交換。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2

  復式統計表

  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這個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

  2、觀察、分析復式統計表要先看表頭,弄清每一項的內容,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回答問題。

  兩位數乘以兩位數

  口算乘法

  1、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2、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數乘一位數,再用整十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數的前兩位與一位數相乘,再在乘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3)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3、一個數與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數與10相乘,就是把這個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

  4、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先用這個兩位數與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后面添上幾個0。

  如:30×500=15000可以這樣想,3×5=15,兩個因數一共有3個0,在所得結果15后面添上3個0就得到30×500=15000

  筆算乘法

  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積與十位對齊),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

  注意事項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

  →(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

  2、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都要三大步:

 、儆嬎恪ⅱ诒容^、③答題!鷦e忘了比較這一步。

  幾個特殊數:

  25×4=100,125×8=1000

  4、相關公式:

  因數×因數=積

  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3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1、①(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東南—西北)相對,(西南—東北)相對。②清楚以誰為標準來判斷位置。③理解位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做題時先標出北南西東。)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同一個地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同一個地點有不同的行走路線。一般找比較近的路線走。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①北極星永遠在北方。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③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口算時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數(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數都得0;(3)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4)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2、沒有余數的除法:被除數÷除數=商,商×除數=被除數,被除數÷商=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被除數÷除數=商……余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3、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4、基本規律:(1)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百位上夠除,商就是三位數;百位上不夠除,商就是兩位數;(最高位不夠除,就看兩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數,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4)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5、課外知識拓展:2、3、5倍數的特點2的倍數:個位上是2、4、6、8、0的數是2的倍數。5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加起來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6、關于倍數問題:兩數和÷倍數和=1倍的數,兩數差÷倍數差=1倍的數

  7、和差問題(兩數和-兩數差)÷2=較小的數,(兩數和+兩數差)÷2=較大的數

  第三單元復式統計表

  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這個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

  2、觀察、分析復式統計表要先看表頭,弄清每一項的內容,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回答問題。

  第四單元兩位數乘以兩位數

  口算乘法

  1、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1)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2)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2、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1)先用整百數乘一位數,再用整十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2)先用整百整十數的前兩位與一位數相乘,再在乘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3)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3、一個數與10相乘的口算方法:一位數與10相乘,就是把這個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

  4、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先用這個兩位數與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O。

  筆算乘法

  1、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積與十位對齊),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

  2、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都要三大步: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鷦e忘了比較這一步。

  3、相關公式:因數×因數=積,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4、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第五單元面積

  面積和面積單位: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積的意義和面積單位的意義。

  面積: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4、正確理解并熟記相鄰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①進率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②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背熟公式1、周長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長=周長÷2-寬,或者:(周長-長×2)÷2=寬,寬=周長÷2-長,或者:(周長-寬×2)÷2=長;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5、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周長=邊長×4,已知面積求長:長=面積÷寬,已知面積求邊長:邊長=面積開平方,已知周長求長:長=周長÷2-寬。

  第六單元年、月、日

  年、月、日

  1、常用的時間單位有:(年、月、日)和(時、分、秒)。

  2、熟記每個月的天數:知道大月一個月有31天,小月一個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月(7大4小1特殊)

  3、熟記全年天數: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閏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4、經過的天數的計算: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5、給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會計算這個人多少周歲;給出一個人的年齡會計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6、通常每4年里有(1)個閏年,(3)個平年。

  24計時法

  1、普通計時法又叫12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兩個12時表示,普通計時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綴。(如凌晨3時、早上8時、上午10時、下午2時、晚上8時)

  2、24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時表示,不加前綴

  3、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超過下午1時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就是把原來的時刻加上12,去掉前綴。

  4、反過來要把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表示成普通計時法的時刻,超過13時的時刻就減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時刻前面。

  5、計算經過時間,就是用結束時刻減開始時刻。結束時刻-開始時刻=時間段(經過時間)★(計算經過時間時,一定把不同的計時法變成相同的計時法再計算)

  6、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時間是一段,時刻是一個點)

  7、時間單位進率:1世紀=100年,1年=12個月,1天(日)=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鐘,1周=7天

  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意義:像,,,,和這樣的數叫做小數。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幾百幾十幾)。小數部分每一位都要讀,按讀電話號碼的方法讀,有幾個0就讀幾個零。

  3、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互換。小數不同表示的分數就不同。

  4、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

  5、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

  6、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的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從小數點后最高位比起。

  7、比大小的兩種情況:跑步是數越少越好;跳遠、跳高是數越大越好。

  8、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再相加、減。

  9、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如:>5;>1等)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4

  第一單元混合計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數,還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單元觀察物體

  計算連加式題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連減

  786-284-249=253

  計算連減式題時,可以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兩個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兩個減數的和。

  786-(284+249)=253

  加減混合

  259+148-342=65

  不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問題

  求兩地間的路程,要找準起點,用較遠的路程減去較近的路程就得到兩地間的路程

  里程數=終點數-起點數

  第四單元乘與除

  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閏年29天

  3.日歷:學會看日歷,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幾

  4.鐘表:24時記時法12時記時法

  4.公式:

  1時=

  60分1分=60秒半時=30分

  60分=1時

  60秒=1分30分=半時

  第八單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確定的現象。‘可能’,表示不確定的現象。

  2.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說一說。

  一定:太陽一定從東邊升起;月亮一定繞著地球轉;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風;下周可能會考試!

  不可能: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地球不可能繞著月亮轉;我不可能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鯉魚不可能在陸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蓋樓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5

  1、口算時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數(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數都得0;

 。3)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

 。4)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2、沒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商×除數=被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3、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1)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先用一位數除十位上的數,如果有余數,要把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用除數去除。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先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夠商1,就看前兩位,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寫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夠商1,就在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數都要比除數小,再把被除數上的數落下來和余數合起來,再繼續除。

 。3)除法的驗算方法:

  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除數:被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基本規律:

  (1)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百位上夠除,商就是三位數;百位上不夠除,商就是兩位數;(最高位不夠除,就看兩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數,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數學測量知識點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質量單位: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小學數學四大領域主要內容

  數與代數:的認識,數的表示,數的大小,數的運算,數量的估計;

  圖形與幾何:空間與平面的基本圖形,圖形的性質和分類;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

  統計與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處理數據;

  實踐與綜合應用: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6

  第一單元《除法》

  1、除法讀作:被除數除以除數除數除被除數

  例題:35÷5讀作:三十五除以五或五除三十五

  2、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余數∠除數)

  3、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5、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商不變。

  例題:20÷4=5擴大2倍:40÷8=5縮小2倍:10÷2=5

  6、連除的簡便運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這兩個數的積。

  例題:30÷2÷3=30÷(2×3)

  第二單元《圖形的運動》

  1、軸對稱圖形定義: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后,折痕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2、對稱軸定義:把軸對稱圖形對折,折痕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就叫做對稱軸。

  3、畫簡單軸對稱圖形的依據: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4、平移: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運動的現象叫做平移。特點:做直線運動。

  5、旋轉:物體(或圖形)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弧或圓周運動的現象,叫做旋轉。特點:做圓弧或圓周運動。

  第三單元《乘法》

  1、乘數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至少有幾個0。

  2、兩個數相乘,如果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m倍,另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n倍,則它們的積就擴大到原來的m×n倍。(m>0n>0)

  例題:4×6=248(擴大2倍)×18(擴大3倍)=144(擴大了2×3倍)

  第四單元《千克克噸》

  1、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克、千克、噸。每相鄰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1千克=1000克(1kg=1000g)1噸=1000千克(1t=1000kg)

  第五單元《面積》

  1、面積定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a×b

  長=面積÷寬寬=面積÷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C=(a+b)×2

  長=周長的一半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7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方向:指東,西,南,北等方位。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積數c和因數b來求另一個因數a的運算就是除法,寫作c/b,讀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數,b叫做除數,運算的結果a叫做商。

  除法法則: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占位。

  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非零自然數,商不變。

  除法的性質: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被除數、除數、商的關系:被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小)n倍;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相應的縮小(擴大)n倍)。

  筆算除法:先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余數后面添“0”,再繼續除。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補“0”),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兩級運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第一級運算: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

  第二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數據:數據也稱觀測值,是實驗、測量、觀察、調查等的結果,常以數量的形式給出。

  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組織有目的地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使之成為信息的'過程。

  數據分析的步驟和應用:數據分析有極廣泛的應用范圍。典型的數據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個步:

  (1)探索性數據分析,當數據剛取得時,可能雜亂無章,看不出規律,通過作圖、造表、用各種形式的方程擬合,計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規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種方式去尋找和揭示隱含在數據中的規律性。

  (2)模型選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類或幾類可能的模型,然后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從中挑選一定的模型。

  (3)推斷分析,通常使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所定模型或估計的可靠程度和精確程度作出推斷。

  平均數: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數據的個數。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

  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于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

  在統計工作中,平均數(均值)和標準差是描述數據資料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測度值。

  二十四時計時法

  (1)分段計時法(十二時計時法):深夜12時是一日的開始,1天的24小時又分為兩段,每段12小時。從深夜12時起到中午12時叫做上午,再從中午12時起到深夜12時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這種計時法。

  (2)二十四時計時法:這是是廣播電臺、車站、郵電局等部門采用的0到24時計時法,按照這種計時法,下午1時就是13:00,下午2時就是14:00……夜里12時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

  乘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是乘號,乘號前面和后面的數叫做因數,“=”是等于號,等于號后面的數叫做積。

  例:10(因數)×(乘號)200(因數)=(等于號)20XX(積)

  乘法的運算定律:

  整數的乘法運算滿足: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隨著數學的發展,運算的對象從整數發展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運算不再要求交換律。最有名的非交換例子,就是哈密爾頓發現的四元數群。但是結合律仍然滿足。

  (1)乘法交換律:a×b=b×a

  (2)乘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面積:物體的表面—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一般測量較大的面積用到公頃和平方千米。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面積計算方法:

  長方形:S=ab{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平行四邊形:S=ab{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積=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圓形(正圓):S=πr2{圓形(正圓)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面積計量單位及進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頃(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公頃:公頃的單位符號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

  小數: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和小數點組成。

  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的不是整數的數,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所有分數都可以表示成小數,小數中除無限不循環小數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數。

  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計數單位變了。

  而且,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數寫法:整數部分寫在小數點前,小數部分寫在小數點后,中間用小數點隔開。

  小數的讀法:

  (1)按照分數的讀法來讀.帶小數的整數部分按整數讀法讀;小數部分按分數讀法讀。

  例:讀作百分之三十八,讀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數部分仍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若幾個零重復,不可只讀一個

  例:讀作零點四五;讀作五十六點零三二;讀作一點零零零五。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8

  1、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多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與哪一位相乘,積就寫在哪一位下面。

  2、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谝驍抵虚g有0,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每一位數上的數,與中間的0相乘時,如果后面沒有進上來的數,這一位上要用0來占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

 、垡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筆算時,可以把一位數與多位數0前面那個數字對齊,再看多位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3、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公式:速度×時間=路程每節車廂的人數×車廂的數量=全車的人數

  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5、(關于“大約)應用題:

  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估算”、“估計一下”,條件中無論有沒有大約都是求近似數,用估算。(估算時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個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進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小學數學運算定律

  1、加法交換律: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a+b=b+a](如:23+34=57與34+23=57)

  2、加法結合律:(a+b)+c=a+(b+c)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3、乘法交換律:a×b=b×a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合律:(a×b)×c=a×(b×c)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

  5、乘法分配律:(a+b)×c=a×c+b×c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他們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

  數學三角形體積知識點

  三角形是二維圖形,二維圖形沒有體積公式。一維空間物件(如線)及二維空間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維空間中都是零體積的。

  體積,幾何學專業術語,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間的量。體積的國際單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體物件的體積是一個數值用以形容該物件在三維空間所占有的空間。一維空間物件(如線)及二維空間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維空間中都是零體積的。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9

  第一單元測量

  1、在生活中,測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10個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長度里有(10)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5、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6、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

  ①進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圻M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7、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如:3噸=3000千克5000千克=5噸

  7、(相鄰)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噸1000克=1千克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12-08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07-31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1-18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06-13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1-05

初三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8-07

初三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12-20

初三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3-19

初三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