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編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師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師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以“信”為線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后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贊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詞語解釋。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制成。
崽子:常用來稱幼小的動物,這里是對老板幼兒的貶稱。
郵差:郵遞員的舊稱。
盧布、戈比:沙俄時使用的貨幣單位。一盧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節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學生討論后,老師小結: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爺爺。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這事發生在圣誕節前夜臨睡之前的一段時間里,凡卡寫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訴爺爺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
(四)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后。)
2.按照這個順序將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教師目標
(一)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文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圣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里,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么?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
這一部分關于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的。從這兩段插敘中,反映出凡卡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3.導讀13、14自然段。
(1)凡卡寫到請爺爺“摘一顆金胡桃”時,又插敘了什么?
(“和爺爺一塊砍圣誕樹”這件事。)
(2)凡卡回憶起砍圣誕樹這件事時,心情怎樣?可以用哪一個字來概括?
(心情是快樂的。可以用“樂”字概括。)
(3)從哪里可以體會出凡卡這種快樂的心情?
(“他想起到樹林里去砍圣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總是帶著他去。多么快樂的日子呀!”“要砍圣誕樹了,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樂一會兒……)
(4)帶著快樂的感情朗讀13、14自然段。
(凡卡這種快樂,是“苦中有樂”,朗讀時要帶著這種心情來讀。)
4.說一說插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對比作用,凡卡想到在農村的“樂”,更襯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爺爺帶他離開的迫切心情。)
(四)小結:
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農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樣美好嗎?不是的,那也是勞動人民的火坑,從爺爺挨凍、守夜、砍樹等足以說明爺爺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為凡卡在鄉下與親人在一起,得到爺爺的愛護,才產生農村生活比學徒生活好一點的想法。
第三課時
一、教師目標
(一)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的。
(二)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的。
(二)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全文,深化中心思想。
小說通過凡卡在圣誕節前給爺爺寫信這件事,真實地反映了舊俄沙皇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
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這篇文章為什么那么令人感動呢?
(因為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真實具體,對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都展開了細節描寫,寫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細節,抓住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臨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點細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習第2段“寫信過程”的細節描寫。
(1)請同學朗讀“信的內容”,并思考:凡卡在給爺爺的信中都寫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寫得最具體?
(告訴爺爺學徒生活的痛苦,受盡種種折磨。)
(2)默讀“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我就要死了!……”。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層意思?作者是怎樣注意細節描寫的?
(分四層意思:①挨打;②挨餓;③沒法睡;④離開這兒。抓住細節,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挨打?“不知不覺”說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隨手”又說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樣打凡卡的?揪、拖、戳、撈這些動詞說明了什么?“吃的呢?簡直沒有。”“簡直沒有”是什么意思?從哪里看出“簡直沒有”?)
2.在寫信過程中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
(1)默讀“砍圣誕樹”這件事。
(思考:和爺爺一塊砍圣誕樹時,凍了的山林怎么樣?爺爺和凡卡冷得怎么樣?要砍圣誕樹時爺爺怎么樣?被砍的樹什么樣?砍樹的時候他們看見了什么?爺爺說了些什么?……體會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
(2)說一說,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3)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著吭吭地咳”這些細節中,我們不難看出砍圣誕樹實際上是一種挨冷受凍的苦活,可是為什么凡卡現在回憶起來卻覺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么美好、快樂、有趣,這正說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
3.學習第3段課文“寫信之后”,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1)請同學們用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學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細節描寫,再說說你是怎樣體會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的。
(2)學生自學。
(3)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4)討論:凡卡的夢能不能實現?為什么?
(三)總結:
通過以上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本文結構比較復雜,它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作者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凡卡信的內容,寫信過程中凡卡的回憶,其中凡卡的信的內容是全文的重點。在這三部分內容的表達上,抓住了細節,表現了凡卡,這個僅僅九歲的孩子復雜的內心活動,給爺爺寫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說明了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使我們深深同情他的悲慘命運,更加痛恨那個吃人的黑暗社會。
(四)作業。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③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②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②學生交流。
③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④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⑤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誰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讀感知
①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a.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b.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②學生自主讀書。
③檢查自學。
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b.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c.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①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③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④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⑤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①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③當堂展評。
課后活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①聽寫生字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繼續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②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現了什么?
b.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感想。
③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a.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c.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④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⑤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a.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b.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⑥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欣賞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②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里的有關內容。
b.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③交流討論:a.“小人國”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⑤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獲
①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②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練習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②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③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拓展活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二
江蘇無錫 盛慧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③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②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①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么呢?
②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并讀題)讀題后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c.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②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b.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d.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么看法?
e.帶著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指導寫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②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④學生寫字。
課后作業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①聽寫上堂課學的生字新詞。
②說一說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的。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①學習第四自然段。
a.語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嗎?
b.讀一讀。
這一自然段內容很長,我們采用分組輪讀的辦法來讀,第一排讀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讀第三、四句,第三排讀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學分讀這一自然段。
c.引導發現。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發現,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d.交流發現。讓學生說說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
e.讀到這里,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
f.帶著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讀這一段。
②學習第五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說一說。讀到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中的資料,大致了解微生物,從而體會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c.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總結回顧
①師問:讀了課文,你對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學生交流。
拓展延伸
①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像列文虎克那樣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們能來說一說嗎?
②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第二課時
1、我會讀
(1)出示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蘋果”上寫上“我會讀”中的詞語)
(2)小組學習:四人小組輪流讀“我會讀”中的生字,互相糾正讀音。
(3)各個小組采用輪讀的方式(開火車讀),看看哪一組摘的“蘋果”多。
2、讀讀背背
(1)小組學習。
四人小組一起讀小詩《鞋》,互相糾正讀音。
說說這首詩說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讀《鞋》,同學評議。
(3)自由背誦小詩《鞋》。
(4)全班配樂背誦。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
學習目標:
1、能完整地講述做家務事的經過。
2、愿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心體貼長輩。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家做過家務事嗎?
你為什么沒做過?能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況嗎?(學生說一說父母不讓他們做家務事的情況)
2、展示畫面,口語交際
(1)創設情境一
a、(出示: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媽媽和小明,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明,還要做許多的家務事,小明就想幫媽媽做一些家務事,可媽媽說小明還小,不會做。小朋友們,他該怎么辦?誰來幫他出出主意?
b、 討論交流: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你們愿不愿意幫他想想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媽媽為什么不讓小明做家務?
△怎樣才能勸說小明的媽媽,讓他做家務呢?
△我們能做那些家務事?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組內表演:
小組內的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媽媽、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勸說的過程。說服“媽媽”后,請“媽媽”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臺表演:
☆ 小組自告奮勇上臺表演。
☆ 評一評“最佳口才獎”。
看看哪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好的方法說服“媽媽”。
(2)創設情境二
剛剛有幾位同學都說做過家務事,那誰來給大家說說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你是怎么做的?
A、說說你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B、個別說說做家務事的經過(要求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學補充認為你說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務事上,他們的做法又是怎樣做的?
(3)創設情境三
通過剛才的交流,教師發現同學們個個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看呢?那我們就來一個“小能手”的爭奪賽吧!
A、分成幾個小隊,如蘋果隊、桔子隊等,每隊都做不一樣的家務(如疊衣服、抹桌子、整理書桌等),全班學生分別到各個小對去做家務(自己想去哪個隊就去哪個隊)。
B、每個大組挑選一名代表上臺爭奪“小能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C、在隊中進行做家務比賽,做得好的評為“小能手”并將一朵小紅花。(邊做家務邊放音樂)
3、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大家有什么想說?(學生交流)剛剛同學都說了這么多,說明大家都是孝敬長輩、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行嗎?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8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說說課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么。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自由組合,分角色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不同角色的心理。
2、通過分角色演童話劇,加深對童話內容的理解。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31《快樂的王子》
2、學生齊讀并質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片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討論;這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自學情況。
四、學習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出示學習提綱。
3、先自學,后分組討論交流。
4、反饋自學情況。
5、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談體會。
6、假如你是王子,你會……
五、
1、這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了這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或者你有什么感想?
六、作業布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把這個童話故事排成課本劇演一演。
板書設計:
31*快樂王子
寶石無助的母親
小燕子眼睛可憐的乞丐王子的偉大
眼睛可憐的小女孩
金箔片子窮人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的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全部、橫跨、創舉、減輕、沖擊力、重量、節省、堅固、美觀、石欄、欄板、圖案、前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才干、寶貴、遺產“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3、了解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掛圖
指導學生了解關于趙州橋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近年來,隨著咱們重慶的的發展,嘉陵江和長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橋,今天老師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河北省趙縣的 河上的一座石拱橋(板書:19、趙州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時,多留意識記,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
2、生讀文,解決生字,教師巡視。
3、指名讀文,抽查課文熟練度。
4、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重點指導“智(zhi)慧(hui)”;“縣”可以結合生活識記;用熟字變偏旁“底、低”識記“抵”,“準、誰”識記“雕”;多音字“爪”可以通過來識記。
5、交流質疑,并且疏通課文的結構:
一自然段寫趙州橋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誰設計的和參加建造的,離現在多長時間了。先給趙州橋一個很簡要的介紹,并且指出,趙州橋世界聞名。
二自然段接著就寫它設計的特點。寫它與其它的橋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寫橋的美觀。
四自然段寫一座這樣雄偉、美觀的橋,是勞動人民設計建造的,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寫字:
1、“縣”可以在識記時就提示寫法:上面是兩橫,不是三橫,且與豎相連。
2、“設”的右上角的第二筆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
3、“橫”不要把“由”寫成了“田”。
4、“舉”字下面只有兩橫,不是三橫,并注意上面三點的寫法。
5、“參”的下面三撇的寫法,占位。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模仿。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橋,它的設計非常獨特,著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去看看它到底為什么這么出名。它的設計到底有什么獨到之處,請翻開書聽老師讀課文。
2、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個別輔導)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讀得不錯。下邊讓我們用心地把課文讀懂:
師:誰先把第一段讀一下?
這座橋世界聞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座橋。這座橋為什么這么聞名呢?因為它在設計上有獨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寫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一邊看課文,一邊看書上的插圖,弄清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么特點,也就是它和別的橋比,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學生默讀
2、出示趙州橋的掛圖,拿它跟別的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別的橋下有橋墩,這座橋沒有橋墩,只有拱形的大橋洞。
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非常雄偉,(板書長、寬)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板書: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
(2)、一般的橋只有一個大橋洞,沒有兩邊的小橋洞,而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板書: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3、理解“創舉”:
師:為什么說“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生:以前的橋從來都沒有設計過橋身上加小橋洞,趙州橋卻有了,并能減輕沖擊力,節省石料。
教師見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這一段是寫趙州橋的什么呀!課文中的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誰能找出來?
第一句話告訴了我們,這段是寫趙州橋的美觀。
2、第一句話好在哪里?
既總結了前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趙州橋的堅固,又提示大家這個自然段要講的是趙州橋的美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一個過渡句。
3、趙州橋的美觀體現在哪些地方?
主要體現在趙州橋欄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寫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讀讀。
圖案有幾種?(三種)
指導朗讀,并解決學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圖片,讓學生較形象的了解趙州橋欄板上的美麗圖案。
四、結尾升華
1、師:這樣一座設計獨特、雄偉美觀的大橋,是什么時候建的? 設計人是誰?
(隋朝、李春。)
2、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建造了這樣一座橋,而且這座橋建造在遠離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舉世聞名,所以,這充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贊揚了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板書贊揚勞動人民)
五、看板書復述課文,試著背誦。
六、課后拓展
1、抄寫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自然段。
2、運用自己的語言夸夸趙州橋。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圍繞語言藝術這個專題,交流讀了那些具有藝術魅力語言后的感受與體會。
2.讓學生積累形式不同的對聯,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優美。
3.啟發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激發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圍繞語言藝術這個專題,交流在讀了那些具有藝術魅力語言后的感受與體會。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好對聯、諺語、歇后語、廣告詞、相聲或小品、電視劇的精彩片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交流平臺)
一、激情導入
在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中,我們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到機智巧妙、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小林和小東兩位小朋友學完課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讀對話,交流感受
1.學生自讀“交流平臺”,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還有自己的獨特的體會與感受。
2.交流自己的讀文感受。
(1)說話要機智巧妙、簡練得體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機智……
例2:《半截蠟燭》中一家三口的說話都很巧妙,特別是杰奎琳說的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去樓上睡覺嗎?”很巧妙地迷惑了德軍;“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軍的心理,實現自己的目的,保護了蠟燭。
例3:《打電話》中的年輕人說話不簡練,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例4:《請客》一文中不得體的語言表現:
“該來的怎么還不來?”意思是“來的都是不該來”,得罪了到場的客人。
“不該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沒走的是該走的”,又得罪了沒走的客人。
“我說的不是他們。”意思“他說的是最后沒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2)劇本、相聲的特點
劇本: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相聲:通俗易懂、貼近生活、風趣幽默、極其夸張,有很濃的諷刺意味,給讓人在笑聲
中受到啟迪。
4.結合課外的知識與資料談感受。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見聞談怎樣說話。如同學之間有時因為一句話不中聽而鬧矛盾;有時因為話說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為玉帛。
(2)結合課外閱讀知識談怎樣巧妙說話。
5.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能繼續關注、學習語言,在交流中有意識地練習用得體、精當的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和展示臺)
一、日積月累
1.引對聯:同學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那就是對聯。能談談對對聯的了解嗎?
2.讀對聯: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先學生自讀,再指名讀,正音)
3.想意思:讀對聯,想想它們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點:認真讀讀這幾句對聯,看看有什么發現。
(1)生自讀,反復吟誦,感悟特點。
(2)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討論。
回文聯:由前往后讀,由后往前讀都是一樣的。
數字聯:聯中有數字,并且對仗整齊。
疊字聯:聯中有疊詞出現,并且對仗整齊。
頂針聯:前一句的尾字為后一句的首字。
(4)再讀對聯,加深認識,熟讀成誦
5.課外拓展:
(1)教師提供對聯,學生誦讀,感悟特點:
疊字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聯)
頂針聯: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數字聯:一掌擎天,五指三長兩短;六合插地,七層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聯:樓望海海望樓;水連天天連水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魚腹浦聯)
歇后聯: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賬
艄公捋櫓--打拱作揖討船錢
……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對聯。(只要是學生喜歡的,各種形式的對聯都可以)
6.自由選擇老師提供或同學交流的對聯抄寫背誦。
二、展示臺
展示、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課文中劇本或故事中的片斷。
2.相聲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諺語、歇后語、廣告詞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聲或小品、電視劇的精彩片斷,觀看并交流。
5.動手設計廣告詞、提示語
6.朗誦、講故事等。
[設計意圖:發揮資源共享的作用,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語言實踐中,調動探究感悟語言的興趣、熱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拓眼界。]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編6篇】相關文章: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錦8篇05-11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錦5篇05-11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7篇05-10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錦集8篇05-08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05-08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08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錦7篇05-07
關于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編7篇04-24
有關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編6篇05-10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編8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