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言絕句《玉臺體》賞析

時間:2022-04-14 16:20:34 古詩絕句 我要投稿

五言絕句《玉臺體》賞析

  《涼州詞》這首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五言絕句《玉臺體》賞析,希望有所幫助!

  【原文】

  《玉臺體》

  唐代:權(quán)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譯文】

  昨晚我裙帶忽然松弛解開,早晨又看見蟢子雙雙飛來。

  要趕緊描眉擦粉梳妝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來。

  【注釋】

  蟢子:小蜘蛛腳長者,俗稱蟢子。

  鉛華:指脂粉。

  藁砧:丈夫的隱語。

  【賞析】

  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皆在“撰錄艷歌”,徐本人是當時的宮體詩作者,故后多以玉臺體指言情纖艷之作。權(quán)德輿此詩標明“玉臺體”,也是此類詩作。但他寫得感情真摯,樸素含蓄,可謂俗不傷雅,樂而不淫。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兩種喜兆接連出現(xiàn)。

  “昨夜裙帶解,今朝蝽子飛。”前句寫這位女子昨夜裙帶自解,后旬寫今天早上這女子又看見長腳的蜘蛛飛來了。裙帶自解是夫歸之兆,蟢子飛也是喜兆,于是這女人滿心歡喜,認為丈夫真的要回來了。蟢子飛,據(jù)劉勰《新論》:“野人見蟢子飛,以為有喜樂之瑞。”詩人通過對兩種喜兆的描寫,把小女子那種急切、思念、驚喜的復雜心理展現(xiàn)得極為生動、傳神,讓人玩味。

  詩的后兩句寫女子對喜兆的反應。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鉛華,脂粉。莫是,莫不是。句意為:趕緊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來了。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隱稱。周祈《名義考》卷五:“古有罪者,席稿伏于椹(帖)上,用鈇斬之。言稿椹則言鐵矣,鐵與夫同音,故隱語稿椹為夫也。”這女子見喜兆后的激動心態(tài)在詩人的筆下表現(xiàn)得是多么細致入微。

  然而這女子的丈夫回來沒有?喜兆有沒有應驗?這位女子最終是歡喜還是失望?詩中并沒有交代。詩人只是抓住了這女子思夫的.一瞬間進行渲染,把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達出來,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未盡之意讀者自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聯(lián)想。

  這首詩,文字質(zhì)樸無華,但感情卻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象“裙帶解”、“蟢子飛”,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卻蕩起了女主人公心靈上無法平靜的漣漪。詩又寫得含蓄而耐人尋味。丈夫出門后,女主人公的處境、心思、生活情態(tài)如何,作者都未作說明,但從“鉛華不可棄”的心理獨白中,便有一個“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jīng)·伯兮》)的思婦形象躍然紙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語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態(tài),仿舊體而又別開生面。

  【鑒賞】

  南朝徐陵曾把梁代以前的詩選作十卷,定名《玉臺新詠》。嚴羽說:“或者但謂纖艷者玉臺體,其實則不然。”(《滄浪詩話》)可知這一詩集,香艷者居多。權(quán)德輿此組詩共十二首,標明仿效“玉臺體”,寫的是閨情,感情真摯,樸素含蓄,可謂俗不傷雅,樂而不淫。這是第十一首,寫一位新娘初入夫家,惟恐處事不當?shù)男膽B(tài)。

  人在寂寞郁悶之時,常常喜歡左顧右盼,尋求解脫苦惱的征兆。特別當春閨獨守,愁情難耐之時更易表現(xiàn)出這種情緒和心理。我國古代婦女,結(jié)腰系裙之帶,或絲束,或帛縷,或繡絳,一不留意,有時就難免綰結(jié)松弛,這,自古以來被認為是夫婦好合的預兆,當然多情的女主人公馬上就把這一偶然現(xiàn)象與自己的思夫之情聯(lián)系起來了。“昨夜裙帶解”,或許是丈夫要回來了。她歡情入懷,寢不安寐,第二天一早,正又看到屋頂上捕食蚊子的蟢子(喜蛛,一種長腳蜘蛛)飄舞若飛:“蟢”者,“喜”也,“今朝蟢子飛”,祥兆頻頻出現(xiàn),這不會是偶然的。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于是由衷地默念:“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意思是:我還得好好嚴妝打扮一番,來迎接丈夫的歸來。藁砧,代指丈夫。

  此詩文字質(zhì)樸無華,但感情卻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像“裙帶解”、“蟢子飛”,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節(jié),但卻蕩起了女主人公心靈深處難以平靜的漣漪。詩寫得含蓄而耐人尋味。通篇描摹心理,用語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態(tài),仿舊體而又別開生面。

  【拓展】作者人物生平:

  家風雅正

  權(quán)德輿為天水略陽人,后徙居潤州丹徒。其家世源遠,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丘公權(quán)翼以來,數(shù)代為宦。父親權(quán)皋,曾為安祿山的幕僚,“安史之亂”爆發(fā)前,當機立斷,以逃離叛逆的義勇行為而受到時人的稱贊。

  權(quán)德輿就出生在這樣祖德清明、家風雅正的仕宦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十五歲有文章數(shù)百篇,開始有了名氣。

  歷佐使府

  建中元年(780年),權(quán)德輿受辟為淮南黜陟使韓洄的從事,官試秘書省校書郎。同年,改試右金吾衛(wèi)兵曹參軍。先為杜佑淮南水陸運環(huán)衛(wèi)掾曹,繼為汴東水陸運鹽鐵祖庸使包佶的從事。

  貞元二年(786年),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充任江西觀察使李兼的判官。

  直言時政

  貞元八年(792年),入朝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愛”,遷左補闕。當時,關(guān)東、淮南、浙西二十余州縣發(fā)生大水,毀壞了良田和房屋,沖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議唐德宗派遣能干的使臣趕赴災區(qū),救濟災民,并提出“賦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為固”的主張,以減輕災區(qū)人民的賦稅。

  同年七月,司農(nóng)少卿裴延齡因巧幸恃寵,判度支,兼管國家財政收支。針對此情況,權(quán)德輿不顧個人的安危,先后兩次上疏德宗,義正詞嚴,直言不諱地反對裴延齡任職,陳述度支要職,個人必須慎重。

  屢典誥命

  貞元十年(794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后歷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中書舍人,均掌誥命。

  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書舍人典貢士,后拜禮部侍郎,轉(zhuǎn)兵、戶、吏三曹侍郞、太子賓客,遷太常卿。此期間,他大力選拔人才,主張“育才造士為國之本”,他“舉賢類能”,不管門第等級,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對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舉,凡“舉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在他的主持下,發(fā)現(xiàn)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進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后,其余布處臺閣外府,凡百余人”。

  永貞元年(805年)七月,改戶部侍郎。

  唐憲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歷任兵部、吏部侍郎,因事被改授太子賓客,又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職。

  拜相出外

  元和五年(810年),權(quán)德輿以“陳說謀略多中”,自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參與朝政。他為政以寬厚為本。

  權(quán)德輿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絳又先后被拜為宰相。兩人常為政事在憲宗面前爭論。每當此時,權(quán)德輿總不表態(tài),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責,也引起了憲宗的不滿。元和八年(813年)正月,權(quán)德輿被罷去宰相職務(wù),任禮部尚書。[9]旋即以檢校吏部尚書任東都留守,又拜太常卿,轉(zhuǎn)任刑部尚書。

  元和十一年(816年),權(quán)德輿又以檢校吏部尚書出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安逝歸途

  后因病求還,元和十三年(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權(quán)德輿在入朝途中于漢中洋縣紙坊去世,享年六十歲。[13]朝廷追贈左仆射,謚號“文”。后人稱為權(quán)文公。

【五言絕句《玉臺體》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玉臺體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玉臺體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3-31

《玉臺體》權(quán)德輿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五言絕句《鹿柴》賞析11-10

五言絕句《相思》賞析11-10

玉臺新詠序_徐陵的文言文原文賞析08-03

杜甫《玉臺觀·浩劫因王造》古詩詞翻譯賞析09-03

五言絕句《聽箏》賞析11-12

五言絕句《山中送別》賞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