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工匠精神閱讀答案
【原文】
找回“工匠精神”
①近兩年,“工匠精神”在中國漸成熱詞,無論是經濟轉型升級,還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抑或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動力之一。
②專題片《上海工匠》中有這樣一段鏡頭:1980年,我國國產飛機“運十”的試飛日,年輕的胡雙錢第一次看到廠里女工們紛紛化了淡妝,妝等著為試飛成功歡呼雀躍。“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缺失了這樣的自豪感與榮譽感?”35年沒有出過一個次品的航空手藝人,國產飛機首席鉗工胡雙錢有此一問。而我們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樣找回?
③“匠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庖丁之語,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個工匠追求技藝的價值所在。在筆者看來,發揚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意義,也在于道——價值的構建。
④較之“文以載道”,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思想譜系里,“技以載道”并非重要組成部分。但那些心系“技以載道”的工匠們,把對工作的高度忠實、對產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成了一種價值觀念,也化作了一種生活方式。
⑤然而,曾幾何時,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完美主義,被一些人指為“較真”“不合群”,于是,“一認真你就輸了”“差不多就行了”……這樣一類聲音時常在你我耳畔響起。
⑥認真了,真的會輸?差不多,真的行了?事實上,經常差不多,差得會很多。以手表為代表的瑞士制造,顯然不能差;“可以傳代”的德國制造,顯然差不得。
⑦事實上,目前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缺的恰恰是“不能差”的要求。比如,很多中國游客從日本帶回的馬桶蓋,其實是在中國生產的,只是它們遵循的是日本的標準和技術要求。由此看,中國制造不缺能力,在太多的.領域,我們缺的只是“最后一厘米”。“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作自己的孩子,滿懷愛,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的話語,可謂金玉之言。
⑧敬事如儀——敬畏的態度,又豈囿于哪種工作、那類人群?對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棄功利之心、浮躁情緒;對產品保持敬畏,何嘗不是對自己勞動的肯定,對自己創造力的褒獎呢?
【問題】
14.下列對“最后一厘米”的理解,準確的是
A.遵循日本的標準和技術要求。
B.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作態度。
C.把產品當作自己的孩子,滿懷愛,細心觀察。
D.是對自己勞動的肯定,對自己創造力的褒獎。
1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工匠精神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B.庖丁的話說出了自己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
C.在中國古代思想譜系里,“文以載道”“技以載道”并重。
D.我們不論做哪種工作,都需要發揚“敬事如儀”的精神。
16.下列對文章寫作方法的分析,正確的是
A.第①段從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出發,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B.第⑥段把瑞士制造和德國制造作對比,批評了“差不多”的論調。
C.第⑥段和第⑧段都用到了反問句式,強調“認真”和“敬事”的意義。
D.第⑦段通過舉例論證,說明中國制造在很多領域缺少更高的標準和技術要求。
【參考答案】
14.B
15.C
16.D
【找回工匠精神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工匠精神語文閱讀題附答案07-13
中國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閱讀答案03-07
精神閱讀答案03-31
《找回對漢字的熱愛》閱讀答案09-02
《找回顫動的感覺》閱讀答案09-19
《找回顫動的感覺》閱讀練習及答案04-16
精神專利閱讀答案07-09
精神救助閱讀答案03-30
精神救助閱讀答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