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端午詩情分外濃

時間:2022-08-31 18:53:05 演講稿 我要投稿

端午詩情分外濃

  歲歲端午,今又端午。

端午詩情分外濃

  古時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此后,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天中節、浴蘭節、女兒節、解粽節、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菖蒲節、詩人節、龍日、艾節、夏節等等。

  端午節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歲時節日,也是一個有著大愛內涵的節日,其重要性僅次于春節,與清明、中秋并列。端午節的來源版本多樣,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族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說: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可以說,屈原投江殉國的傳說賦予端午節獨特的歷史和人文價值。

  端午節經數千年歷代承襲,形成了我國端午文化這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聯佳句。《全唐詩》中直接寫到端午的詩不在少數。光是有宋一代,72卷《全宋詩》中詩題里含有端午兩字的就有218首,還不包括詩句中寫到端午情景、端午習俗的。從這些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端午的獨特魅力,也能體會到詩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憂國之心。

  每逢端午時節,很多文人都免不了談及屈原,作詩紀念屈原。宋人梅堯臣在《五月五日》詩中吟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元明之際的貝瓊寫有《巳酉端午》吊屈原詩: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這里詩人特意提到陶淵明,應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意,謂歷朝歷代的詩人們人同此心,在端午日是一定會祭奠偉大的祖先屈原的,正所謂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寫屈原不能不提到《離騷》,宋人張耒的《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趙善括的'《乙酉端午聯句》則云:離騷讀罷意沉沉,痛飲狂歌作楚吟。魚腹有靈應瞑目,后來猶自有孫心。孫心即順從的心。戴復古的《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詩: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胡仲參的《端午》詩: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來吊汨羅。江上畫船無買處,閉門風雨讀離騷。

  相傳屈原投汩羅江殉國后,當地百姓怕江中的魚蝦傷害他,便從四面八方劃來船只,紛紛將粽子投入河里,以轉移魚蝦的目標。后來,民間便演變成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以示紀念屈原。唐代詩人鄭谷曾寫有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吃粽子之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種九子粽后吟詩贊賞: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宋代詩人陸游喜食粽子,因此寫下了多首端午食粽的詩,如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將簪艾一枝、端午數日間,更約同解粽、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等。他游三峽路過歸州,品嘗歸州香粽后,不禁詩興大發:屈子故國逢重五,更勝常年角黍香。

  賽龍舟是端午佳節一項最盛大的民間水上競技活動。《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江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唐人盧肇《競渡詩》云: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宋人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詩: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寫的都是賽龍舟的真實情景。唐代詩人張建封在《競渡歌》中更是生動地描寫了賽龍舟的精彩場景,歷來為世人傳誦。詩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紅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為把競渡的熱鬧場面加以襯托,詩人寫道: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連婦女也梳妝打扮,出來觀看,一飽眼福。可以想見,江邊是何等熱鬧。接著詩人筆鋒一轉,由明快而變熱烈: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那緊張熱烈的競渡氣氛躍然紙上。

  到了宋代,端午節的氣氛更上層樓了,宋代的名流大儒幾乎都有端午入詩。歐陽修有詞《漁家傲》,將民間過端午的情景描寫得十分傳神: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蘇軾也有《浣溪沙》詞: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從這兩首詞中可以發現,民間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色彩正在逐漸淡化,變成包粽子、浴芳蘭的純粹時令節日了。

  古時有的地區把端午節又叫女兒節,這一天是婦女休息和游玩的日子:出嫁的婦女回娘家,未出閣的姑娘梳妝打扮,結隊出游。明萬歷大學士余有丁在《帝京午日歌》中詠道:都人重午女兒節,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鎖當胸符當髻,衫裙簪朵盈盈新。清代彭蘊章在《幽州土風?吟女兒節》中寫道:女兒節,女兒歸;要青去,送青回。球場紛紛播楊柳,去看擊球牽裙走;紅杏單衫花滿頭,彩扇香囊不離手。誰采艾,裝奴衣?女兒嬌癡知不知。

  在古代吟詠端午節詩詞中,有的是反映離愁別恨、觸景生情這方面內容的。唐代殷堯藩的《同州端午》:鶴發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把作者長期背井離鄉,而今返里歸心似箭的心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宋代詩人黃公紹的《端午競渡棹歌》中道:月明中,月明中,滿湖春水望難窮;欲學楚歌歌不得,一場離恨兩眉峰。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明代詩人高啟在《端陽寫懷》中也寫道:黃傘回廊朝旭淡,玉爐當殿午熏微,今朝寂寞江邊臥,閑看游船競渡歸。說明詩人對競渡根本不感興趣,卻另有一番心事。

  千百年來,這些詩歌依然能讓今人感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生日,我們要把端午節這一富有詩意的日子,裝點成一個絢麗多彩的節日,讓端午情懷開出更加健康、燦爛的文化生命之花

【端午詩情分外濃】相關文章:

這里春意分外濃作文05-04

飲酒作詩情趣濃優秀作文06-12

飲酒作詩情趣濃小學作文01-25

端午濃情作文04-21

濃情端午作文04-10

作文:濃情端午05-08

端午情意濃作文04-23

濃情端午手抄報06-24

濃情端午作文500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