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路養護機制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養護企業的設置應當多元化
公路養護企業的設立依賴于公路路網線路的布局,服務于公路路網線路的建設、養護和管理,保障公路路網線路的暢通與安全。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目前公路養護企業大多以行政區劃為單位設立。既是公路路網線路的建設者、也是養護者和管理者。
公路養護機制的改革,首先應當是對公路建設、養護和管理的職能的明確,管理職能與建設、養護職能分離。讓管理者更好地行使管理職則,搞好行政區劃內的公路路網的規劃和管理。公路建設養護企業則從企業內部著手,搞好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建設、養護質量,適應建設養護市場。
其次養護企業的設置應當多元化。目前養護企業的設置大多以國有經濟成分為主,單一的經濟成分已不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機制靈活更善于進行創新和嘗試,更注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養護成本。養護企業民營化是公路養護企業機制改革的一種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建立現代化產權制度的要求。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允許多種經濟成分成在。建立現代化產權制度的公司制,也是公路養護企業機制改革的.一種形式。只有允許多種經濟成分成在,才能形成比較合理的經濟布局,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養護企業的改革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不拘形式,有利發展,養護企業的設置應當多元化。
二、培植、完善養護市場
目前我國公路建設市場實行資質、資格準入和招投標合同管理,建設市場初具規模。但養護市場的細化和完善明顯滯后,現行的管養站內部招投標承包管理,已不適應現行養護市場的要求。在養護市場中,小修保養工程涉及到公路的全面養護、經常養護,是養護市場的重點。培植、完善養護市場,也應當與公路建設市場一樣實行資質、資格準入和招投標合同管理。對養護大、中修項目打破行政區劃,實行市場資質、資格準入和招投標合同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對養護小修保養項目同樣應當打破行政區劃,經濟成分成,實行市場資質、資格準入和項目招投標合同管理,引入競爭機制,逐步實行由內部招投標承包管理向公開招投標合同管理過渡。同時管理部門要根據公路的等級,分國、省、縣、鄉道,制定不同的養護質量標準,并結合路況的現狀確定養護工程量。做到標準公開、可操著性強,工程量準確、細化。
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
公路養護機制的改革,不僅是體制上的變革,更是對人們長期固有的思想觀念的變革。體制上的變革容易,思想觀念的變革難。要保證公路養護機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就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過對人們的思想****的灌輸,引導、培養人們對某種信仰的追求,規范、約束人們的一些行為,為既定的目的服務。他的工作對象是人。而人是一切工作的動力和源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重要思想保證。每一個歷史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有既定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在當前公路養護機制的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就應當圍繞公路養護機制的改革,以保證公路養護機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首先要對職工加強宣傳引導工作。要從國家的經濟形式、經濟環境,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交通市場的前景與現狀等,向職工解釋公路養護機制改革的必然性與迫切性。使他們能夠正視并理解養護機制改革必然要進行的現實,促進思想觀念的變革,與體制上的變革同步進行。其次是在改革中,要正視和解決職工的切身利益。由于公路養護企業的特殊性,養護管理站點一般都遠離城鎮,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比較艱苦,職工自身素質不太高,擔心企業改革后,生活無保障,切身利益受損害,因而對改革的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思想,公路企業在改革過程中,要本著為養護職工長遠利益著想的態度,堅持以人為本的思路,要正視和解決職工的切身利益,指導并培訓職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夠適應今后的市場競爭。第三養護機制的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養護機制的改革,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多方利益。如果在改革中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必定影響改革的進行,引發不安定因素。養護機制的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改革方案不能拘于某一種形式,宜民營則民營,宜公司化則公司化。要廣泛增求意見,使廣大職工對改革的方案清楚,企業的資產明晰。這樣才能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達到體制改革與思想觀念的變革一致,使企業的改革順利進行。
【公路養護機制改革的一些思考】相關文章:
公路養護總結01-18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方案范文10-09
公路養護述職報告01-10
公路養護調研報告07-26
公路養護個人總結06-14
公路養護調研報告07-26
公路養護的年終總結04-06
公路養護工作的總結范文07-04
農村公路養護協議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