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情境教學的作用,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情境教學的效果真正發(fā)揮出來,以打造高效課堂。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措施,以期找到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思維發(fā)育有很大促進作用。長期以來,小學教育中數學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師及學生都很重視數學。在新課標背景下,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教育的需求,要想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只能應用新型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應運而生。通過情景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具效率。情景教學在我國發(fā)展尚處于開始階段,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通過有效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人類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促使人類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同樣,學習一門知識也需要學生對這門課程充滿好奇心。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數學教師根據課本知識制作教學提綱,并根據提綱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毫無新意可言,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講解同樣的知識也會感覺到很無趣,更何況在講臺下聽講的學生了。這樣的數學課堂毫無效率可言。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小學生不斷思考,而在這種傳統(tǒng)模式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小學生的思維不會活躍地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慢慢地學生會感覺聽不懂,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課堂失去興趣。情景課堂中教師通過設置各種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對各種情景很感興趣,學生在情景中學習不但不會感覺到枯燥,還會感到很有趣,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好奇心有了,學生就會自覺的去探索學習數學,數學課堂的效率會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例如,在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部分《乘法》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在課堂上向小學生展示動畫,站成六排四列的學生除了可以用6+6+6+6的方法計算人數之外,還可以用6*4來計算,幫助小學生認識到有些加法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就會感到好奇有趣,認識到加法和乘法之間的共通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
二、通過有效情景的創(chuàng)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
教學的成功與否不能僅僅取決于教師或者學生單方面,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配合。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至關重要,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小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數學教師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指導。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可以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情景比較感興趣,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議,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可以加強師生間的聯系。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將小學生的想法融入其中,在課堂上進行情景表演時,學生發(fā)現自己的觀點被教師采納,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到情景課堂中,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師生間的互動也會得到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加親密。通過情景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師生間的共同問題,師生間的互動也會越來越多,共同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例如,在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部分《認識鐘表》部分的教學中,第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是要幫助小學生認識鐘表的各部分,數學教師可以拿著一個鐘表向小學生提問,“鐘表有幾個指針?”“鐘表的每個指針分別是什么意思”。小學生的表現能力都比較強,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會爭先恐后的踴躍回答,這個互動過程既鍛煉了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幫助師生之間相互了解,增強了師生感情,活躍了課堂氛圍。由于小學生的能力有限,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的進行指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學習意識。
三、通過有效情景的創(chuàng)設,突出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不感興趣,原因在于很多學生不知道數學的用途,當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現實情景,突出數學的用途時,學生自然會對數學感興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極其廣泛,小到平時的買東西購物,大到航天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在小學階段設計情景主要突出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應用就可以了。簡單的加減乘除在我們生活中基本天天都可以用到,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中買東西的情景,并且告訴學生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這樣學生了解到數學的作用之后,就會更加努力學習數學。數學教師根據生活情景進行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生的聽課效率也會更高。數學是一門研究性學科,更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抓住數學的應用性特點可以更高地進行教學,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數學課。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部分《加與減(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日常生活情景,如在超市中,分別由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學生扮演顧客,有的學生扮演收銀員,通過計算顧客購買商品的總價錢來幫助教學。超市購物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個場景,這種場景不僅會使小學生產生親切感,而且還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四、通過有效情景的創(chuàng)設,提高教師的挑戰(zhàn)性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已經形成了固定模式,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形成新的教學方法對于數學教育工作者來說必然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教學方法已經很成熟了,在當今教育模式下,要改變教學方法必然要付出很多,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小學教師的水平有限,要想突破自身的教學情景必然面對諸多困難,教師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必然會不斷學習,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很多教師對于創(chuàng)設情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只有不斷挑戰(zhàn)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中有一課為《認識圖形》,在學習這一章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常見的圖形,長方形是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圖形,教師可以引用課桌作為工具進行教學,問學生,“課桌是什么形狀?”學生回答:“長方形”,教師問:“長方形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長方形每個邊都是九十度”。通過情景教學可以讓教師發(fā)現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對教師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
五、結語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學方式,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已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在情景創(chuàng)設時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理解能力較差、生活閱歷不足等特點,將情景的創(chuàng)設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將課堂學習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當注重利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增進師生情感,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