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自我檢驗是培養學生自我反省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的重要手段。要使學生學會自我檢驗,首先應該傳授給學生自我檢驗的方法。現舉三種常用的方法,僅供參考。
一、 利用估算進行檢驗
如;計算138х98=4312
自我提問:得數應該在什么范圍內,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由于138<140,29<30
138х98<140х30<4200。
結論:原題計算錯誤。
二、答案代入原題進行檢驗
在解決問題后,把答案作為一個已知條件,把其中一個條件作為問題,重新算一遍,看看是否相符合。先行數學教材,在解決問題后都安排了回顧與反思這一環節,實際上就是之中方法的具體運用。
如:小紅今年9歲,媽媽今年的年齡是小紅的4倍。媽媽今年幾歲?
解答:9х4=36(歲)
自我提問:把結果放到原來的題目中,看看原來的條件是否還成立。
檢驗:36/9=4
結論:媽媽今年的歲數是小紅的4倍,解答正確。
其實在計算中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檢驗。
如:3200/600=5……2
檢驗:600х5+2=3002,結果不等于被除數,應該是錯了。(據此,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豎式,找出錯誤的原因,并總結利用商不變性質計算時余數的變化規律)
三、 尋求其他解法進行檢驗
數學問題,往往有多種解法。這樣就給我們的檢驗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解決實際問題后,我們可以換種方法來解答,看一看兩種解法的答案是否一樣。
如:王師傅5小時加工40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加工560個零件還要多少小時?
解答:560/(400/5)-3=2(小時)
自我提問:這種方法對嗎?還有其他方法解答嗎?兩種方法的答案一樣嗎?
檢驗:(560-400)/(400/5)=2(小時)
結論:答案一致,原來的解答正確。
(注:除號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