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教材五四制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信息窗一《比的認識》
《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3點:
1、理解比的意義,并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兩個量的比,能天上確讀寫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確 求出比值。
2、經歷從具體 情境 中抽象 出比的意義 ,比與除法與分數關系 的探索過程 ,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培養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在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務,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比的概念的建立與理解。
教學難點:比與除法、分數之間聯系與區別的理解。
教學設計在遵循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上,對教學題材進行了重組。設計本節課時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和知識經驗基礎,由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引入同類量之間的比,通過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再引出不同類量之間的比,在此基礎上再來概括出比的意義。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采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系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并且枯燥。考慮到這些內容的難度不大,學生能夠通過看書自學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完比的意義后大膽放手,最大限度給學生以自學的機會。在教學比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時采用自學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系的時候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借助教材、板書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系,實現了自主學習。學生處在一種主動的狀態下,思維也就跟著緊張和活躍起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充分的被體現了出來。
在練習的設計中,第一題填一填中看似是基礎的填空題實際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在完成出示的兩個題后,老師適時提問“你還能在這幅圖中找到哪些比?”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思維打開。第二題判斷中,找了三個比較點型、學生比較易錯的地方,通過判斷引起學生的注意。
最后采用“回頭看”的方式來總結,帶領學生回顧整節課的學習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和學習經驗。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在如何簡潔的呈現自己和有效的引導學生方面作為斷的思考,來提高課堂效率,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又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