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實小 徐瑞琴
《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這一課時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并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與區別。通過教學,學生進一步積累了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了空間觀念,培養了觀察、操作及思維的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了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了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本課的重點在于學生要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針對這節課,我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找長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教材提供的場景圖,問:從這幅圖里看到了什么?圖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指名學生回答。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
二、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1.提問:你準備怎樣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可以從哪方面入手?
根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可以從長方形,正方形的邊和角入手進行探究。
2.探索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1)讓學生試著說說長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學生交流后指出:你能想辦法驗證一下這些特點呢?
(2)操作: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若干張,提醒學生:先想辦法驗證邊的特點,再想辦法驗證角的特點。
(3)交流:
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引導:剛才你們認為長方形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來 證明呢?
小組活動后匯報:
(1)用直尺測量。
演示:指定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測量的過程,并告訴大家測量的結果。
提問:通過測量,你們發現了什么?
強調:通過測量,這個小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再指名一學生上來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折”的過程。
提問: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將上下兩條邊對著折,左右兩條邊對著折)通 過折,你們發現了什么?
指出:通過折的方法,我們也發現這個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相等。
引導:剛才我們驗證了兩個長方形,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其他小組也發現這個結論了嗎?有沒有哪一個小組的同學發現長方形上下兩邊或者左右兩邊不相等的情況?
小結:如果僅僅研究一兩個長方形,可能還不能下結論。我們全班研究了十幾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都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板書)
驗證長方形角的特征:
提問:要想知道長方形的四個角是不是直角,我們可以怎么辦?
生1: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
設問:這樣的話要量4次,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生2:將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通過這樣的對折,原來的四個角就重合成了一個角,所以只需要量一次。
提問:通過剛才的操作,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3: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量,發現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師小結: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誰來完整地說一說長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3.探索正方形基本特征:
你能用剛才的方法繼續驗證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嗎?你是怎樣驗證的?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指名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小結:
正方形每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
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小結:
圖形 邊 角
長方形
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每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本節課,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操作活動中去,在觀察、活動中體現和學習數學。
一、動手操作,觀察特征
課的一開始從熟悉的物體上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猜想的基礎是觀察,猜想的結果其實并不重要,激發學生觀察的內在需要顯得更有必要。其實,觀察也是最基礎的發現圖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激活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使學生體會平面圖形與現實空間的聯系,感受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意義。在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正方形的邊和角各有什么特點?教師沒有讓學生停留在經驗的層面,在驗證長方形的四個角是不是直角時,不但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而是引導學生將長方形對折再對折,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可以“重合成一個角”,因此只需要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得到“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結論。這里體現了思考問題方法的優化過程。把長方形,正方形特征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相互間的聯系,并發現兩者的異同。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二、自主探究,比較特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再是數學學習的傳授者,而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真正經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得到升華。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時,教師沒有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更為嚴密的邏輯和數學思維訓練,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在這一環節,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現。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三、應用拓展,鞏固新知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定、轉化,形成智能。在練習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等性格。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找一找”、“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正方形的轉換再到自己按要求設計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四、不足之處與困惑
1.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好,下課的時候少部分習題沒有完成,在操作中浪費了一些時間,備課時還要仔細研究學生,要考慮教學過程的銜接。
2.課堂上還要把學生說的盡量留給學生說,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學生會做得更好,不能操之過急。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觀感受,意在激活學生經驗層面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雖然學生可能并沒有深切體會,但仍然顯得十分必要。因為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感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