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說課稿(蘇教版六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3-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說課稿

作者:陳全

時間:2014年3月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8~39頁的例1、例2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1、2題。教材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放大和縮小現象,使學生認識到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再讓學生經歷按指定的比把一個簡單圖形放大和縮小的操作過程,借助圖形的直觀變化,幫助學生感知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同時教材將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貫穿整個單元的始終。這樣的安排,既突出體現了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協同發展,也能為以后學習用比例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對教材的以上認識,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采用情境導入法、演示法 、講授法進行教學。

學法:搜集資料法、觀察法、探索法、討論法、比較法、練習法、小組合作法。

四、說教具:多媒體課件、方格紙、文具。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手拿一本書做平移運動,手推動門作旋轉運動。有直觀的動作引起同學的好奇與疑問。

2、提問這是什么運動?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與旋轉運動特點,引出與之不同的圖形變化。(引出課題)

(二)、教學例1

1、認識圖形的放大

提問兩幅圖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兩幅圖的長和寬的關系。根據學生們的回答總結成通順的語句,關鍵點出原來的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認識圖形的縮小。

圖形可以放大,能不能縮小呢?把第一副畫按1:2縮小,長與寬應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厘米。同上面情形一樣組織學生思考。

3、通過例1的教學,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動手、比較初步認識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具體過程,相同點與不同點。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明白題目中有幾個問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讓學生嘗試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后的長方形,再展示各自畫的圖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共同評議,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3、討論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么發現?讓學生明確: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4、教學“試一試”

(1)提問怎樣畫的?先畫的什么?后畫什么?量一量,斜邊的長也是原來的2倍嗎?你發現什么?

(2)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動手畫一畫。

(3)匯報展示:先讓生說一說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說出是怎樣畫出放大后的圖形的?邊展示邊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說一說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兩倍,連接兩個端點后斜邊也擴大到原來的兩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驗證?讓孩子動手量一量。通過自己的動手畫,親自驗證來加深對圖形放大的理解。 

(四)、教學練一練

方法同試一試類似。

(五)、教學練習九第一題、第二題

1、PPT出示題目。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算一算,畫一畫。一起討論,相互交流。

2、展示自己的答案,說出如何思考的。

3、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應思考的方向與步驟。體驗一下不管圖形放大還是縮小,圖形的對應邊之比不變的規律。

(六)、全課小結

什么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么原則?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七)、說板書設計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放大:

縮小:

             大小變換    形狀不變

(八)、作業

由于第一課時授完,練習九沒有適合課后作業的題目了, PPT準備了課外作業。該作業緊貼課本,比較基礎,能夠加深同學對本課的理解與掌握。

(九)、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從“平移和旋轉”切入,通過例1引導學生先研究圖形的放大后與原來對應邊的比的特點,理解圖形的放大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索理解圖形縮小概念。例2的教學是在方格紙上將一個圖形放大和縮小,揭示了圖形放大和縮小的本質特點:大小變化,形狀不變。教學中以教師引導為輔,以學生觀察、比較、操作、交流為主的思想,讓學生逐步體驗了圖形的相似性,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探索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