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 (人教版) 六年級下冊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體,掌握圓柱體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會辨別圓柱。
2.知道圓柱體的側面沿高剪開是一個長方形,而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當于圓柱的高。
3.在做圓柱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感悟數(shù)學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知道圓柱的側面可以展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也有時可展成正方形,及圓柱的側面展開與圓柱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5.形成圓柱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分一分。(課件出示實物圖)
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你能按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拖動分類)?
(設計意圖:在這個階段,通過分一分,引入學生對圓柱的初步感知。)
2、說一說。
你為什么這樣分(引導學生根據(jù)已學圖形的特征簡要說一說)?
剩下的這些形體我們將陸續(xù)進行學習,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圓柱體,簡稱圓柱(突出兩個圓柱圖)。
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2個圓柱,再看一看桌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3個圓柱,看看他們有什么特點?像這樣的直直的,就是直圓柱。
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找生活中的圓柱體,導入課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認識圓柱的面。
①想一想。 觀察這些圓柱,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得出:圓柱有上下2個圓……
②摸一摸。
圓柱除了上下兩個圓面之外,還有其他的面嗎?請你摸一摸,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師總結: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周圍的這個面是彎曲的面,叫曲面,也就是圓柱的側面。
③說一說。
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指名說說)
師總結: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④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圓柱, 圓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你有什么方法驗證?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最多?
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讓學生說出不同的驗證方法
小結: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上下兩個底面相等。
2、認識圓柱的高
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相同點,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點呢?由什么決定?
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如果老師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切開,你能找出一條高嗎?圓柱有多少條高?你能給圓柱畫一條高嗎?(師生演示)
小結: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同一圓柱的每條高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征。)
3.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同學們想不想請手制一個圓柱呢?
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的一份材料,請六人小組合作制作一個圓柱。
(為學生提供的如下幾種材料如下:有一個長方形和兩個相等的圓形,圓形的底面周長等于長方形的長;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兩個相等的圓形,圓形的底面周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一個正方形和兩個相等的圓形,圓形的底面周長等于正方形的邊長;有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有一個三角形和兩個相等的圓形。)
在制作時考慮下面兩個問題:
(1) 你是如何選擇材料制作的?
(2) 通過制作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通過學生操作發(fā)現(xiàn):通過學生親手制作,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實質(zhì)。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點撥。
學生匯報。
誰來匯報一下你是如何制作圓柱的?
讓學生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
(設計意圖: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系。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總結,師補充
四、鞏固練習。
1、師:同學們研究了圓柱的特征,又自己制作了圓柱學具,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圓柱形的?
學生舉例子:
如:壓路機的滾筒,日光燈管、大廳的柱子……
2.課本練習P15 1-4題
(設計意圖: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fā)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