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課時
相交與垂直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94~95頁上的教學內容,練習十
八第1~4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現象,理解垂線的意義,理解兩條直線在什么情況
下互相垂直,體會垂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線的畫法,會過直線上的一點或過直線外的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3、經歷探索相交與垂直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修改意見
一、引入課題
二、進行新課
三、課堂小結(略)
四、課堂作業 教師:同學們會畫角嗎?畫幾個角來大家看一看。
學生畫角,抽幾個學生畫的角在臺上展示出來。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畫一個角
教師:這些角的兩條邊都分別相交于一點(標為紅點),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研究相交。
(板書:相交)
1苯萄Уピ主題圖。引導觀察單元主題圖。
教師:生活中也有許多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的現象,你能從這幅圖中找出哪些直線是相交的。
學生找出圖中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的現象
教師:這些直線是怎樣相交的呢?我們可以用紙條來擺一擺,兩根紙條怎樣擺才是相交的呢?
學生擺出相交的紙條后,讓學生在臺上展示,教師在黑板上把兩條直線相交的現象抽象(畫)出來
教師:從圖中你發現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形成4個角。
教師: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點,這個點我們稱為交點,再看看4個角,能分別說出它們是什么角嗎?
學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銳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鈍角。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圖釘釘住相交紙條的交點,釘的時候可以用木板墊著釘,注意不要把桌子釘壞了。
教師:這樣一來,這兩根相交的紙條就可以轉動了,請同學們轉動紙條,你又有些什么新的發現?
學生的發現包括:(1)這些紙條是繞著交點轉動的;
(2)隨著轉動,角的大小要起變化。
教師:我們重點看一看這些角是怎樣變化的?你能將其中的一個角轉為直角嗎?
學生轉動后,讓學生在臺上展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我發現一個角成直角時,其他三個角也是直角。
教師:這個結論正確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邊比一比。
學生比后,證實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教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交點就是垂足。
教師在課題后接著板書:垂直,使課題成為:相交與垂直。
教師:老師這兒有個問題,什么叫“互相”垂直?
引導學生對照圖形直觀地理解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條直線時,就有另一條直線也垂直于這條直線的結論,這叫做互相垂直。
教師:能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相鄰兩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學生回答略。
引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要求學生說一說圖中哪些直線相交?哪些直線互相垂直?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2苯萄Ю1、例2。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
教師:怎樣用三角板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呢?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就是要使要畫的線與黑板上的線成90°的角,這就需要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邊,然后把直角的一條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緊靠另一條直角邊畫出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和已知的這條直線成直角。教師: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畫一畫垂線。讓學生用三角板在下面試畫后,抽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畫?。
練習十八第1~4題。 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經驗上,有效地利用學生原有認識基礎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
這個教學環節關注了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視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過程;二是突出從一般的相交到特殊的相交(垂直)的認知過程,三是用紙條擺相交的方式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四是關注對一些重點問題的理解,比如組織學生討論相交的兩條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如果一個角是直角,另三個角是什么角?什么叫“互相”垂直?加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教學反思
平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96頁上的內容,第97頁上的課
堂活動,練習十八第5~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苯岷舷質登榫沉私餛叫械南窒螅理解平行線的意義,理解兩條直線在什么情況下互
相平行,體會平行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閉莆掌叫邢叩幕法。
3本歷探索平行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修改意見
一、引入課題
二、進行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教師:前一節我們學習了相交,你能畫出兩條相交的直線嗎?
學生畫后,抽幾個學生作業在臺上展示。
教師:同學們能畫兩條相交的直線了,生活中有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嗎?如果有,想象一下它們是什么樣子。
學生想象后,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單元主題圖。
教師:圖中的跑道線延長出去會相交嗎?
學生回答:不會相交。
教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另一個內容,平行。
板書課題。
1比鮮鍍叫邢摺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現象。
觀看圖片::雙杠、吊桿、長方形花臺和新增加的鐵軌圖。
教師:這些圖形都反映了這樣一些數學現象。
教師:這4組直線有什么共同特點?指導學生說出每組直線之間的距離是一樣寬的,并且把每組直線延長出去,都永遠不會有交點。
教師:同學們選一組你喜歡的直線延長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學生選一組直線來延長后,匯報自己的結果。
教師:你們所說的直線延長是在同一個平面內進行的延長。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
引導學生說出:在正方形和長方形中,第①條邊和第③條邊互相平行,第②條邊和第④條邊互相平行。在第3個圖形中,第①條邊和第④條邊互相平行,第②條邊和第⑤條邊互相平行,第③條邊和第⑥條邊互相平行。
2被平行線。
教師:我們可以用兩個三角板或一個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畫平行線。
教師示范畫平行線。
學生照老師的方法畫平行線。畫完后抽一個學生黑板上畫,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平行線時要注意些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畫平行線時,用一個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的延長線重合。另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或直尺的短邊)靠緊,另一個三角板(或直尺)靠著這個三角板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就可以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了。
教師:用畫平行線的方法還可以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師在黑板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檢驗,讓學生看清教師用三角板檢驗平行線的過程。
教師: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檢驗你同桌畫的平行線嗎?
學生互相檢驗。
指導學生完成第97頁的課堂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八第5~8題,最后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思考題。 從學生原有知識入手教學新知識,有利于學生通過相交與平移的比較深刻地認識平移的本質屬性。
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現象抽象為數學現象的過程,讓學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并且通過學生延長平行線和判斷原來學習的圖形中哪些線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
通過畫平行線和檢驗平行線來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