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 計 與 概 率
第1課時 (總第20課時)
一、 教材分析
【復習內容】
教科書第12冊112頁-113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第1題。
【知識要點】
⒈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絡中獲取;收集數據時需要及時進行記錄,記錄數據可采用畫“√”或畫“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
整理數據的方法: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分段整理。
⒉各種統計圖的特點:
條形統計圖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 便于對數量的多少直接進行比較
折線統計圖 用不同位置的點表示數量的多少,并用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便于反映數量發展變化的趨勢
扇形統計圖 以一個圓的面積表示事物的總體,以相應的扇形面積表示各有關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數 便于呈現總體與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的密切關系,明確收集、記錄、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
3、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二、教學建議
復習統計的知識圍繞書中的三個問題展開,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展開討論。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討論,重點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明確各種數據收集、記錄和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通過對第二個問題的討論,不僅要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統計圖,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說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練習與實踐中,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張統計表,并說說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再讓學生用統計圖表示出統計表中的數據,體會根據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統計圖的必要性。
三、知識鏈接
⒈條形統計圖(教科書三上、三下、四上)
⒉平均數(教科書三下)
⒊折線統計圖(教科書四下)
⒋復式統計表、復式條形統計圖(教科書五上)
⒌復式折線統計圖(教科書五下)
⒍扇形統計圖(教科書六下)
四、教學過程
⒈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⑴引導學生回憶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
① 廣泛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各種原始數據。
② 對數據進行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③ 數據處理、分類和計算。
④ 按一定的順序或方式表示出來。
提問: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結: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絡中獲取。
⑵提問:記錄數據有哪些方法?舉例說明。
(如選舉中隊長統計選票時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作圖形符號的方法…)
⑶出示填空題。
( )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的關系。
( )統計圖能清楚地直接比較出數量的多少。
小結:我們學過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它們在描述數據時,各自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根據數據特點進行選擇。
⒉指導學生完成第1題
⑴引導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張統計表,說說從中獲得哪些信息。(第一張統計表,重點引導學生對各個城市的數據進行比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張統計表,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比較,還要引導學生說說發展變化趨勢。)
⑵思考:這兩組數據分別制成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為什么?
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統計圖,并進一步討論這兩種統計圖的結構和特點。
⑷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看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