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08--109
教學目標: 1、復習變換圖形位置的方法。
2、能按要求對圖形進行平移、旋轉以及放大縮小的操作。
3、復習鞏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4、運用變換圖形的位置的方法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
教學重點: 按要求對圖形進行平移、旋轉以及放大縮小的操作。
教學難點:按要求能很準確地對圖形進行平移、旋轉以及放大縮小的操作。
設計理念: 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圖形的軸對稱以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并掌握相應操作技能。運用變換圖形的位置的方法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通過這樣的設計活動,進一步體會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和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整理與反思 一、 復習圖形變換的方法:
提問:你知道變換圖形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平移、旋轉)
決定平移后圖形位置的關鍵是什么?
(1、 平移的方向 2、平移距離)
決定旋轉后圖形位置的關鍵是什么?
(1、旋轉的方向 2、旋轉的角度)
怎樣能不改變圖形的形狀而只改變它的大小?
(按比例放大或縮小)
學生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學生回答
練習與實踐 一、 指導完成第一題
提問: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小結: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
先判斷給出的幾個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畫出對稱軸。
集體交流校對,突出對稱軸的條數。
(第一個圖形是五條對稱軸,第二個圖形是一條對稱軸,第三個圖形是三條對稱軸,第四個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二、指導學生完成第二題
集體討論:怎樣畫出圖A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
小結:先以虛線為對稱軸,描出上半部分的對稱點,再順次連接各點,就可以得到圖A的另一半。
提問:圖形B怎樣進行平移?
(先在圖形B上確定一個點,將這一點向右平移5格,再依次描出其它點,再連接各點)
指導將圖C繞O點旋轉90度。
小結:先描出圖形繞O點旋轉以后的各點再連接。
提問:將圖D按3:1的比放大時要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小結:除了底和高各擴大3倍外,還要注意不能改變圖形的形狀。可以先確定平行四邊形最左邊的高,看看離底最左邊點的距離,將這段距離擴大3倍后畫出高確定上底的起點
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出示正確畫法,集體校對
三、指導學生完成第三題
1、請學生根據要求把圓進行平移。
提問:在平移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可以確定圓心,將圓心向右平移5格
2、畫出圓平移后與已知線段所組成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啟發學生思考:畫出的對稱軸與圓和已知線段的關系。
(相互垂直)
四、指導學生完成第四題
1、 先讓學生按1:2的比畫出把一個三角形縮小后的圖形。
2、 讓學生算一算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面積比。
3、引導思考:什么樣的比是要求將圖形的放大,什么樣的比是要求將圖形縮小。
指名回答
集體交流總結
學生獨立判斷
并在書上畫出所有的對稱軸。
集體交流校對
學生回答
集體交流總結
指名回答,進行補充
學生小結
指名回答
學生回答
集體交流補充小結
學生獨立畫圖,集體訂正。
指名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按要求畫圖
指名回答
學生先畫圖
獨立計算。
學生對比習題,總結結論
實踐與創新 指導學生完成第五題
1、 指出(1)題圖中選擇了哪兩種瓷磚。
2、 從4種瓷磚中每次選擇兩種設計不同的大正方形圖案。
3、 交流展示
4、全課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鞏固了哪些本領。
學生回答
學生運用平移和旋轉的方法獨立設計。
集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