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6“練習與應用”的7~11題。完成“探索與實踐”和“評價與反思”活動。
教學目標:1、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鞏固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和實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百分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3、通過評價與反思,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
設計理念:本課的復習側重于聯系實際解決較簡單的有關納稅、利息、折扣的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讓學生在應用百分數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們有沒有信心?板書課題。
二、練習與應用
1.出示16頁第7題
問:91.6%對應的是哪部分人數?與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16頁第8題
幫助理解題意,適當解釋“合金”的意思
明確:一塊黃銅的千克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銅的千克數,另一是鋅的千克數。
3.提問:通過解答以上3題,你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列算式解答?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列方程解答嗎?
(1)獨立解答
(2)交流算法
獨立解答
完成第9題,說說自己的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
三、復習納稅、利息、折扣的問題
(一) 納稅。
1. 問;生活中有哪些納稅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2. 出示16頁10題
問:這題提到了哪些稅?5%和7%分別是以什么為單位“1”,你能根據關系句寫出其中的數量關系嗎?這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解答
交流算法
3.除了求稅收之外,還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在前面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作業題,總結它們的解題方法和規律。
補充:在納稅過程中有一種是分段納稅的,教師舉例說明。
小明媽媽收入5000元。根據稅收標準,個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收稅,超過1600元的按下列標準收稅。
不超過500元的 5%
超過500-2000元的部分 10%
超過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
小明媽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二)折扣
1.問:什么是折扣?之間有哪些數量關系?
2.出示11題
(1)讀題,理解題意,幫助弄清購買行李票的有關規定。
(2)問:第一問應該怎么求呢?數量關系是什么?第二問又應該先求出什
么呢?
3.除了上述類型之外,關于折扣還有可能求什么問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在折扣問題上出現的一些類型,并引導學生分析解答。
補充;如何比較兩類題,如;一個書店按七折優惠,一個書店是買四贈一,引導學生比較哪一種更優惠。
(三)利息
1.在生活中有時要求利息,會有哪些類型呢?指導學生弄清求應得利息,實得利息,之間的區別和求法。
2.補充課本中出現的一些類型。
(1)小東把8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3.06%,到期后,他實際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利息稅的稅率是5%)
(2)李師傅的一項科技發明,獲獎金4000元。按規定,超過800元的部分繳納14%的個人所得稅。李師傅實得獎金多少元?
學生回憶曾經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交流
討論算法,再進行計算。
說說分段計算的步驟。
說出各條件的意思。
找出其中的關系。
(1)學生獨立計算。
(2)交流思路。
(3)比較異同。
四、探索與實踐
1.12題 根據自己的體重,算一算自己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2.13題 請同學們課后進行調查。
3.思考題
引導分析:利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
(1)課前收集爸爸媽媽及自己的體重
(2)根據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標準體重
(3)根據公式算算實際體重是否屬于正常體重
(1)現場調查
(2)分別算出百分數
先算出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價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價: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斷
五、評價與反思 師: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感覺怎樣?請填寫17頁的評價與反思表。希望大家實事求是地總結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學生填寫評價與反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