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周次 日期 內容 課時 備
注
一 2/17-2/18 寒假作業(1)期末考試(1) 2
二 2/21-2/25 百分數的應用(4) 4
三 2/28-3/4 百分數的應用(5) 5
四 3/7-3/11 百分數的應用(4) 圓柱圓錐的認識(1) 5
五 3/14-3/18 表面積(2)圓柱體積(2)圓柱體積(1) 5
六 3/21-3/25 圓錐體積(2)整理與練習(2)測量體積(1) 5
七 3/28-4/1 機動(2)比例意義(2)基本性質(1) 5
八 4/4-4/8 基本性質(2)比例尺(2) 4 清明放假1天
九 4/11-4/15 面積變化(1)確定位置(3)實際測量(1) 5
十 4/18-4/22 機動(1)正反比例(4) 5
十一 4/25-4/29 轉化(2)扇形統計(1)眾數中位數(2) 5
十二 5/2-5/6 機動(2)總復習:數的認識(2) 4 五一放假1天
十三 5/9-5/13 數的運算(5) 5
十四 5/16-5/20 式與方程(2)正、反比例(2)圖形的認識(1) 5
十五 5/23-5/27 圖形的認識(1) 5
十六 5/30-6/3 正、反比例(2)圖形的認識(3) 5
十七 6/6-6/10 圖形的認識(5) 5
十八 6/13-6/17 圖形與變換(1)位置(1)統計(3) 5
十九 6/20-6/24 期末復習, 期末考試 7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一 百分數的應用 11
教學
目標 1. 使學生在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計算含有百分數的試題,初步理解稅率、利率、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
重難點 1. 掌握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
2. 初步理解稅率、利率、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里,教學了百分數的意義,并聯系后項是100的比,體驗了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數與小數的相互改寫,為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做了必要的準備;還教學了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初步應用了百分數。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包括四個內容,依次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根據已知的稅率求應繳納的稅款以及根據已知的利率求應得的利息,與折扣有關的實際問題,較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編排了六道例題、四個練習,把全單元的內容分成四段教學,最后還有單元的整理與練習。
1.以現實問題中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通過推理分析數量關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向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遷移。
3.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主課題滲透 在數學課堂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發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二 圓柱和圓錐 11
教學
目標 3.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掌握圓拄和圓錐的基本特征。
4.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理解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會應用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5. 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
重難點 3.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拄和圓錐的基本特征。
4. 探索并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5. 理解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會應用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1. 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柱和圓錐。
2. 在現實的情境中,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 通過猜想-驗證探索圓柱、圓錐的體積公式。
4. 測量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
主課題滲透 在數學課堂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發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三 比例 7
教學
目標 6. 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的圖形放大或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
7. 使學生聯系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會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8. 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作用,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能按照比例尺求相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學
重難點 6. 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會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7. 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作用,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能按照比例尺求相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數與代數”領域的比例知識,還教學“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圖形放大或縮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識,把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合是教材的一大特點。圖形的放大或縮小是認識比例的現實素材,比例能揭示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數學含義,而且解決圖形放大或縮小、比例尺的實際問題要應用比例的知識。把兩個領域的內容融合能發揮數形結合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新課標第一網
全單元編排七道例題和三個練習,把全部內容分成三段教學。例1~例3以及練習九,主要教學圖形放大、縮小的含義,比例的意義。例4、例5以及練習十,主要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解決圖形放大或縮小的實際問題。例6、例7以及練習十一,教學比例尺的知識和實際應用。另外,還編排了實踐活動《面積的變化》,研究圖形放大或縮小時邊長與面積的變化關系。
1. 聯系實際,建立圖形放大、縮小的概念。
2. 聯系實際,發現和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3. 以圖形的放大、縮小為基礎,教學比例尺。
4. 進一步研究圖形放大,發現面積與長度變化的關系。
主課題滲透 在數學課堂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發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四 確定位置 4
教學
目標 1、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讓學生在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繼續表達的能力,不斷增強空間觀念。xkb1.com
教學
重難點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要從方向和距離兩個方面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聯系已有的方向經驗,應用度量角和畫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識,進一步了解方向、體會距離,發展空間觀念。本單元是根據《標準》要求,在小學數學里新增加的教學內容,確定位置涉及的知識、技能比較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為此,編排三道例題和一個練習,讓學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識,學會比較精確地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還安排一次《實際測量》為內容的實踐活動。
主課題滲透 在探究與合作中領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適當地精選有代表性的習題,展開有針對性的講解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5 正比例和反比例 4
教學
目標 1、 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
2、 讓學生在認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應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
重難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著重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作出相應的判斷。根據《標準》的精神,教材適當加強了正比例關系圖像的教學,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應用題。比例的知識有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和解比例。這些知識有助于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用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問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主課題滲透 在探究與合作中領悟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的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適當地精選有代表性的習題,展開有針對性的講解
www.xkb1.com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6 解決問題的策略 2
教學
目標 1、 讓學生在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培養根據所需解決問題的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策略的自覺性和能力。
2、 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新課 標第 一網
教學
重難點 轉化的解題策略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轉化早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轉化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能把未知的內容變成已知的內容。所以,轉化是重要的認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對于轉化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較豐富的體驗。本冊教材繼續教學轉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應用,通過具體的轉化活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主課題滲透 在探究與合作中領悟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的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適當地精選有代表性的習題,展開有針對性的講解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7 統計 3
教學
目標 1、讓學生聯系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結合實例,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計量的不同特點。
3、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以及眾數、中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據的意義和價值,感受不同統計量的聯系和區別,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
重難點 完成統計圖的繪制,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先在認識圓和能夠應用百分數的基礎上教學扇形統計圖,再教學眾數和中位數。眾數和中位數是數據分析時經常使用的統計量。有些時候,平均數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慮用眾數或中位數來反映。
主課題滲透 通過本冊教材里的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增強數據意識,提高分析、表達和利用數據的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繪制統計圖時,采取互相檢查的方式,進一步強調必要的步驟;在教學眾數和中位數時,通過聯系實際以及選擇典型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認識、理解。
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學科教學計劃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
年級 六 學科 數學
單元 教學內容(課題) 總課時數
8 總復習 28
教學
目標 1、讓學生通過系統復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飛能力。
2、讓學生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系和綜合,加深對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養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發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教學
重難點 通過知識的復習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基礎知識,發展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根據《標準》里具體目標的設計分類,在“數與代數”領域里把內容分成數的運算、數的認識、式與方程、正比例與反比例四個部分進行復習。把解決實際問題納入數的運算、式與方程兩個部分,突出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空間與圖形”領域里的內容分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變換、圖形的位置三個部分進行復習。小學階段的測量主要是線段的長度、圖形的面積、物體的體積,教材把測量的內容與圖形的認識有機結合起來,能提高復習的效率。“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分統計、可能性兩個部分進行復習。在總復習里還安排了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綜合應用,分別研究住房面積的變化、旅游費用的預算、調查周圍的綠地面積、在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這些問題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踐性、應用性,并富有教育意義。
主課題滲透 在復習中,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提高復習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扎實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進行知識脈絡的有效整理,使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2、加強針對性習題、基礎性習題的練習,使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
3、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適當增加提高性練習。
www.xk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