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六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張鴻森供稿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9-60頁例5、6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正確運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今天的學習從一個簡單的圖形開始,(如圖)。每個小長方形完全相同,紫色部分表示多少?

2、預設:

(1)60÷2×3=90(用總數除以份數,可以求出每份是多少;用每份數乘份數,可以求出總數是多少。)

(2)解:設紫色部分表示 。

 ÷3=60÷2

(3)解:設紫色部分表示 。(板書)

 

(4)解:設紫色部分表示 。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二、關鍵點撥

1、指著解法(3),你是怎么想的?

生: 都表示一個小長方形是多少。每個小長方形完全相同,說明比值一定,所以大長方形表示的數和小長方形的個數成正比例。

【若冷場,可提示: 分別表示什么?大長方形和小長方形表示的數成什么比例?】

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要幾小時到達?

(1)學生獨立用比例解答。

(2)匯報交流,說說你的想法。

3、你認為用比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鍵是什么?

(1)找出題目中的一定量;

(2)根據一定的量,判斷相關聯的兩個量成什么比例。

三、鞏固練習

1、一輛汽車3小時行駛18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對比練習

(1)小明讀一本書,每天讀25頁,16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讀20頁,多少天可以讀完?

(2)小明讀一本書,每天讀25頁,16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少讀5頁,多少天可以讀完?

3、一根木料,鋸3段需要9分鐘,如果鋸5段,需要多少分鐘?(用比例知識解)

四、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練習九》的教學設計

張鴻森供稿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61-62頁練習九。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地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中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

(1)三角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2)水池的容積一定,水管每小時注水量和所用時間。

(3)總面積一定,每塊磚的面積和磚的塊數。

(4)在一定的時間里,加工每個零件所用時間和加工零件個數。

2、說一說。

(1)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二、綜合練習

1、用比例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有一批紙,可以裝訂每本24礬的練習簿216本,如果要裝訂成每本18頁的練習簿,可以裝訂幾本?

(2)裝訂一種練習簿,裝訂200本要用4800頁紙,有12000頁的紙可以裝訂多少本?

過程要求:找出相關聯的量,判斷成什么比例;寫出關系式;列式解答,指名兩位學生板演。

2、 引導比較。

(1)說出題中數量關系,寫關系式。

每本頁數×本數=總頁數

(2)說一說哪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3)針對以上兩題,說一說思維過程和解題步驟

① 找出題中數量關系,判斷哪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② 根據等量關系列比例式、解比例、檢驗。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九第6、7題。

四、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比例的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

張鴻森供稿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63頁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明確比和比例的聯系與區別。

2、使學生能正確地、熟練地解比例。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實際情況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關于比例的知識,通過你自己的整理和復習,誰愿意來說說,比例單元有哪些知識?

2、哪些是你學得很精彩的?哪些知識你還有遺憾?

    二、比和比例的意義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

意義 項數 基本性質 舉例

比例

三、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嗎?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嗎?為什么?

3、解比例。

完成課文“整理與復習”第2題。

過程要求:

(1) 學生獨立練習活動。

(2) 說一說解比例的步驟,每一步運算的根據是什么?

(3) 請學生上臺板書。新課標第一網

(4) 師生共同評價,并強調書寫格式。

四、正(反)比例的意義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關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4、你是如何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學生通過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斷”。

一找:哪兩種上關聯的量。

二想: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寫出關系式。

三判斷:聯系關系式,看商一定還是積一定,判斷成什么比例。

5、 完成課文“整理與復習”第3題。

過程要求:

按復習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斷”三步驟進行練習。

(1)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

(2)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寫出關系式。

(3)這里哪一種量一定,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關系式中,兩種變化的量成不成比例?若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被除數÷除數=商      (2)被除數÷除數=商

(3)因數×因數=積        (4)因數×因數=積

2、完成課文練習十第1~3題。

六、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www.xk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