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進一步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利用方程解決與分數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通過畫線段圖解決問題,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學生搜集到生活中的關于“節約”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舊突新。
情境談話:同學們,十七大的召開使我們看到了國家的進步發展,同時也看到了國家在又好又快的發展的同時倡導大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對于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進入熟悉的生活的節約情境中來。)我們共同來看看小剛家是怎么做的。
(電腦出示)小剛家八月份用水14噸,九月份比八月份節約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噸?引導學生畫圖幫助解決(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很容易會解決出這一問題。)
二、創設探索空間,發現解題路徑。
1 搭建探索數學問題的平臺(獨立思考)
出示例題:如果條件和問題交換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嗎?
小剛家九月份用水12噸,比八月份節約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噸?
(1)引導估算。引導學生估算時提示學生簡單地說出估算的依據。
(2)引導學生發現,數量關系沒有變,只是未知數發生了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即可把未知條件用字母x來表示。
2.鼓勵學生探索和交流,讓學生充分經歷運用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遷移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
組織小組討論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看到不同的數量關系列出的不同方程。
培養了學生解題多樣化的能力,同時也強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實際問題的作用。
3.全班匯報交流。
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引導學生在數學語言的敘述中,強化數學遷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導學生評價,學生除了會把未知數帶入原方程理解,還要引導學生用前面估算的結果進行檢驗。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碰撞平臺,質疑創新
教師鼓勵質疑并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見觀點不同方法。
四、搭建應用平臺,增強應用意識,體現數學價值。
繼續以課前的情境為載體,分別以:
1、基本練、(1)提高計算能力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完成課后練一練第一題和第四題,任選兩題。(2)鞏固新知完成練一練第二題為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2、綜合練。以生活中的節約小竅門為情境設計練習題
(1)“節約用水”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峰峰家從自家的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塊磚頭,.原來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現在比原來節約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磚頭嗎?
(2)空調控溫節電竅門。
教室空調設置28度用電10千瓦/小時,如果控溫正負一度可節電2/5。現在設置26度。可節電多少?
3、發展練。業界人士預測,2005年將成為中國的電子機票年.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日前大膽地制定了一個時間表:今年電子機票要占有1/2的市場,2006年爭取實現4/5,而2007年底,將完全實現電子機票。電子機票正對傳統的紙張機票進行一次深刻的變革.那么電子機票究竟可以節約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06年電子機票的成本為17.52億元,比紙制機票節約了31/250.
從你的數學信息資料中你還能解決哪些問題。
五、學生小結,升華情感。
談談本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分數混合運算(三)
小剛家九月份用水12噸,比八月份節約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噸?
學生畫線段圖
板書解題過程
【教學反思】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反思,這一節課的內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決分數運算的實際問題;二、分數混合運算式題;三、解方程。本節課講第一節課時用方程解決分數運算的實際問題。要突破的難點就是從有分數的句子入手,利用線段圖找到基本的等量關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節約了1/7”是和誰比?是誰的1/7呢?利用線段圖來理解。教材前后呼應,先估算,最后進行檢驗。
第二從學生方面反思,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對反敘問題認識上的難度,應充分利用線段圖來分析問題,降低認識上的難度。從線段圖上看出來,九月份比八月節約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來找出等量關系式就容易多了。應讓學生充分的說一說有分數句子的意思。這樣才能扎實的掌握這類問題的方法。這節課實施開放性教學,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學生的主動學習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沒有讓學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