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正確進行計算。
3、使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得的較大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運用7的口訣正確進行計算。
3 熟記7的乘法口訣,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教學方法準備 每小組準備7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 我們知道一個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個星期有多少天?3個星期有多少天?5個星期有……要算出幾個星期有多少天?怎樣算最簡便呢?如果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來。(板書課題:7的乘法口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一)1、根據學習2~6的乘法口訣的經驗,猜測一下7的乘法口訣會有幾句?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點?(學習之間相互交流)
2、請同學們試著自己動手一組七巧板拼成一個圖案,然后再與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3、請每小組挑選最滿意、最美的圖案,上臺講講拼得像什么,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用實物投影展出7個拼好的圖案。
師:同學們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擺了這么多優美的圖案,那么你們能根據這七個圖案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并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試試看能編幾句就幾句。
4、小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說乘法算式,有的寫乘法算式,有的編乘法口訣等。
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訣。
(二)師生交流:
1、學生分小組進行匯報根據七巧板的圖案,寫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編出了幾句口訣?
2、根據學生的匯報,完成下面內容。
乘法算式 乘法口訣
7×1=7 7×1=7 一七得七
2×7= 7×2= 二七( )
3×7= 7×3= 三七( )
4×7= 7×4= 四七( )
5×7= 7×5= 五七( )
6×7= 7×6= 六七( )
7×7= 七七( )
3、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表格中的內容,老師指著一個圖案問:
拼一個圖案用了7塊七巧板,是幾個7?乘法口訣怎樣編?
擺兩個圖案要幾塊七巧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和口訣是什么?
4、說一說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塊數?所用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5、拼6個圖案需幾個七巧板?可以用哪一個算式來表示?所用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擺幾個圖案所需七巧板的塊數?應該對應哪個算式?對應哪句乘法口訣?
7、哪句口訣能很快算出擺7個圖案所需七巧板的塊數?應該對應哪一個算式?
8、7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為什么7的乘法口訣每相鄰兩句的積都相差7呢?
(三)學生活動:
1、拍手讀7的乘法口訣。
2、你最喜歡哪一句口訣?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辦?誰能想個辦法?
3、熟記口訣。
同桌拍手背 四人小組背 開火車背 集體拍手背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搶答游戲。
2、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看圖寫算式。
3、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和第4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受?
請同學們下課調查一下,我們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訣的具體事例?
預習作業布置 必做題:課堂作業本第42頁
選做題:課時特訓p51/1、2、3、4
補充題:
□+◎+□=45 □=( )
□+◎=35 ◎=( )
◎+○=45 ○=( )
課題 課本第73~75頁,練習十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生活的計算問題
教學重難點 提高學生1-7的乘法的計算技能。
進一步鞏固7的乘法口訣計算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口算卡,開火車計算。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3= 6×5= 7×1= 7×0=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題,以多種方式鞏固乘法口訣的練習,變換多種方式,提高學生記憶看見的興趣,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訣、記憶口訣,熟悉口訣之間、口訣與計算之間的聯系,為后面的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2、完成口訣。
二七( ) 三七( )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 )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題都是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
4、看誰算得快。
7×2= 5×7= 6×7= 7×5=
4×7= 7×7= 7×4= 6×4=
7×3= 2×7= 6×6= 5×6=
6×5= 7×6= 3×7= 5×5=
5、接龍背口訣。1-7的乘法口訣。
6、指導第15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回答。
除15題外,每道題目都是以情景引出問題,讓學生解答。第15題是讓學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體會學習乘法的用處,培養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意識。讓學生自己尋找條件與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業布置 必做題:課堂作業本p43/1、2、3、4
選做題:課時特訓p52/1、2、3、4
補充題:7×5+7=7×( )=( )
7×2+7×( ) =7×( )=( )
7×5-7×3 =7×( )=( )
教學整體反思
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再去編制7的乘法口訣,對于學生來說,并非難事,學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歸納總結乘法口訣的方法。較短的教學時間,較大的思維空間,充裕的展示機會,多向的交流互動,輕松的學習氛圍,高漲的學習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
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興趣。我讓學生通過拼擺七巧板。去發現七巧板中的數學問題,并提出數學問題,造成認知沖突,用我們以前學的乘法口訣無法直接得出得數,這就造成了學習7的乘法口訣的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提高學生探究的欲望。
2、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為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我放手讓學生結合圖畫去探索“7的乘法口訣”的秘密,去積極嘗試自編口訣,有了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經驗,學生基本知道如何去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只不過是速度快慢的問題,方法優劣的問題。
3、讓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在介紹每一句口訣是怎么得來和怎樣記憶口訣時,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學生可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說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一個一個相加得來的,還有的同學是運用上一句口訣的得數再加上1個7而得出下一句口訣的得數,還有的同學說可以用2個7加3個7得出5個7的得數,也有的說可以用7個7減去1個7得到6個7的得數。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怎樣提高編制的速度。為了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他們也會應用別的同學的經驗,使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快。
4、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學習的素材,并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為了鞏固所學,我設計了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用所學知識去解答它的教學環節。如,我出示一首七言詩,讓學生去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順利地解決它,學生們覺得很有趣,使他們感受到:古詩里面也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不足的是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而開設的課前拼擺七巧板的活動,使他們都異常興奮,以至于不能自抑,好長時間都不能將心收回,還一心撲在那神奇的七巧板上。另外,在學生獨立編制口訣的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有些沒有編完的同學還不忍放手,別人介紹時,總是只顧自己寫而忽視了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課堂上的傾聽與回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題 課本第76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會解決簡單的關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
3、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會解決簡單的關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
3、理解倍的概念。
教學方法準備 若干小棒
教學過程及內容 個人二度備課與即時反思
一、談話引入,教學例2。
1游戲 擺小棒
1)請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擺一個正方形,數一數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師的引導下擺出第二個正方形,數一數兩個正方形要幾根小棒?
3)在教師的引導下擺出第三個正方形,數一數三個正方形要幾根小棒?
2、揭示“倍”的概念。
剛才大家在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時候,每個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就用去2個4根,擺3個正方形就用去3個4根……這里的3個4,我們還可以來表達--那就是4的3倍。
二、教學例3,強化概念,鞏固認識
1、出示例3引導明確題意。請大家認真觀察圖示,誰來說一說這副圖的意思?
2、引導分析,正確解答。
1)小精靈提出了求“第二行擺了多少個?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擺的圓片數和誰有關系?請找出題目中相關的語句。
2)引導學生繼續擺圓片。
3、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擺的?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個2是多少?你能夠列出一個相應的算式嗎?
三、學習效果測評
1、指導嘗試練習。
2、完成教材76頁《做一做》
3、說出你是怎樣列式的?說出你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描述2個4的情況,以及5個4、6個4等情況。2個4我們可以怎樣說呢?5個4、6個4呢?
預習作業布置
必做題:課堂作業本p44/1、2、3、4
選做題:課時特訓p53/1、2、3、4
教學整體反思
“倍”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我通過“看一看”讓學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頭腦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過“畫一畫”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鞏固頭腦里的影像。然后通過“算一算”讓學生利用掌握的關于“倍”的知識來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最后通過“說一說”的練習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從而把數學課本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倍”這個名字,整個環節中我試圖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擺一擺”來理解“倍”的含義,然后通過“算一算、說一說”加深對倍的認識。然而由于我的教學設計中問題設計得不太合理,學生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后對“倍”的理解依然模糊,從而后續的教學比較吃力,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整節課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失誤的地方主要有:1、設計問題時數據取得較大,不便于學生操作。2、學生學習的方法單一,“合作、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沒有很好的體現。
課題 教材第77頁例4
教學目 標 1、進一步加深對“倍”的含義的理解。
2、學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并能夠正確進行解答。
3、初步學會分析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的聯系,學會看線圖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并能夠正確進行解答。
2、初步學會分析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聯系,學會看線段圖。
理解題目中關于兩個數量之間倍數關系的語句。
教學方法準備 教材中的主題圖
教學過程及內容 個人二度備課與即時反思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口算練習。
6×7 5×6 7×4 3×5
4×6 5×5 6×3 2×6
7×2 3×7 7×7 2×4
6×6 4×4 5×2 3×6
2、回答。
4個6可以說成6的( )倍。
3個5可以說成5的( )倍。
5個4可以說成( )的( )倍。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學例4。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圖并了解信息。
2)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和同桌進行交流。
3)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
根據教師指向的問題,先獨立解決。
在各自的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進行交流。
組織學生進行匯報。教師畫出線段圖。
三、學習效果測評
引導完成教材78頁1~3。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
預習作業布置 必做題:課堂作業本p45/1、2、3、4
選做題:課時特訓p54/1、
補充題:
1、 想一想,填一填。
+ + + +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