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發(fā)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tǒng)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jié)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jié)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jié)?數學課有多少節(jié)?誰多?多多少節(jié)?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tǒng)計一星期有幾節(jié)。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tǒng)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tǒng)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幾天?比陰天呢?
③晴天比陰天多幾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組活動,統(tǒng)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tǒng)計表。
(2)集體交流統(tǒng)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tǒng)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tǒng)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tǒng)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編制者 王亞芬)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