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
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資源:
每小組準備5個正方形、7個三角形、4個圓裝在一個盒子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雜亂地貼在黑板上的圖形。談話:小朋友請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圖形?(學生說一說)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說一說)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找一個學生上來分一分,排一排,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講述: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板書課題:統計。
二、進行新課
1、創設問題情境。
談話:老師在你們每組的盒子里也放了許多這樣的圖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統計出它們的個數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圖形,說出圖形的名稱,其他,]、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里的圖形拿完為止,然后把記錄的結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們要比一比、看一看,誰記得正確,記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小組活動。組長報圖形名稱,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2)講述:記錄完了的小組討論一下并選擇一個記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貼在紙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3)談話:剛才小朋友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一
說是怎樣記的嗎?(學生上來說一說)
聽了這幾個小朋友的介紹,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小組討論)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為什么喜歡這種記法。
講述: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3、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
談話:把書翻到第95頁,你能把整理的結果填在表里嗎?(學生填表)看著這張表格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引導學生提出多種合理、新穎奇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三、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各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2)請小組長介紹各組統計的方法和結果,并把結果填寫在教師在黑板上預先畫好的表格里。
(3)提問:看著這些表格想說些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
你們想對我說些什么?
2、統計本地區四月份的天氣情況。
(1)談話:老師記錄了我們這個地區今年四月份的天氣情況,你能幫老師統計一下晴天、陰天、雨天各有多少天嗎?
(2)教師用翻日歷的形式,報出每天的天氣,學生隨機作記錄。
(3)指名匯報統計結果,并填寫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導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填表后在小組內互相校對,并討論教材中提
出的問題。
[評:由于學生在做想想做做"的第1、3兩題時,用排一排、數-數的方法比較方便,很可能不使用打"∨"作記錄的方法,所以補充了統計本地區四月份天氣情況的練習,教師用隨機出現的形式呈現每天的天氣,以引導學生用新學習的方法作記錄。]
四、全課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還
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編制者 王亞芬)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