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反思,使我更成熟
漯河市召陵區萬金鎮袁莊小學 張創業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對教育教學行為的思索與重新設計,從而在深刻的剖析,把握自我的同時,不斷地去創新和超越自我,使自己的教育藝術日臻完善。教學前的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的反思,能使教學高效的進行;教學后的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效的反思方式很多,只要加以留心,就能得到很多的啟示。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幾點認識。首先,寫教后記。寫教后記,能幫助自己及時的總結教學中的成功之點與不足之處,能使我們較深刻地通過剖析每個細節與案例,更好的揚長避短,快速的提高育人藝術。長期堅持寫教后記或教學日記地結果就是不斷的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修養,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思想日漸深刻,長期不斷的對教學的思索,積累和追求,會造就富有教育思想的教育人。日積月累的教學反思,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實現飛躍。
第二,在教學研討中反思。在教學研討中,會有不同觀點地交鋒與碰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參加者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某一問題或授課進行探討。作為教師要積極參與此項活動,要善于從不同見解中結合自身理解進行反思,畢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對照自身地特點來汲取營養,便會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這也是提高自身教育素養的有效途徑。
第三,對某一學術見解的反思。現代傳媒日益發達,作為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提高更快,就必須對教育傳媒加以留意。如研讀教育名家的著作;多方涉獵當代教育刊物與學術著作論點,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及時利用好豐富的網絡傳媒觀點。在研讀中,不可不加選擇地接受,而應根據自身的特點,“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實”地加以反思后吸收,這樣才能充實自己的思想庫,從而真正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
第四,在聽課中反思。教育實踐中,經常聽公開課我們也常常看到,聽課后的人收獲很多,往往能點評到位,真正使“行家看門道”,而有的人一節課下來收獲很少。我覺得原因之一就是聽課之中反思能力的強弱了。如果在聽課之中結合授課多設計幾個“此時我該怎樣講?”和授課者對照,便會悟出任我之間的差距,從而迅速而深刻地及取他人之長。
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永正說:“認真地寫三年教案未必能成為一個優秀教師;認真地些三年教學札記則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成為一個教育專家來。”更為重要的是,在教改流派紛呈和課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更需要我們運用日常反思這一最易與運用,也是最重要的成長平臺,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據自身特點去深入地思考教育理念的到位與否,從而較快地揚棄自我,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