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面積概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起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進而形成表象。從教材內容的整體安排看,其順序是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再歸納面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中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的正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細心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面積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積極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

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準備:課件、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若干張、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面積”

1.課件出示:在“五一”勞動節,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聰聰和明明舉行了一場比試掃地的本領,于是他們來到了校園,聰聰選擇了教室,明明選擇了籃球場。“噓--”只聽智慧博士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了。過了不久,聰聰就掃完了,他興奮的喊道:“我第一了,我第一了!”智慧博士問:“同學們,你們同意聰聰得第一嗎?為什么?”

2.引入課題:那么,什么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面積和面積單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創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這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學習,探究在“什么是面積”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1)在生活中,許多物體都有它的面積。現在先請同學們就摸你身邊物體的面。(學生可能摸到桌面、書面、文具盒表面、手掌、臉等)

(2)現在請同學們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覺得這兩個面哪個大呢?

(3)結合剛才摸物體表面的感受,引導學生再舉例說一說。例如,黑板的面比講臺的面大,老師的臉面比學生的臉面大。

(4)通過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你們發現了什么?

(5)教師在學生的回答的基礎上板書: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一看,感知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課件出示:

                  

( A )               ( B )                      ( C )

看看這幾組圖形,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仔細觀察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匯報。

(2)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平面圖形→有大,有小。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 “面”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二)比較探究,引出面積單位

(1)如圖,你能直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2)每位同學的桌上也有這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大家可以借助學具(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若干張)來進行比較。

(3)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

(4)匯報學習情況(可能出現:重疊法、剪拼法、數格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擺法……)

(5)教師評價:同學們積極動腦,想出了這么多的比較方法。像數方格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通過數方格的多少,就可以判斷出面積的大小。

(6)小結:看來要對物體表面進行比較,每個方格必須相等,也就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國際上統一的--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 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 檢查自學情況。

 (1)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3)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為什么?

(4)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5)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一拿、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估計一下我們的教室大約多少平方米?

[作業的設計注意聯系實際,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時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并加以延伸。]

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

平面圖形→有大,有小                            平方分米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                        平方米

叫做它們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