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4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試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參觀數學學校,提出分7個桃,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7/3=2(盤)……1(個)
2.提出分17個蘋果的問題,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17/3=5(盤)……2(個)
3.80個梨,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具體操作過程太煩瑣,產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需求。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過程,分到6盤時,問學生分完了沒有,從而使學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計算有余數除法很麻煩。
4.板書課題: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二、以舊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⑴回到例題:有7個桃,每盤放3個,放了( )盤,還剩( )個?
⑵提問:怎樣列算式?
⑶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⑷交流反饋下面的問題: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豎式里的6、1怎么得來的?
③ 出示學生的錯誤寫法,讓學生改正。
④ 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還剩幾個?行嗎?
⑸小結:今后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在計算時關鍵要看被除數里最多有幾個這樣的除數。
2.教學“試一試”。
數學學校布置教室:老師有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樣列式?
⑵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學生的豎式,相互評價,并交流如何試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⑴比較例題和“試一試”中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先找到每題中的商和余數,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把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你的發現嗎?
⑵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余數和除數相等或者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如果余數大,就還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數算式中,如果除數是4,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4,除數可能是幾?
小結: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
走進數學學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學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每組做兩題。
學生做完之后,老師出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說說是怎么想到商幾?
比較上下兩行題目,發現有什么區別?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參觀數學學校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2、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學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個果凍平均分給9個好朋友,每個小朋友分6個。夠不夠?為什么?還差幾個?50個小朋友可以分幾個?還剩幾個?剩下的分給2個小弟弟,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張牌,每次最多拿3張,最少拿1張。誰拿到最后一張為輸。
讓學生回去思考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