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繼續學習收集與整理數據,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統計意識。
3.體驗通過統計結果,進行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4.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統計知識的教學是《標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從第一冊開始即安排簡單的象形統計圖的認識,讓學生對統計活動有了初步的體驗。“買氣球”一課是第八單元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化: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并根據數據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材安排了“組織比賽”“買氣球”等實踐活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出發進行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從而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
結合教材的循序漸進的內容安排,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努力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并力圖引導學生體驗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學會學習的方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小學是一所重點小學,建校48年,是天津市首批市級義務教育示范校,首批市級“雙高普九”達標校,首批河西區教學工作認定的A級單位。學校還是中國社會調查所天津分所授予的新世紀社會公認的優秀學校, 現為全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全國手拉手藝術團天津分團。
本班學生有很好的基礎,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已初步獲得一定的學習能力,并具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在前面的統計知識學習中,學生經歷了“舉手表決”“分組調查”兩種不同的收集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簡單的統計圖表發現、提出問題。師生交流合作融洽。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產生統計需要
(播放音樂,《快樂的節日》。)
(師生隨音樂拍手輕唱。)
師:一個全世界小朋友都在盼望的節日就要到來了。是什么節日呢?
生:“六一”兒童節。
師:每到這個節日,學校都要開展慶祝活動,節日的會場總是多姿多彩、五顏六色的。你認為我們該用什么來裝點會場呢?
生1:準備一些鮮花、彩旗。
師:確實需要鮮花!還有呢?
生2:買些氣球。
(板書:買氣球)
師:好主意,我該買什么顏色的氣球呢?
(評析創設“六一”節活動引入,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體驗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出示4種顏色的氣球)你喜歡什么顏色呢?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到底哪種顏色的氣球應該多買一些呢?
生:可以統計一下。
師:怎樣進行統計呢?
生1:像上次那樣,舉手表決。
生2:可以一個一個去問,看看喜歡什么顏色的人數多。
師:這方法也不錯嘛!就請你作調查員,怎么樣?請你向同學們展開調查,好嗎?
生2:好的。××,你喜歡什么顏色的氣球?(紅色)×××,你呢?(黃色)
(學生按座位順序一個個地問下去,問了八九個。)
師:對不起,打斷一下。現在,你們能準確地說出喜歡各種顏色氣球的人數嗎?
生:不能。
師:看來光用腦子記是不夠的,那我們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準確地記錄下來喜歡不同顏色氣球的人數呢?
生3:可以把同學說的記在紙上。
師:(點頭)記下來就不會忘記了,可怎么記呢?小組討論一下,看有什么好辦法?
(教師巡看。)
生4: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畫“√”。
生5:我可以畫“正”字,就像我們選“文明學生”一樣。
生6:可以點點表示,我先分別寫上紅、黃、藍、綠四個字,同學說一個,我就在后面點一個點。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讓我們親自試一試吧。下面,調查員再進行調查時,就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去記錄了。拿出練習紙,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小調查員一個個地詢問,全體在紙上記錄。)
(評析 注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探索使用不同的方法記錄數據,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樂園。)
(三)整理數據,制作統計圖
(投影展示學生的記錄。)
師:選擇紅色氣球的人數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只要數一數有幾個“正”字,再加起來就知道了。
師:整理你們的調查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綠色 合計
人數 11 16 4 5 36
師:為了能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出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的多少情況,該怎么辦呢?
生:制作統計圖。
師:同學們拿出練習紙(如書第85頁),說說你準備怎樣制作出一張漂亮的統計圖呢?
生:用彩筆涂上不同的顏色,不畫出格。
師:你真仔細,那么這一個小格代表什么呢?
生:一個小格代表一個人的意見。
師:你說得非常好,現在就請大家按照我們收集的數據開始制作統計圖。
(教師巡視幫助,學生動手實踐。)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學生拿統計圖到投影儀下展示。)
師:你們覺得怎么樣?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覺得很整齊、很漂亮。
生:我給他提個意見,要是用不同顏色的分別表示紅、黃、藍、綠就更漂亮了。
師:同學們,你們畫出的統計圖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一條一條的、長方形的。
師:條形的,真形象。
(評析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教師注重發揮評價作用,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表達。)
(四)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從這張條形的統計圖中,我們都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1:可以知道喜歡黃色氣球的人數最多,喜歡藍色氣球的人數最少。
生2:能一眼看出誰多誰少。
生3:還可以知道有36人參加了調查活動。
生4:能知道該多買哪種顏色的氣球。
師:哪種顏色?
生4:多買黃色的氣球。
師:為什么?
生4:黃色是多數人喜歡的。
生5:要讓多數人滿意才行。
師:的確,我們應該關注多數人的愿望。老師知道該買什么顏色的氣球了,謝謝大家。你們是用什么知識幫助老師解決這個難題的呢?
生:用了統計的知識。
師:統計知識真了不起,又一次幫助我們做了決策。
(評析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統計為決策服務的作用,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
(五)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師:在節日期間,不僅學校為同學們開展了慶祝活動,就連電視中的兒童節目都越發地豐富多彩了。你們喜歡什么電視節目呀?
生1:我喜歡《四驅兄弟》。
生2:我喜歡的動畫片是《哪吒傳奇》。
生3:我喜歡《藍貓淘氣三千問》。
生4:《百變小櫻》、《火車俠》、《七龍珠》。
師:在近期上演的動畫片中,到底哪一部動畫片才是最受同學們歡迎的呢?請你統計一下在你們小組中“最受歡迎的動畫片”。(拿出練習紙)
師:提醒大家注意:
①請本周組長擔任調查員,先和組內的同學討論一下,確定你們小組中的調查方法;
②別忘記記錄數據;
③假如你遇到困難,可以與同學商討,或者請老師幫忙。
(學生開始分組調查統計,教師參與指導。)
(學生匯報統計結果。)
生1:我們組最喜歡《百變小櫻》。
生2:我們組最喜歡《哪吒傳奇》。
生3:我們組最喜歡的也是《百變小櫻》。
師:看來,《百變小櫻》很受大家的歡迎。
(評析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出發,加深學生對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運用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
(六)小結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生1:我學會了統計知識。
生2:我知道了大家都喜歡什么顏色的氣球。
生3:當我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時,可以問問大家,做一個調查統計。
師:你說得真好,用調查統計方法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確進行決策,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進行統計呢?請你們課下找一找。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根據教材安排,引導學生開展“買氣球”和“最喜歡的動畫片”兩個統計實踐活動。
首先,努力使情境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如:結合單元教學時間恰恰在“六一”兒童節前夕,讓學生為慶祝活動出謀劃策,
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教科書安排的調查“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學生對電視內容的認識和選擇大多局限于動畫片,因此結合學生特點我稍加改動變為統計“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氣氛熱烈而活躍。
其次,力圖體現師生共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如鼓勵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尊重學生的意見,努力創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動空間,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案例點評〗
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結合“六一”兒童節的契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問題情境的創設真實、有趣、有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發揮主導作用,注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調查與整理數據的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如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運用不同的記錄方法等等。教師還有意引導學生體會統計的意義,滲透統計為決策服務的思想。
本節課營造了一份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能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