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實驗小學 錢忠蘭
一、說教材
1、線段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含有線段的物體很多,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此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在一年級時,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條邊也就是線段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這些都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還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而且認識線段是下一課學習厘米,米、分米及進行測量等實踐活動的基礎,測量物體的長和寬要根據線段的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從這個端點到另一個端點)來確定,對學生來說更加抽象;到四年級學習直線、射線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和線段的特征相聯系,也要用認識線段的方法做遷移。
2、結合以上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連線段。
(2)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教學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學習重點、難點
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他們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建構出線段的特征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但二年級學生感知粗糙不精細,思維不夠嚴密,又是第一次接觸線段這一概念,往往對線段的幾何圖形的畫法(尤其是兩個端點)易忽視,形成片面、膚淺的認識,所以對認識線段的特征、線段表象的建立成了本課學習的重、難點。
4、教學準備: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二、說學法、教法
課堂教學主要采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六個部分:
初步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由拉緊的毛線導入線段的概念,并感受線段是直的。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談話:兩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線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端,在數學上,把它們叫做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 3、小結線段的特征。 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4、認識線段的圖形。 談話:線段可以用圖形來表示。(教師先畫一條直的線)線段的兩端我們該如何表示出來呢? 我們可以在它的兩端各點上一個點或各畫一條短短的線,這兩個點就是線段的端點。(板書:端點 端點)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曲直對比和變曲為直,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通過感知實物,再由抽象回到具體,學生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從而對線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認識。)
二、鞏固線段的特征 1、根據線段的特征進行判斷。 談話: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 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你能根據線段的特征來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線段嗎?
指名作判斷,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2、找身邊的線段。 談話:看來,小朋友們已經知道線段的特征,認識了線段的圖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能找到線段。比如說吧,這本數學書上就有線段。 拿起你的數學書,找一找,你覺得數學書的哪一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 學生上來指一指。 除了書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還有很多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你能找一找嗎? 3、數線段。 談話:不只是這些物體,其實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也都是由線段圍成的。 完成書上第49頁第2題,數好后,把每個圖形中線段的條數填在括號里。
集體核對。 指名同學指一指圍成正方形的四條線段的端點? 講述:當兩條線段相接時,它們相接的那一點就是它們的端點。 提問:三角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那么由六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
折線段 談話:剛才同學們是從物體圖形中找到線段的,你能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線段嗎?
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里,請同桌學生比比兩條線段的長短。
比較發現,得出結論:線段有長有短,且沿著對角折出的線段最長。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比較不同折痕,引導學生認識到線段有長有短。) 5、學生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那線段怎樣畫呢?大家想不想試一試,拿出白紙動手畫畫看。
指名一生到黑板上畫,邊畫邊說畫的過程。畫好的同學想想,你還能借助其他工具再畫一畫嗎?
展示不同畫法,且說一說你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線段的及怎么畫的。你認為他的方法怎樣?(一樣的再說說,不一樣的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問:為什么這些工具都能畫出線段呢?
述:同學們真不簡單,一條小小的線段我們想出了幾種不同的畫法。那畫線段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呢?(尺要按緊,端點不能丟……)知道了這些注意點,那我們再動手用尺畫一條吧。生畫教師巡視,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 請小朋友欣賞你的同桌畫的線段,如果他畫得很好,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如果有畫得不太對的地方,也請你給他指出來。
(這里的難點是,二年級的孩子,雙手協調能力還不太強,常常因為左手尺子沒壓緊,右手握筆用力太大,導致尺子移動,線段不直。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畫圖方法。) 6、連結兩點畫線段。 把書翻到第49頁,做“想想做做”第3題。 教師在黑板上任意點上兩個點,指名連結兩點畫線段。 問:連結這兩點能畫出不同的另一條線段嗎? 發現:連結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出示書上“想想做做”第4題,請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是“連結每兩點”?你能給大家指指嗎? 想象一下,連出來會是什么圖形?請你準備好直尺,在書上完成。 集體核對。 提問:你畫出的是什么圖形? 問:如果給你四個點,請你連結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出幾條?這就是“想想做做”第5題,在書上試著畫一畫。 集體核對,注意提示中間的兩條。
猜猜下面老師會給你幾個點?
課后自己畫畫看給五個點、六個點又可以畫出幾條線段?
三、小結學習收獲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位新朋友,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四、綜合練習,激發興趣 1、你能用線段創作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嗎?并且數一數它是由多少線段圍成的? 2、激勵探索:生活中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只要大家勤動腦,勤動手,一定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