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實驗小學 錢忠蘭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學情分析:
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短。因此,在“量長度”這一單元中,教材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先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初步認識線段并用圖表示,再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過程:
初步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生活朋友,拿出信封打開看看(毛線),隨意的放在桌子上。
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桌面上的一條線(彎曲狀)。 提問:這根線是什么形狀的?如果用手捏住線的兩頭,向兩邊拉緊,這條線會變得怎樣? 教師演示后學生自己動手拉直曲線。 提問:這樣拉出來的線與原來的那根線有什么不同?(板書:直的) 談話: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板書:線段)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談話:兩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線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端,在數學上,把它們叫做端點。
問: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同桌互指對方手中線段的兩個端點。 教師把線松開,提問:這還是線段嗎?為什么? 教師重新捏緊線的一端和中間,豎著放,斜著放,都問一問:這是線段嗎? 3、認識線段的圖形。 談話:線段可以用圖形來表示。(教師先畫一條直的線)線段的兩端我們該如何表示出來呢? 我們可以在它的兩端各點上一個點或各畫一條短短的線,這兩個點就是線段的端點。(板書: ) 提問:誰來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 (板書:端點 端點) 4、小結線段的特征。 談話:同桌看著圖形,說一說線段有什么特點。 小結: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二、鞏固線段的特征 1、根據線段的特征進行判斷。 談話: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 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你能根據線段的特征來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線段嗎?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中的圖形,
指名作判斷,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2、找身邊的線段。 談話:看來,小朋友們已經知道線段的特征,認識了線段的圖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能找到線段。比如說吧,這本數學書上就有線段。 拿起你的數學書,找一找,你覺得數學書的哪一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呢? 學生上來指一指。 提問:為什么這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呢?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還有哪一條邊也可以看成是線段? 除了書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還有很多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你能找一找嗎? 3、折線段 談話: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像老師這樣對折、打開,這樣一條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請你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條和它一樣長的線段嗎? 同桌合作,一位學生折比這條折痕短的線段,另一位折比這條折痕長的線段。 請同桌學生每人隨意折一條線段,比比兩條線段的長短。
比較發現,得出結論:線段有長有短。 4、數線段。 談話:其實有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也都是由線段圍成的。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圖形。 談話:這幾個圖形就在書上第49頁,數好后,把每個圖形中線段的條數填在括號里。
集體核對。 提問:你能來指一指圍成正方形的四條線段嗎? (教師指著其中一條線段)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里?(教師指著與這條線段相交的一條線段)那么這一條呢? 講述:當兩條線段相接時,它們相接的那一點就是它們的端點。 提問:三角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那么由六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
圖形組合成小房子,數數這個圖形上有幾條線段?變化組合圖形,直至變成一個圓形。
5、學生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你想給你的新朋友“線段”畫一幅畫嗎?線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畫嗎?那怎么辦呢?(用尺)設想:你還能用其它工具畫線段嗎?請小朋友拿出紙,試著畫一條線段。 教師巡視,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 談話:你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線段的?能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嗎?
(根據課堂也可這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如果沒有尺,你們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工具畫一條線段?還能用哪些工具畫出線段?你們又是怎么畫的?) 為什么這些工具都能畫出線段呢?(突出線段是直的,這些工具都有直的邊) 請你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線段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請小朋友欣賞你的同桌畫的線段,如果他畫得很好,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如果有畫得不太對的地方,也請你給他指出來。 6、連結兩點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畫了線段,數了線段,還動手折出了線段,如果給你兩個點,你能連結這兩點畫一條線段嗎?請把書翻到第49頁,做“想想做做”第3題。 教師在黑板上任意點上兩個點,指名連結兩點畫線段。 談話:連結這兩點能畫出不同的另一條線段嗎? 這就說明連結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出示書上“想想做做”第4題,請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是“連結每兩點”?你能給大家指指嗎? 想象一下,連出來會是什么圖形?請你準備好直尺,在書上完成。 集體核對。 提問:你畫出的是什么圖形? 談話:如果給你四個點,請你連結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出幾條?這就是“想想做做”第5題,在書上試著畫一畫。 集體核對,注意提示中間的兩條。
判斷線段的長短。(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三、小結學習收獲 師:一條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許多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從一條毛線里面,一起認識了線段,你有什么收獲?
四、綜合練習,激發興趣 1、你能用線段創作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嗎?并且數一數它是由多少線段圍成的? 2、從小兔家到小猴家有這樣三條路,(出示路線圖)
1
2
3
你認為小兔們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呢? 是的,其實在這兩點間,大家選擇的是一條線段,它就是通往小猴家最短的路線。 小白兔高高興興地去小猴家做客啦。
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 3、激勵探索:生活中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只要大家勤動腦,勤動手,一定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