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時間:2023-03-31 16:31:36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1

  聽了馮恩洪校長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講座,受益匪淺。尤其是主題三:“育人的第三課堂”這部分,給我感觸更深,這里說的第三課堂,不是對人傳授知識的課堂,而是對人行為、情感施加影響的課堂,施加積極的終身影響的課堂。

  積極的育人環境能使人賞心悅目,使人誘發積極的情感。積極的育人環境讓教室的每一面墻都說話;讓學生有傾訴衷腸的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通過這個主題的學習,使我對教學環境建設目標更清晰了,我們在學校四周圍墻上繪制優美的運動簡筆畫,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我們同時利用宣傳欄進行宣傳:將學生參與活動的相片及時布置到看板,一可以展現學生的運動風彩,二又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再加上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因此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和學習方法的輔導,讓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使學生高效學習。

  通過聽馮教授的講課,我覺得,學生與教育的關系應當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教育的對象及最終目標都是學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從這一點上說,學生是內因,起決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無能為力的,當教育適合學生發展的時候,教育也不是無能為力的,當教育適合學生發展的時候,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有時起決定性作用。反之,則起消極的阻礙作用。從這一點說,教育是外因,不對學生進行教育是萬萬不能的。環境起到一個很大的輔助作用。通過各種優化組合形成他們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會發展需要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環境,克服本身的缺點,教育學生向最優的方向發展;而不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要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的教育。我們要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的教育,必須首先解決教育觀的問題,立足教育服務于學生,同時又決定于學生、改造學生的教育觀,其次還應建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和師生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精神,創造最優的學生教育。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最優化教育,提高全民族學生的整體素質。

  優美的育人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幽雅的人文氣息,厚重的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是不言自明的!事實表明:成功教育的特點是使學生在沒有意識到受教育的情況下發生的,而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2

  最近,在丹陽研訓網上聽了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講座。因為是大師級,所以講的內容很泛,也很輕松,也沒有什么課件和條條框框的一二三四,但是很耐聽。主題是講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管理文化的再思考。因為匆忙,沒有帶筆記,只能回家把印象最深刻的幾點寫下來:

  一,從老虎當校長的故事講起;

  五十知天命的老虎當膩了“百獸之王”后,突然想當校長了,于是辦了一所學校自封校長,要鴨子練長跑,兔子練游泳,老鷹學爬樹__鬧了一番笑話后,學校關門,最后老虎感嘆“校長不是人當的”__寓言說是馮專家自己編的,正諷刺了應試背景下的教育現狀,用統一的標準來評估學生,嚴重扼殺了學生自我和個性的成長。怎樣改變?教育怎樣由課本知識中心向以兒童發展為中心轉變呢?馮恩洪結合“建平經驗”,最后說到應該讓“鴨子練游泳,兔子練長跑,老鷹學高飛”把個性發揮到極致。其實這些想法和說法,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孔子就說過“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讓我們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以后,“因材施教”才會被賦予真正意義。

  二,改革者不苛求環境。

  馮專家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到建平中學由農村中學到現在的名校,說“改革者從來不可能去苛求環境的”誠然,改革者本身需要“普魯米修斯”式的悲壯,但是任何英雄的造就都需要時勢。在“時勢”之外,改革者可以做什么?馮專家提出了一個理念:管理就是組合。怎樣以學生為本,尋求學生發展的最優化,這是校長應該思考的首要和中心工作。但是現實之中我們的校長束縛太多,繁瑣太多,很少能用心去細細研究學校和學生。在薄弱學校,校長更多的埋怨環境。我們的老師也是。因此我們需要“改革者”,引導我們去尋求創新,靠近幸福。創造學校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校長發展的`“四贏”。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支撐。

  教育是科學,必須有強大的理論支撐,馮專家重點推介多元智能理論,這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在《智能的結構》中提出的理論,加德納認為人類的發展實際上就是智能的發展。要找到能夠促進或激發人類潛能發展的方法,就必須對智能的概念、構成及評估方式有一個不同于過去的看法。馮專家告訴我們教育必須承認和尊重“差異”,每個學生在智能發展方面都存在差異,如何避短揚長,教育應該做什么。這是他給我們的題目。對于多元智能理論我接觸過,不過沒有好好的去研究,也沒有好好的把理論與教學實踐進行聯系。龍港好象也有一所學校,引進過這個理論,不知有沒有學到理論的皮毛。回想現在的課題研究,功利的,浮在水面的很多,有必要打開眼界,拿最好最新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我所用,讓我們的教育實踐更富有內涵。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3

  8月21日上午10點至12點在我校教務處的組織安排下,全體教師觀看了馮恩洪老師

  主講的《享受講臺—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視頻,看完此視頻,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實踐家馮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經歷

  馮恩洪老師不僅是一個具有遠見卓實的老師,還是一個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維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長的目標模型,1990年提出了規范保證合格,用選擇支持特長,校園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沒有選擇。讓每個學生都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報告中,馮教授講述了他37歲參評全國特級教師的故事,課堂上當遇到學生的質疑時,他能當場承認自己不會,并倡導學生問臺下教師,與臺下教師合作教學,充分利用資源,體現了教育的大智慧。作為一名剛畢業的老師,我體會到,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是常常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應該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處理好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的確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馮校長巧妙的.處理方式充分展示了他的教學機智,更讓我深深體會到高效課堂和實效德育的理論真諦。

  二.做最好的老師,挑戰自己

  一個最好的老師不應該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奉獻,是一種悲壯的美,但我們應該照亮別人也發展自己。教育既要給學生創造幸福,也要給教師帶來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實現今天的幸福;既要謀求人類的幸福,也要獲得個人的幸福。馮教授說:“搞教育的人,是想大道理做小事情。”每天身處三尺講臺,作為教師,努力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注重知識存量,更要擴充知識增量。在平日里,教師也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馮教授從1985年至今,不管工作多繁忙,也都能做到每天自學一小時,大教育家都能如此,更何況我們呢?要做就做優秀的教育,而作為教育引導者的我們就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發展教育。聽了馮教授的報告,我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要及時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讓他們為自己的長處感到驕傲自豪,讓他們在人生的長河中自信自強、腳踏實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讓學生的強勢智慧得到充分發展--訪上海建平教育集團總校長馮恩洪12-07

俞敏洪老師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5-08

馮至12-06

錫恩培訓心得體會08-16

恩恩的生日派對作文07-09

父母恩03-10

馮唐名言07-05

馮如的故事08-27

馮西海散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