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國有資產管理概論心得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證國家職能順利發揮的物質基礎。隨著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其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參差不齊,有些地方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舊體制上,已經不能適應事業單位發展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理論研究與創新,思想認識不足
由于缺乏理論研究與創新,對思想認識以及工作思路而言,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國有資產監管的重要性認識及重視程度均不足
目前,對國有資產的“重有形資產、輕無形資產”、“重使用、輕監管”的現象仍在一些單位和部門明顯存在。這些單位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同時思想認識不夠清晰。由此導致的后果是國有資產的閑、損毀、丟失甚至流失,從而降低了國有資產的使用率及其保值增值效果。
2、事業單位缺乏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艱巨性的認識,無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所面臨的挑戰為:在參與各種社會經濟與市場競爭活動中,作為獨立承擔民事經濟責任的主體,如何依據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來評價各事業單位的市場活動與行為。這是一
個復雜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的情況與問題,這就要求國有資產監管部門以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去面對及解決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對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而言,當務之急是綜合考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及管理等因素,做到服務功能以及監督職能均到位,從而充分體現監督的嚴肅性與管理的服務性,并將二者結合起來。
(二)宏觀管理體制不完善,部門職能定位不明晰
面對總量不斷增大、范圍不斷增多、流動性不斷增強的事業單位資產,很多單位對此缺乏宏觀、統一的監督管理體制框架,國有資產的出資人難以履行其職責,更有甚者有的單位并未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從而導致了監督管理職能的缺失。當事業單位進行體制改革和布局調整時,就會導致部分管理部門間的職能定位不明確而相互推諉扯皮。由此可見,僅靠各部門間的自覺性與道德修養,而缺乏對各職能部門對國家各種管理制度執行的監督,以及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的監督,這顯然是不夠的。這種情況不僅會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還將導致各部門間相互攀比、各自為政的現象,從而增加協調難度,降低工作效率。
。ㄈ┕芾碇贫炔唤∪,制度建設嚴重滯后
一些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并不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很多單位并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這些單位諸如建筑物、土地、無形資產等國有資產被無償占用。尤其在經營性資產管理上,重組、改制、關停并轉、產權轉讓、資產評估
等方面又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叭a”經營管理人員無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單位內部也未建立業績考核體系,導致這些人員并沒有激勵約束機制來進行約束。在國家以及當地政府的要求下,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但各項制度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未能真正貫徹執行,這種管理體制將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危害單位的權益。
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原因分析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為:國家所有、政府監管,單位使用。而實際情況是,資產管理的相關部門對國有資產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統,而且出現管理職責及效能缺失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不夠到位
在事業單位資產購、使用、處的全過程中,國資管理部門受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并未進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監督。同時也未對單位購買、報損、報廢、出售財產報批進行全程跟蹤檢查,不清楚單位的實有資產底數。
。ǘ┦聵I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業單位未制定對包括固定、流動以及無形資產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這些事業單位對購、出租、出借、出售、報廢財產等有很大的主動權,甚至有些單位尚未建立最起碼的物品領取和歸還制度。
。ㄈ┦聵I單位重錢輕物,未對實物資產進行有效管理
事業單位的資產大多數是屬于非經營性資產,如主要為財政性資金形成的公共財產。這種資產的特點是:不計成本,無償使用,不核
算盈虧,這就導致了事業單位重錢輕物,未對實物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的現象。
三、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ㄒ唬┙⒖茖W合理的國有資產預算制度,嚴格控制國有資產的入口
作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入口”,資產配連接著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為了杜絕盲目、重復購的現象,使預算安排與事業單位已占有、使用資產的狀況間建立科學的聯系,就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預算制度,并遵循如下原則:
1、事業單位履行職能與資產配的互相適應
事業單位履行職能與資產配的互相適應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在履行職能過程中,事業單位應滿足資產配的合理需求;二是高標準、高檔次、不計行政成本的資產配會造成資產的閑浪費,事業單位不應盲目追求此類的資產配。
2、科學合理地優化資產結構
科學合理地優化資產結構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為了使存量資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并避免重復配,應按照工作的需要來科學編制配規劃;二是不同單位、單位內部各部門間的調劑、共享應加以推動。對于臨時需要且能通過市場租用的資產,則無需重新配。三是加強對資產存量增量配的管理,以達到優化資產配,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勤儉節約、嚴格控制
對于有無規定配備標準的資產,應當分別按照標準或實際需要來配,同時在保證質量性能的基礎上,應當盡量降低采購成本。
4、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單位年度部門預算應包括資產購項目等,各單位應將批復文件及有關材料報送至同級財政部門,若是未經批準,就不得列入部門預算以及單位經費支出。
(二)強化資產使用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資產運轉過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就是資產使用,在使用國有資產時,強化資產使用管理是事業單位需要特別關注的。事業單位應將國有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建立嚴格的管理責任制,以此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方面:
(1)建立單位法人代表責任制。
。2)通過指定專人來負責資產管理的日常性、基礎性工作,包括負責規范賬卡管理、實物管理以及統計報告等工作。
。3)建立崗位責任制,按照“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建立資產使用人責任制,以便達到責權分明,層層負責的目的。
。4)建立定期清查盤點制度。對所占有以及使用的國有資產,為了做到清楚家底,賬、卡、實相符,事業單位應建立定期清查盤點制度,對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盤點,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
。ㄈ⿵娀Y產出口管理,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及完整為了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就需要抓住資產處這個重要環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應盡量采用如招投標、拍賣、協議轉讓等公開
的處方式,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來進行資產處。對國有資產的處應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事業單位則不能處。當事業單位面對以下情況時,如撤銷、分立、改制、合并等或是隸屬關系發生改變,事業單位清查登記其所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并對其編制清冊并報送財政部門審核、處,及時辦理資產轉移手續。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對此過程中的變價收入和殘值收入實施“收支兩條線”的管理。
。ㄋ模┎扇⌒姓深A手段,引入獎懲機制
應加強國有資產使用者的管理意識,采取行政干預手段,引入獎懲機制,量化國有資產管理目標,對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工作應規范考核獎懲,對業務人員定期跟蹤檢查,并進行嚴格的考評。同時為了增強對于國有資產管理的嚴肅性以及權威性,對造成國有資產浪費損失的直接責任人,視情節予以經濟或行政處罰,如若構成犯罪,則交付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總的來說,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工程,需要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伴隨著我國國有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國有資產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所以只有不斷進行研究與探索,才能更好地完善管理體制,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學習國有資產管理概論心得】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概論學習心得12-27
港口概論學習心得03-21
管理學概論學習心得體會07-22
企業管理概論學習心得范文(精選10篇)06-29
學習文學概論的心得范文03-24
世界經濟概論學習心得02-22
工程管理概論心得體會05-11
汽車概論學習心得-學習心得體會12-21
學習藝術概論的心得體會05-27
土木工程概論學習心得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