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語文組有7位教師。人數不多,卻都是學校的中堅力量,是一個團結務實的群體。在校本教研這塊沃土上,我們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多種形式,在實踐中思考,在發展中成長。思考中,我們有困惑,發展中,我們有苦澀,但更多的是收獲的喜悅!
閱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鼓勵為了工作而進行的有選擇、有目的的閱讀,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前段時間拜讀了余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感觸頗深:
一位聽課老師翻余老師的作文簿,不解地問“余老師,為什么有些寫得不錯的作文,你才給了90多分,而有些寫得不怎么樣的文章,你卻給了滿分呢?
余老師看了看說:“手指有長有短,能力有大有小,成功的標準自然也不一樣,我這樣做,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是!在之后的一次作文中,我也活學活用,給那些寫得不怎么樣的學生作文根據他的實際水平給了高分。結果,我發現這樣極大地激發了那些寫作水平差的學生的寫作興趣,慢慢地他們也變得喜歡寫作文了。我不由得想起語言文字學家倪海曙說的一句話:“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
在一次次的學習中,名師手記,新課程標準等書為我掃除了心中的迷茫,令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善于學習,喜歡學習,育段示范小學是一塊教研的沃土,這里的一切都吸引著我,我來到這里,不知疲倦地學習,漸漸找到了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劉迎春)
專家的真知灼見,似一股股清泉洗亮我們的思想;似一盞盞明燈,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
12月8日至9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湖南省中小學課堂教學研討會,觀摩竇桂梅、余永正等老師上語文課,且不說大師們在課堂上那么親切自然,揮灑自如,行云流水,激情澎湃,單說竇桂梅老師在教研課題中的刻苦鉆研,就讓我們驚嘆不已。
身為全國特級教師的竇桂梅老師又是怎么做的呢?2007年上學期期末她所在學校的語文教研組剛結束上半年的工作,又開始了下半年的課題研究,他們就《三打白骨精》一課進行深入學習,以此探討名著《西游記》,以“一課書帶動一本書”的教學設想,進行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寫教學案例、試講、評課、參賽,再評課,寫教學反思,六個環節,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用樸實的語言,真實地再現了白骨精的三變,孫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責……當我們聽完課后,更是對竇老師扎實鉆研教學的一種贊嘆。全體老師起立鼓掌,由衷地表達對竇老師崇高的敬意!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想,大師尚且如此扎實認真,更何況我們呢?我們也當深入、扎實地鉆研,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帶動學生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課。ㄠ囆l)
“師徒結對”是我校在校本教研中通過老帶青、強帶弱,促進教師共同成長而采取的一種合作方式。
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總是和青年教師們一起學習、交流、摸索、實踐,與他們一同進步,最大的感慨是: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就拿教導主任李英俊今年12月3日去江西贛州參加“全國發展與創新研討活動”這事談談吧!
李主任接到這個任務后,他有些彷徨,不知如何下手,作為一名老教師的我應該幫幫他,我利用業余時間跟他一起選課題,反復琢磨,選好四年級《搭石》第一課時,又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召開第一次會議,從教學模式,課堂設計、課件制作進行群體智慧的分析,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就有了好幾份不同思路的方案。記得第一次試講在四一班教室,我組織語文組的老師們參加聽課,并詳盡地記錄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聽完課后,我認真地思考,他導入太繁鎖了,要簡潔一些。整個課堂,感情不夠豐富,沒有用心地聆聽孩子們的發言,導致評價語言不夠貼切,李主任誠懇地接受這一建議,一次又一次修改之后,教學設計初步完稿,我們又跟隨他去東方紅、進修附小請教名師。夜深了,還在修改教案,當時,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全力幫助李主任上好這節優質課,接下來的教案調整、試講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教學課件一遍又一遍演示,功夫不負有心人,李主任12月3日在發展與創新教育全國研討會上獲得了二等獎,他成功了。這個年輕的
老師成長起來了。
更令我高興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很多。年輕教師的朝氣,他們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上的激情澎湃是值得我學習的。在和他們一起去向名師請教時,我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我相信:在教師的相互學習中,校本教研這條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龔玲玲)
同伴互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還記得去年12月11日,中心校陳主任來我校聽老師們“說-授-評”賽課時的情景。當時聽的是陽宣梅老師的語文課《稱贊》。
一走進二年級教室,我就發現教室里已經坐了好幾位老師,剛坐下來,陳主任輕聲地問:“你們都是安排來聽課的嗎?”我笑了笑:“不是。”下課后,我們圍著陳主任,請陳主任談談聽完這節課的感受。這時,陳主任又一次問我:“平常你們都是這樣做的嗎?”我又笑了笑說:“是的,我們的老師都是自覺的,自發地來聽課,而且我們學校有這樣一條規定,全校每位老師可以任意聽推門課,不管是誰的課,只要你愿意來聽,隨時都可以去聽,聽完以后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討論,指出其優點和需改善的地方!标愔魅温犕旰蟀l出感嘆:能這樣長期堅持,真不錯。
校本教研提倡同伴互助,在我們育段示范小學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正落到了實處,因為每聽完一節課后,大家都會直言不諱地指出授課老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然,更多的是從別人的課堂上發現老師的優點、閃光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此來促進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同伴互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種校本教研形式真好!(張櫻)
在校本教研中,教師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才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藝術水平。
教學過程永遠是一個無止境的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究其一生需要學習和反思的過程,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為了使學生能準確地表達思想,我設計了一堂游戲課--摸球。一聽做游戲,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我將白、黃兩個乒乓球放在布袋里,讓學生摸,然后讓學生猜一猜:“摸到的是黃球還是白球?”學生發言踴躍:“白球!”“黃球!”謎底揭開,學生一片嘩然,猜對的無不拍手稱快,接著,我讓學生自己試試,四人一組,一人摸,其他三人猜一猜,說一說。然后,我轉換了一個問題:“老師這次摸球,肯定是黃球嗎?為什么呢?”學生爭先恐后:“肯定是黃球?”“不一定是黃球”“可能是白球”……老師們板書:“肯定”“可能”“不一定”。老師簡單小結:“袋中摸球,有兩種可能,或者白球,或者黃球,回答“不一定”“可能是對的”。接著老師因勢利導,“誰能用‘肯定’‘不一定’‘可能’各說一句話?”這樣說話教學與游戲活動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使他們敢說,善于說。
這堂口語交際課,學生在小組內表演交際,又在全班實際交際,覆蓋面廣、交流面廣,使學生在自由自在的動態環境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通過表演與交流,啟發了學生的心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一個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們的心底流露,他們完全解除了束縛、言語變得更絢麗,更真誠,交往也更自然,從而使口語交際真實,有趣,達到了一種較為完美的境界。(陽宣梅)
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我講述的是親身經過的一次比賽,這次比賽使我學會去思考,在失敗與成功中體驗到思考的快樂!
2007年12月29日凌晨5點40分,冒著初冬的絲絲寒風,我與中心校領導曹主任,學校的彭校長、李主任一同赴江西參加全國小學語文發展與創新研討活動,經過整整十個小時的顛簸,終于踏上了江西贛州這塊資源豐實、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紅色土地,這次我不僅是代表我們學校參加創新板書設計比賽,更是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來這樣大型的研討會中學習,懷著一顆崇敬的心,懷著一顆熱忱的心,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我總問自己,能行嗎?僅憑著一腔熱血,我這個只有十年教齡的年輕教師也能參與到這次全國性的科研中來嗎?……
接下來,經過兩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領導為我打氣,為我減壓,心情有所放松。12月3日早上8點,我帶著水彩筆、鉛筆等來了到賽場--紅旗二校第七賽室。8:15分開始抽簽,輪到我抽了,我有些緊張,從信封袋里摸出一張小紙條,打開一看,人教版第八冊第19課《生命,生命》我暗自竊喜,因為這篇課文太熟悉了。我教過2次,聽過2次公開課,可當我準備開始動筆時,我矛盾了,用哪個板書好呢?第一個,不太好,第二個,也不太好,第三個,拿不定主意了。足足有十分鐘的時間,我是迷茫的,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急了,慌了,可是一想到老師們的鼓勵和領導們對我的信任,我對自己說:“不能慌!”我深吸一口氣,重新調整好心情,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這次比賽是創新板書設計,既然是“創新”就不能用現成的,此時頭腦中立刻閃現出兩個字“不行”,不能用現成的板書設計,我決定自己構思設計?墒牵绾螞_破已經在頭腦中定格的板書設計呢?我決定先鉆研文本。我花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認真的讀了兩遍課文,邊讀邊畫重點詞句,尋找文中的創新點,在思考中我記起曾經有位專家說過,創新點是文章的矛盾處、發現處、疑難處、想象處。頓時,我覺得豁然開朗。于是,我依據課標的要求和發展與創新課題的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重點,依據板書設計的導向性功能和科學性,簡潔性的特點,采用“語言文字符號”為主線,抓住文中關鍵詞句來再現文本,超越文本,整個板書設計用一個“?”號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一個“省略號……”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寬教師的教路,拓寬學生的學路,兩個感嘆號來升華文本,感悟生命內在的價值。
80分鐘的比賽時間悄然而過,雖然最后完成得有些倉促,覺得整個板書設計還不夠完美,但我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學會了思考,更體會到了思考帶給我的快樂。
說到這兒,我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首小詩:思考是黑暗中的光明,思考是絕境中的村落,思考是迷途中的司南,思考是海洋中的燈塔,當我們陷入困境時,請不要慌亂,請靜下心來,鎮定的思考一番,我相信,你一定會另僻蹊徑,在絕處中逢生,開拓一片蔚藍的天空。(賀海燕)
一個個小故事,記錄了我們在校本教研中的點點滴滴,我們也正是在這點點滴滴中成長著!
我們的求索不會停止,我們的思考還在繼續,相信: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智慧和思想將發生更加美麗的碰撞,實踐和探索將實現更為親切的交融!
[我們伴隨校本教研成長--湖南湘鄉育段示范學校語文組校本教研教學故事集錦]相關文章:
1.校本教研教學計劃
8.教研組教學計劃
10.學校教師教研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