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讓研究性學習進入課堂

發布時間:2017-12-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作小學教師的都知道,小學生生來就有一種好奇的傾向,他們會想辦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以及為什么發生,教學就應該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和養成隨時發現新事物的習慣。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新課標要求。“自主探究”地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那么,如何讓研究性學習真正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探究的氛圍

     探究,是對“未知”的一種探索,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去探索,學生興致很高。但是在探究過程中,肯定有錯誤產生,特別是對于小朋友來說,出現錯誤會頻頻發生,這是很正常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多想“怎么辦”,多動手“試一試”,這樣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其中,學生就容易有所創新。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一種試誤、一種發現。既然學習是這樣一種過程,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問題發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遇到這種情形,教師要善待學生,弄清問題所在,然后對癥下藥,進行矯治,而不能不問青紅皂白,輕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最終,損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他們不敢去探究。我們必須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環境,營造濃厚的探究氛圍,這是學生學會“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學中一直努力地去營造一個寬松的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在課堂中沒有嘲笑,沒有羞辱,沒有指責,從思想到行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實踐證明,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會處于活躍的狀態,學生的創造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濃,探索數學知識的勁頭更足,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準備三袋糖,告訴學生這三袋糖的塊數是相同的,要分給三個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個拿第一袋的1/3,第二個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個人拿第三袋的3/9,你們說這三個同學哪個分得的糖最多?學生立刻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發表不同的意見,但由于沒有充足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老師讓同學們推選三個發言積極的同學上來分糖。“怎樣會是一樣多呢?” “三個分數怎么會是一樣大呢?”學生對眼前的事實不相信,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趁熱打鐵,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尋找規律,這樣,在寬松、民主、討論的氣氛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設計問題情境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沒有問題的教學,在學生腦海里不會留下多少痕跡,也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創設問題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 ,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創設問題情境,能給學生提供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自我實現和實踐的機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因此,我在教“有余數除法”這段知識的時候,注重學生求知、求參與的心理需要,抓住學生好玩兒,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在導入環節創設一個“猜數”的情境。事先把1-20的卡片按照1、5、9、13、17;2、6、10、14、18;3、7、11、15、19;4、8、12、16、20的順序分成四組,課上發給四個同學。然后請其他同學說也1~20任意一個數,我和這位同學學進行猜數比賽,看我們倆誰能又對又快地猜出這個數在誰的手里。幾輪的比賽后,老師總是獲勝,學生產即對此產生了好奇。教師當即抓住學生的心理,問大家:“我為什么猜得這么快?”學生有的說:“卡片是您事先分好的,您當然知道了。”有的說:“因為您是老師,所以您猜得快。”還有的同學百思不解。這時,我就抓住時機導入新課,告訴他們:“實際上這里面有一個規律,你們想知道嗎?今天通過我們的共同學習大家都能掌握這個規律,你也能像老師一樣猜得這樣快。”聽了我的話,學生馬上意識到這些“規律”的神奇力量,學習欲望一下子釋放出來,立刻精神振奮,睜大了眼睛看著我,進而一起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整節課當中,學生始終帶著這個疑問尋求答案。而教師也正好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不忙著揭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研究,使學生在這節課的最后才揭開它的面紗。在這樣活躍而生動的氣氛中學習,學生的參與意識始終是那么強烈、那么飽滿,每個人都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新知。

三、問題的解決

研究性教學本身注定在課堂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問題,“問題解決”自然而治地就成為研究性教學最為重要的教學策略,正如弗蘭登塔爾所說:“問題解決是數學教學唯一正確的方法”。“問題解決”就是根據教材特點,積極創設問題情景,充分暴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于各種情形的能力。例如《長方體表面積》一課教學中“可以用多少種方法,計算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這個問題的解決,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探究性,而正是由于這種探究才使學生產生了六種計算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這正是傳授式課堂教學中所無法比擬的,這正是研究性教學的成功,也是實施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的成功。

    總之,小學數學研究性課堂教學需要我們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并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總結。

 

[讓研究性學習進入課堂]相關文章:

1.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

2.進入十二月的說說

3.進入12月的心情說說

4.進入新公司工作計劃

5.進入新團隊自我介紹

6.《看雪》課堂語錄

7.邊城的課堂課件

8.五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

9.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策劃書

10.研究性學習的自我評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