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茶館式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發布時間:2017-8-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拿語文教學來說吧,現在許多人主張“茶館式”的教學方式,在“茶館”里,師生情感交融,氣氛和諧,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然而,我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在“茶館”里找了很久也未曾找準自己的位置。有人告訴我:“根本勿需尋找,在這里,師生平等,沒有你的特殊位置,你盡管去品你的‘茶’好了。”“是嗎?那語文課堂不就真正成了一座來去自由、散漫無度的茶館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新的課程觀告訴我們,任何脫離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無論表面上是多么的“新奇”,課堂氣氛是何等的熱烈,但終究是華而不實甚至是干擾教學的,只有建立起教學方法與目標、內容之間清晰的邏輯關系,教學方法才會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美的特質,這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又是有“序”,有一個明確的、科學的序,教和學才有所遵循,語文教學也不例外,這樣才能保證其教學藝術的外在品格不變味,不跑調。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確定自己的角色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筆者認為: 

    首先,他必須是“茶館”里的一位積極的旁觀者。當學生進行自主的討論、學習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必須到處走走轉轉,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或處理各種偶發情況,“學生力所能及的,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為之”,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學習活動之中。師生在“茶館”品讀《荷塘月色》,這本來是一個美好的場面,然而老師卻把它帶進了難以置信的尷尬局面:……老師說:“《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筆下的最美的一篇散文,哪一段寫得最美呢?請你們進行研討,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有的同學開始默讀課文,多數同學開始“交流”,聽課者仔細傾聽了兩個討論最認真的同學的對話:“你見過荷花嗎?”“荷花誰沒見過?”“其實清華園的荷花并不怎么樣。”“你到過清華園?”“去年爸爸帶我去的。”……討論內容與教學完全無關)過了大約五、六分鐘,老師又提出第二個要求:按作者的行程,用一個詞概括出每一個地方的景色,也可以小組討論。十分鐘后老師提出第三個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勾勒月光、荷葉、荷花、荷香等景色,并找出你們認為最美的句子。…… 

    這里最起碼有兩個嚴重問題:其一,語文教學,貴在導讀,指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接受情感熏陶,而本節課從頭至尾就沒聽見學生的讀書聲,他們怎么去領會文章的景物美、語言美和情感美呢?其二,一個積極的旁觀者的責任就是要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尋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并在積極的師生互動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一切由學生說了算,對每種答案都大加贊賞或不置可否,該引的沒引,該堵的沒堵,其實際效果是:一節課完了,有的學生無所適從,無所事事,有的學生則放任“自流”、海闊天空、一無所獲,學生品得索然無味。 

    其次,他必須是“茶館”里一個德高望眾的協調人。新課程所倡導的“不干涉原則”并不是禁止教師進行控制,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活躍,也并不是一味地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而造成散漫的課堂,而是用各種適當的方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懂得與他人合作,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時,教師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理解和鼓勵,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從而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師生聚會“茶館”,暢談《<吶喊>自序》,當談到“當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時,突然爆出一聲:“老師,為什么不丟個手榴彈進去?”一室皆驚!老師該怎么辦?是置若罔聞、一如既往地將課強行“教”下去?是將那調皮搗蛋的“家伙”揪出來,痛加訓斥?還是坦然面對,因勢利導地誘課深入?眾目睽睽之下,只見老師徐徐來到“那家伙”的座位邊,在他桌上桌內搜索了約兩三秒鐘,然后牽著道道疑惑的目光,牽著“那家伙”的砰砰心跳,回到講臺,語氣舒緩地說:“剛才,我到他那里去是看他有沒有手榴彈,如果有的話,我想和他一起丟到那個‘柜臺’里去!”頓時群情振奮,“那家伙”眼睛亮得燃鐵熔石:“老師,其實魯訊向那個‘柜臺’里丟了手榴彈!”“對,對。丟了!”一個女生說“《藥》就是的!”另一個接腔:“《狂人日記》也是的。”……多么動人的場面啊!老師的責任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拔,這位老師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了,學生當然談得津津有味啦。 

    第三,他必須是“茶館”里一名熱心的服務員,為學生學習盡可能地提供資源,提供各種便利,為他們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松的學習環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 

    教師引導學生嘗析《庖丁解牛》:“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的“硎”字難住了學生,這位老師先是聯系《勸學》中學過的“金就礪則利”的“礪”,和以前學過的“砥”字引導學生辯析,雖說都是磨刀石,但有細別;而后又聯系“雕、琢、刻、鏤”雖都有“刻”的意思,同樣有細微差別;他三言兩語,以新聯舊,洞幽燭微,分得明明白白,有這樣功底深厚的服務生在這里關照,還愁學生“嘗”不出“茶”的滋味嗎? 

    第四,他必須是“茶館”里一顆懸梁高掛的長明燈,為學生的發展和自己的成長不斷充電,用教師的教學智慧而不是地位威望來啟迪學生內在的、強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課堂之上”的最高境界。在充滿生機的“茶館”里于漪老師這樣將她的學生帶進《孔乙己》的世界:“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問題的悲劇,而魯訊先生寫的這個孔乙己……究竟是怎樣一種悲劇呢?是命運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學了這篇文章后,可以找到正確答案。”這需要看多少書、翻閱多少資料才能提煉出如此精粹的觀點啊,然而她做到了,她正是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無窮的智慧催動著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誘發學生去暢游《孔乙己》世界的。 

    但愿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夠成為“茶館”里一位知識淵博、智慧無窮而又熱情周到的服務生。  (秦娥) 

 

[茶館式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相關文章:

1.《茶館》的課件

2.茶館好句摘抄

3.教研論文:論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活動

4.初中生物教學中探究式論文

5.老舍茶館摘抄

6.老舍的《茶館》讀后感

7.茶館的讀后感

8.《茶館》的讀后感

9.茶館讀后感初中

10.話劇《茶館》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