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椒江區第二實驗小學 郭恩平
摘要:我們根據韋納的理想成就歸因模式和凱利的三維度歸因理論,從小學語文的學科屬性出發,挖掘小語教材中蘊含著的歸因因素,進行了人物歸因型態分析與教學研究,主要包括偉人、科學家、英雄人物的歸因型態分析和童話角色的歸因型態分析與研究。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成就歸因思想的滲透與歸因方法的訓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與思維優勢,形象生動,富有成效。
關鍵詞:人物 歸因型態 分析
一、研究意義
歸因是從事情的結果出發,逆向思考,尋找造成該結果的原因。我們經常問為什么,即是在進行一種自發的歸因。對同一結果作不同的歸因會直接影響人的后繼行為,積極的歸因會激發人學習、生活、工作的動力,而消極的歸因則會使人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小學生應該從小學會科學的積極的歸因方法,而自發的歸因存在不科學、習慣性等不足之處,因此我們需要對小學生進行歸因的訓練。
閱讀文獻,我們發現有關小學生的歸因研究很少,而且發現以往研究都缺乏學科性,沒能根據各門學科的不同特點進行更有效的歸因訓練.因此,我們試圖從一個較小的層面切入,僅從小學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出發,對小學生進行更具操作性、更有針對性、更富科學性的歸因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本身蘊藏著豐富的歸因訓練的有利因素,最有價值的便是對書中人物歸因型態的挖掘與利用。一個個優秀人物、杰出英雄、領袖偉人,他們的成才與成功都并非偶然,都與他們從小養成的良好的歸因習慣與歸因能力有密切關系。就是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它們的成功或失敗,也都并非偶然,都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歸因訓練的價值。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為優勢,如果純粹從抽象的歸因理論的介紹出發進行研究,或只有枯燥的技巧訓練,勢必難度太大,并缺少教育所應有的趣味性,從而導致研究效果的不如人意。因此,歸因訓練只有與小學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在對文中人物歸因型態的分析中學習歸因方法,提高歸因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歸因方法,因為形象大于思維。
二、理論依據
1、韋納的歸因理論:理想的成就歸因模式
韋納認為,常見的影響行為成敗的原因有四個:能力、努力、任務難度與運氣。他還將歸因度向具體分為基源性度向(內在或外在)、穩定性度向和控制性度向。在實踐中,韋納推導出一個理想的成就歸因模式:成功歸因于能力強、努力等內部因素,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運氣不好等不穩定因素。他認為這樣的歸因有助于后繼行為的良性發展。
2、凱利的歸因理論:三個維度定性分析
凱利用一貫性、一致性、特異性三個維度進行歸因分析。一貫性是指行為是否始終一貫,即以前是否一貫如此,若是,則一貫性高,反之,則低。一致性是指行為是否與大眾相同,即其他人是否也如此,若是,則一致性高,反之,則低。特異性是指行為是否與其他刺激物引起的反應有所區別,即做其他事是否也如此。若是,則特異性低,反之,則高。
三、研究方法與內容
我們的研究方法采用行動研究法,即將歸因訓練有機地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在自然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人物的歸因型態,并從中學習正確、科學、積極的歸因方法,養成良性歸因的習慣。具體教學中,我們多用提問、討論等方法,即教師針對某一人物的成功或失敗問“他為什么會取得成功(或失敗)”,然后讓全體學生聯系課文進行討論,最終歸納概括出成功與失敗的不同歸因模式。有時教學某一篇課文,讓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相關課文進行討論分析。
(一)偉人、科學家、英雄人物等的歸因型態分析
1、關于學習、研究的歸因型態分析
年級 課 文 人 物 成功、成才的原因
三冊 學 畫 王 冕 不灰心,天天畫
四冊 鐵棒磨成針 李 白 從小刻苦學習,明白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決心,肯下苦功夫。
不是為了分數 雷 鋒 學習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茍
數星星的孩子 張 衡 從小愛觀察,長大以后刻苦鉆研
五冊 捉迷藏 李四光 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時時想著研究
三只小板凳 愛因斯坦 不怕失敗,肯花力氣
七冊 少年聶耳 聶 耳 從小喜歡音樂,并勤奮學習
王獻之練字 王獻之、王羲之 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
八冊 氣象學家竺可楨 竺可楨 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十一冊 才能來自勤奮 愛迪生、李時珍、愛因斯坦 勤 奮
從以上表格,我們可以得出偉人、科學家、英雄人物的成功歸因模式:即將成功歸因于他們從小養成的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等良好的學習品質與習慣,這是作內部、可控的歸因。這與韋納的理想歸因模式有所差別,沒有將成功歸因于能力高的歸因型態的例子。也許這正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即教育學生更多地作出努力,而不要依賴先天的才智。
以凱利的歸因理論來分析,我們發現,這些人物都有著超出常人的意志、毅力、理想,能夠付出很大的努力。他們還有很高的一貫性,即他們從小便養成勤奮刻苦的習慣,而且堅持不懈,伴隨一生。因此,我們教育學生要努力,而且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常人難以取得的成績。由于課文都只寫了這些人物某一方面的事情,因此,無法進行特異性的分析。
2、關于辦事的歸因
年 級 課 文 人 物 成功的原因
二冊 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 臨危不亂,善動腦筋
四冊 蜜蜂引路 列 寧 善于觀察與分析
五冊 稱 象 曹 沖 善于思考
七冊 田忌賽馬 孫 臏 善于觀察與分析情況,合理使用力量
十冊 草船借箭 諸葛亮 知己知彼,熟悉天文地理
從以上表格,我們可以得出辦事成功的模式,即將成功歸因于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遇事不慌、臨危不懼。教育學生應從小養成良好的處事風
格,遇事多動腦筋,沉著冷靜,學會辦事的方法。
3、關于品德、人生觀的歸因
年 級 課 文 人 物 成功、成才、受人尊敬的原因
一冊 過 橋 雷 鋒 從小助人為樂,將幫助人當作人生最大的幸福
六冊 雷鋒日記
二冊 毛澤東小時候的故事 毛澤東 同情他人,主動幫助他人
五冊 這是我小學的老師 居里夫人 尊敬老師
六冊 劉胡蘭 劉胡蘭 將黨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意志堅強,愛國愛黨
十二冊 江 姐 江 姐
四冊 讓錢江大橋站起來 茅以升 熱愛祖國、立志為國爭光
八冊 一定要爭氣 童第周
九冊 敲開世界冠軍的大門 容國團
十二冊 詹天佑 詹天佑
五冊 周總理借書 周總理 自覺遵守紀律、秩序與制度
六冊 列寧在理發室 列 寧
八冊 登 山 列 寧 自覺磨練意志、敢于挑戰困難
十二冊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魯 迅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都是與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分不開的,他們將幫助他人當作自己最大的幸福,將祖國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們自覺磨練意志,吃常人難吃之苦,成常人難成之業。他們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為他們自覺自律,不搞特殊,平易近人,與人平等,而且知恩不忘,尊敬老師。他們總是為自己想得最少,為別人、為祖國想得最多。這些就是他們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我們可從中得出歸因模式,即將偉大歸因于正確的人生觀、遠大的理想、高度的愛國熱情、自律精神、舍己為人等因素。
在以上三方面的歸因分析與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注意一個方面,即要引導學生明白,這些偉人、科學家、英雄等并不是天生就是偉大的,而是從小磨練成的,所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人皆可以為堯舜”。因此,只要我們從小樹立理想,刻苦學習,長大后一定會大有作為。
(二)童話角色的歸因型態分析
1、正面、成功的歸因分析
年級 課 文 角 色 成功的原因
二冊 烏鴉喝水 烏 鴉 遇到難時善于想辦法
三冊 蜘蛛織網 蜘 蛛 不怕困難與失敗,不灰心不泄氣,堅持不懈
五冊 小馬過河 小 馬 吸取教訓,敢于實踐
2、反面、失敗的歸因分析
年級 課 文 角 色 失敗原因
二冊 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 貪心不足,不知取舍
三冊 狐貍和烏鴉 烏 鴉 愛聽漂亮話,立場不堅定
白頭翁的故事 白頭翁 有始無終,不肯吃苦
四冊 坐井觀天 青 蛙 眼光狹小,自以為是
3、成敗對比歸因分析
年級 課 文 角 色 成 敗 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二冊 龜兔賽跑 烏 龜 勝 堅持不懈
兔 子 敗 驕傲輕敵
小貓釣魚 小 貓 釣不到魚 三心二意
老 貓 釣到魚 一心一意
五冊 寒號鳥 喜 鵲 溫暖 勤 勞
寒號鳥 凍死 懶 惰
綜合以上三個表格的分析,我們可得出:成功歸因于多想辦法,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敢于實踐,勤勞勇敢,一心一意。失敗歸因于有始無終,不肯吃苦,懶惰成性,三心二意。
4、一貫性維度歸因分析:
角 色 成 敗 原 因 一貫性 教 育 意 義
烏 龜 堅持不懈 高 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是成功的前提,是日后成才的保證。
蜘 蛛 不怕困難與失敗,不灰心不泄氣,堅持不懈
喜 鵲 勤 勞
小 馬 吸取教訓,敢于實踐 低 吸取教訓,知錯就改,吃一塹,長一智。
小 貓 三心二意改為一心一意
兔 子 驕傲輕敵,中途睡覺 驕傲使人落后,不能自滿,不能半途而廢。
白頭翁 有始無終,不肯吃苦 高 屢教不改、執迷不悟、一錯再錯者沒有好下場。
寒號鳥 懶 惰
小猴子 貪心不足,不知取舍
以凱利的歸因理論來分析,小貓的一貫性較低,它開始釣魚三心二意,但聽了老貓的話后就改正錯誤一心一意了,因此也釣到了魚。小馬的一貫性也較低,聽了老馬的話后也改正錯誤,親自下河試試,因此也取得了成功。而寒號鳥的一貫性很高,即它始終不知悔改,懶惰成性,因此最終沒有好下場。白頭翁的一貫性也很高,它總是有始無終,不肯吃苦。這說明,一貫性高的改進度較小,而一貫性低的可改進度較大,可以教育。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童話故事,教育小學生應該知錯就改,屢教不改者決沒有好結果。
這里要注意的是,凱利的三維度本身并無好壞,好壞取決于哪個方面。如喜鵲一貫勤勞,就是好事,而烏鴉一貫懶惰就是壞事。蜘蛛織網時表現出的不怕困難一貫性很高,是好事。白頭翁有始無終的一貫性很高便是壞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是良好習慣的一致性、一貫性高,值得提倡與表揚;如果是不良習慣則應教育改正。
一致性則稍有不同,如果與其他人好的方面一樣,這是一致性高,是好事;反之,一致性低,說明不好。如果其他人不好的一面,你與他們不一樣,這是一致性低,是好事;反之,一致性高,說明你也不好。那些偉人們表現出的頑強意志、遠大理想、勤奮刻苦,是一致性低的表現,是好事。而在其他鳥都壘窩過冬的情況下,寒號鳥卻不壘窩,一致性很低,但這是不好的。
由于課文中往往只講了人物、童話角色做某一件事,因此大多難以進行特異性的分析。只有少數課文可以略加分析,如白頭翁不管學什么都有
始無終,這是特異性低。
四、結語
對小學生進行成就歸因思想的滲透與歸因方法的訓練是一個頗有價值的課題,歸因能力的提高與歸因習慣的養成,能夠提高小學生自我調控能力,提高元認知水平,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認知態度,從小養成勤奮學習、刻苦努力的良好習慣,為他日后的成才,為他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挖掘課文中的人物與童話故事中的角色的歸因型態,對小學生進行歸因教學,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與思維優勢,形象生動,富有成效,而又沒有生硬枯燥的說教。學生是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歸因的思想,形成了正確的歸因方法。他們是在榜樣人物的鼓舞下,在品評童話角色的笑聲中,學習并掌握了歸因的技能。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作者郵箱: guoenp@sina.com
[小語教學中的人物歸因型態分析與研究(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人物的神態成語
7.人物心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