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課前預習和課上學習,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本課的生字、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生通過課本介紹和課上講解,了解古人記事和通信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夠在認識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舉例子”的基礎上,找到另一處“舉例子”的事例。
2、通過對古人通信和記事方法的理解、概括,能夠總結出古人通訊方法的優缺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古人通信和記事方法的了解,感受古人們的智慧。
2、通過不用文字的書和信與文字通訊的對比,知道文字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對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能夠總結出古人通訊方法的優缺點。
2、意識到文字的重要性。
三、教學環節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1、提問:(師板書題目,PPT出示有文字的書和信的圖片)同學們,屏幕上是什么?(書和信)(師在“書和信”下畫線)你們平時見過的書和信都是什么樣的?上面都有什么?(寫滿了文字)(在“文字”下畫線)書和信中的這些文字都有什么作用?(抽生回答)
2、總結:是的,文字是人類溝通和記事的重要工具,我們的生活和學習處處離不開文字。
(二)熟讀文字,帶入情境
老師的PPT上也有“文字”,同學們會讀了嗎,現在我們來開火車讀!(PPT出示詞語:人類、經歷、形狀、戰斗、躲藏、亂箭、對付、嚴厲)這些文字都是我們要求會寫的,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文字,你們會讀嗎?小火車繼續開!(PPT出示詞語:記憶、民族、踏上、郵遞、寄信)這些文字都是我們要會認的。
課文中還有一些文字有點難讀準,誰來?(PPT出示:結繩記事、分辨、譬如、一桿槍、包裹、淘氣)讀得很準確,來!全班齊讀一遍!
(三)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黑板上也有文字,我們把它讀出來,(生讀)讀了這么多文字你們見過不用文字的書和信嗎?(在“不用”下畫三角形)在幾千年前文字還沒有被創造出來,他們是怎通訊的?現在我們就來認識、認識。
1、記事方法
1)請同學們默讀第1、2自然段,找出文中的記事方法,用圈圈出來(PPT出示:默讀1、2自然段,找出文中提到了哪幾種記事方法,用圈圈出這些記事方法。)
2)勾畫完的小朋友請坐直,誰來說說有哪些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師板書)結繩記事是怎樣記事的呢?用波浪線勾畫出相關句子,你來給我們說一說(發生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結的大小不同……)全班齊讀句子。
3)你都讀懂了什么?(抽生回答)PPT上面也有一些繩結,它們記錄了不同的意思,比如當我們去打獵,打到一只獵物時就打一個死結,打到十個獵物時就用繩子在另一根繩子上打一個結,今天很開心就打一個心形結,……。
4)還有什么記事方法?(貝殼記事)(板書)貝殼記事是怎樣記事的?用波浪線勾畫出相關句子(生說)(PPT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
5)分辨是什么意思?翻開你們的字典,我們一起來查一查,(區分辨別),是的,你們瞧,貝殼可比繩結方便多了,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形狀、大小,人們可以根據這些去區分辨別事情。(師出示各種貝殼的圖片,結合圖講解)就像PPT上面的這些形態各異的貝殼,在古人眼里就可以用來記錄很多故事。
2、通信方法
1)不但如此,在創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經有了他們的通信方法,是怎樣的呢(出示PPT:一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3、4自然段,思考:古人是怎樣通信的?)
2)時間到!課文中古人是怎樣通信的?從課文里找答案,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板書:“東西”通信)
3)古人怎么用東西通信的呢?
(PPT出示:譬如這一族……,生讀)譬如是什么意思(假如、比如)比如古人要向對方宣戰,就會用一種東西來表示意思,什么東西?(一桿槍或一支箭)原來古人就是這樣用東西通信的。你們看,課文舉了一個例子,就讓我們清楚地明白什么是“東西”通信,這就是說明文特有的說明方法,“舉例子”,來,我們一起批注在這句話旁邊,把這句話用括號括出來,在旁邊寫上舉例子。
文中還有同樣的方法,你們能找到嗎?用“()”括起來,也在旁邊作上批注,誰來說說,你找的哪里?(抽生讀)全班齊讀一遍。
4)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這些東西(PPT出示:一只鳥、一只老鼠、一只青蛙、五支箭)它們是什么意思?(生讀)(PPT出示“你們能像……”)
5) “休想”是什么意思?這句話中他們是在干什么?(想都不要想,是在捍衛自己的土地,提醒對方,表示了他們迎戰的勇氣和決心)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一遍!
現在,我們還用這樣的方法嗎,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生:齊讀
師:總結,是啊,古人們的意思我們確實很難猜測。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王老師昨天也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有一只兔子、一條小魚、一個茶杯,你們能幫王老師解讀一下,它們表示的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生討論并匯報)
2)雖然是同一封信,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沒有人能夠清楚寄信人真正的意思。你們還記得剛剛我們的繩結和貝殼表達的意思嗎?(PPT出示之前繩結、貝殼的整合小圖)(生比較含糊,不太能記清楚,師補充)才過了這么一會兒,我們就記不清了。
3)了解了古人所用的記事和通信的方式,它們有什么優點和缺點?(生說師板書,優點:簡單;缺點:容易忘記、不方便、難懂)雖然結繩記事、貝殼記事等等這些古代的通訊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更存在容易忘記、難懂等缺點,所以為了溝通方便,我們人類發明創造了文字,與這些原始的通訊工具相比,文字有什么優點?(意思明確、溝通方便)所以,我們選擇了用文字溝通,而這些古老的方式就漸漸消失了。
并且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又有了電話、互聯網等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我們人類的通訊越來越發達。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人類在創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來幫助記憶。我國古代就有“結繩記事”的方法。發生了一件事兒,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各個結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區別,表示那些事兒重要不重要,屬于什么種類。往后看了這些繩結,就記起以前經歷的許多事兒。
現在世界上還有一些民族沒有文字,他們還用“結繩記事”的方法。還有一些民族用貝殼代替繩結。貝殼大小不一,顏色形狀也有許多種,比繩結容易分辨。一條穿著好些貝殼的帶子,在他們看來,就是一本書。讀了這本書,他們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許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創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經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記事用繩結或貝殼一個樣,也用一些東西來表示意思。譬如這一族送給那一族一桿槍或者一支箭,這就是一封宣戰書。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來,準備戰斗,決不會誤會成別的意思。
從前有一個民族送給相鄰的民族一封信。這封信一共四樣東西:一只死鳥,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還有五支箭。這些東西包含著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說:“你們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飛,像老鼠一樣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樣在湖面上跳躍嗎?如果不能,休想跟我們打仗。什么時候你們的腳踏上我們的土地,我們就用亂箭來對付你們!”
如果有一天,我們從郵遞員手里收到一個包裹,解開一看,沒有別的,只是死鳥、死老鼠這些東西,我們唯有連聲叫怪,猜想是哪一個淘氣的朋友寄來開玩笑的。誰知道在古代,這樣一包東西卻是一封嚴厲的信。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理想和信念演講稿
5.文字控說說精選
6.不用攙扶教學課件
7.唯美文字語錄
8.文字課件模板
9.晚安唯美文字
10.剪紙文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