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附小 劉小葵
親情,是千百年來散文作品吟誦的永恒主題,作家不計其數(shù),作品多如牛毛。后來者要想在這異彩紛呈的百花園中打破桎梏,培育出一枝獨具特色的小花,是十分困難的。朱自清先生別出心裁,打破常規(guī),避正面而寫《背影》,一篇驚世之作就此橫空出世了。好文者,為作家獨特的視角而拍案叫絕;性情者,為文中凄美的父子之情而唏噓落淚。
然而,幾十年后的今天,還是這篇絕世散文,在一群中學生發(fā)散的思維中,卻出現(xiàn)了瑕疵。學生們的理由是:
1、 父親越鐵路,翻站臺,違反交通規(guī)則。
2、 父親著臃腫棉袍,蹣跚翻越站臺,形象不酷,姿勢不美。
這種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能否站得住腳,我們姑且不論。但蘇教版的編者居然聽取了這種意見,從教材中撤下了這篇文章。這種從善如流的做法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他們也敢在權(quán)威面前挑挑揀揀,指指點點。同時,這也給教材的編寫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無獨有偶,我在教學《親人》一課時,學生也提出了異議。
人教版小語第五冊選編了一篇叫《親人》的課文,文中講述了一對漢族母女長期照顧一位苗族老奶奶的故事,贊美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崇高境界。
課堂上,學生進行了激烈地討論,他們對課文中為了拔高一方,不惜貶低一方的做法十分不解。下面是我在教余的一點點總結(jié),一點點質(zhì)疑。
在課文中拔高的文字自不待說,暴露問題值得商榷質(zhì)疑的文字有這么兩段:
●“我的鄰居有一位老奶奶,快80歲了,可身體還算硬朗。她有個女兒在縣城教書,難得回來一次。一年到頭,出來進去總是她一個人。”
1、 哪一家孝順的女兒會把自己年邁的母親獨自一個人撂在家里?
2、 “孝于親,宜先知”,身為人民教師的女兒應該知道這個道理?
3、 既然經(jīng)濟上并不困難,女兒為什么不把母親接去縣城一同居住?
由此,是否給人一種印象,文中的女兒教師的道德素質(zhì)值得懷疑,這絕對不是編者的原意。以上質(zhì)疑,是選編者始料未及的,暴露出選文在道德意圖上的顧此失彼。
●“……(老奶奶)笑瞇瞇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么謝你們呢!’”
1、“真比自己的女兒還親”,這種橫向地比較,作者和編者的主觀意圖是要贊美這種鄰里相助,尊老敬老的人間真情。但是否是暴露了母女親情的不足?
2、評價導向問題。新的評價標準及其評價原則要求教師要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要簡單地做一些橫向比較,如拿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進行比較。一種科學的、因人而異的評價應該在校園乃至社會形成風氣。而在教材中出現(xiàn)如此一揚一抑的比較,勢必導致評價導向的迷失。
《背影》不酷,可以從教材中撤除,《親人》不親呢?基于以上質(zhì)疑,我們認為《親人》一文不宜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作者郵箱: liuxiaokui-6819@163.com
[《背影》不酷 《親人》不親(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2.《背影》的課件
3.《背影》課件
5.課文背影的課件
6.語文背影課件
7.朱自清的背影
8.背影教案課件
9.炫酷簡歷模板
10.懷念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