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萬紫千紅總是春--淺談低年級語文課中的綜合性學習(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海門市樹勛中心小學   陳益華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這種“大語文”教育觀強調語文與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閉單一的語文教育系統,建立開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語文教育體系。從目標、內容、手段等方實現綜合性學習,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為學生學語文、用語文開辟廣闊的時空領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審視教材,讓教學目標綜合化。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在一輪又一輪的教學改革下,教材與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在逐漸減淡。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反思,還要引導學生敢于批判,敢于對書本、對老師提出不同的看法,真正實現對學生自主體驗的尊重。

現行教材雖然絕大多數課文文質兼美,但由于時代的進步觀念的更新,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學習“鐵棒磨成針”這個成語時,學生提出老奶奶的決心是可佳的,但對她磨鐵棒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說她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了鐵還污染了河水,不如把鐵棒拿到鐵匠鋪去,可以做許許多多的針,老奶奶也可以用這些時間干其他更多的事呢。學生們還每人寫了一段對老奶奶說的話。

從挑戰課文的句子到質疑課文,修改課文,使學生感到能發現問題是聰明的孩子,能把它改得更好更體現了自己的能干。在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就會敢于大膽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也大大提高了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體現了“超文本”閱讀教學的理念。 

二、學科整合,讓教學內容綜合化。

1.在閱讀教學中“整合”。

低年級各學科的教材在學習內容上往往有不少的相通之處,比如,在蘇教版第三冊語文教材中有一系列關于秋天的詞、句和課文,在美術教材中有關于秋天的畫,音樂教材中有關于秋天的歌曲……語文老師如果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機的結合這些其他學科的內容,效果會怎么樣呢?

⑴使學生耳目一新的導入。

教學課文《雨點》時,我是這樣導入課題的:課一開始,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可愛的雨點寶寶,學生一看見長著一副笑臉的雨點寶寶就喜歡上了。于是我讓孩子們走上黑板,和我一起來畫雨點寶寶。紅的、綠的、黃的……數不清的雨點寶寶來到了大家中間。孩子們可高興了!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讀起課文來。

(2)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朗讀。

《小池塘》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動手畫太陽、畫清清的小河、畫蘆葦、畫白云……把教室布置成美麗的小池塘,并找來了輕柔舒緩的音樂。孩子們在這樣的情境中朗讀起來了,眼神流轉起來了,小手舞動起來了……

(3)讓學生興奮不已的課堂。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快樂心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孩子們帶到了操場上。讓孩子們閉上眼睛享受涼涼的秋風;躺在草地上看高而藍的天和豐收在望的田野;在草地上追逐、打滾……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誦讀課文、交流感想,有的還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郊游》,在歌聲和笑聲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感。

《大海睡了》是一年級課本中一首很美的兒歌。當說到“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大海媽媽的孩子不只明月和星星,還有小漁船和大輪船、飛來飛去的海鷗、各種各樣的魚,還有神秘的美人魚……我就鼓勵學生為課文重畫一幅插圖,學生興致勃勃,大膽地用畫筆表現自己豐富的想象,對教材進行創新。

2.在語言訓練中“整合”。

 說話、寫話是低年級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但多數都是看圖說寫,形式比較單調,學生興趣得不到激發,影響語言能力的提高。如果能結合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樣。

 ⑴ 聽聽、說說、寫寫。

 音樂欣賞是音樂課中的一塊內容,在語文課中用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聽一段音樂,想象說話,你在音樂聲中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再用一兩句話寫一寫。如讓學生欣賞《可愛的動物》這一音樂課中的欣賞曲目,說說音樂聲中出現了那些動物,它們是怎么樣的,它們在干什么。在你聽到的動物中選一種你喜歡的動物寫一兩句話。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輕輕松松地說寫句子,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⑵ 畫畫、說說、寫寫。

同樣是看圖說話寫話,看的是老師提供的統一的畫面,還是同學們自己創作的各不相同的充滿個性的畫面,學生的情緒會大不一樣。讓學生打開自己的美術作業本選一幅畫,寫一個或幾個句子,學生就會興趣盎然。

一次,我給學生出了這樣的一道寫話題目:在春、夏、秋、冬中你喜歡哪個季節?請畫一幅你喜歡的季節的景色,再寫一兩句話。學生特別喜歡這樣的作業。“春天,燕子飛回來了,小朋友在綠綠的草地上放風箏。風箏和燕子說著悄悄話。”“春天,青蛙在暖暖的小河里產子。小蝌蚪寶寶快要出生了。”“夏天,池塘里有粉紅的荷花,碧綠的大荷葉,真美呀!”“秋天,樹葉像黃蝴蝶一樣從樹上落下來。大樹媽媽要過冬了。”“冬天,我們在家門口堆了個大雪人。”……一幅幅并不精致的圖畫,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句子,都是孩子們的智慧和創造。

三、注重差異,讓教學手段綜合化。

1、合作,學會互相欣賞。

教學中老師們都會有同感,現在的孩子活潑聰明,但也很自以為是。課堂上,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但不會傾聽別人的說話,有時甚至等不及聽完老師的話就要發言。對于同學的發言,作評價時總是以提意見為主,即使有時同學的回答或朗讀確實已經很不錯了,也要說一些聲音還不夠響,有個音還不夠準之類的,來個雞蛋里挑骨頭。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我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欣賞別人。

在教學中,我經常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我組織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有的分角色朗讀,有的表演,有的朗讀加表演。全班交流時,采用推薦同學的形式:你覺得合作學習中哪個同學說得好讀得好演得好,推薦他來展示學習成果,并向他學習。為了培養自信心,推薦別人的同時也可以推薦自己。課堂上學生回答或朗讀表演比較精彩的教師帶頭鼓掌,而不是命令式地叫大家拍手。

每課課文的過關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背誦時,可以一個人背誦,也可以找一個同學互相合作著背誦,表演著背誦;朗讀時,鼓勵多人合作朗讀,合作的方式自主決定,或一人一節,或分角色等;表演時,可以自主分配角色,安排道具……

在合作學習中學會欣賞別人。

2.作業,亮出學生個性。 

一次,聽一位德國留學回來的教授,介紹德國小學教育。當她講到德國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時,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德國小學生的作業本的照片以及圖像資料。那些作業本色彩艷麗,各不相同,里邊的作業規格不一,學生用各種顏色的筆書寫,當然也有不少用紅色書寫的作業……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要使學生的作業本像德國孩子那樣個性化,還很難辦到,但是我們可以有引導地“放任”一些作業本的空間,給學生少一些過分的要求,這樣也許會使學生對作業多一份興趣。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為學生開設了一本個性化的“自由”作業,旨在通過這項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語文的能力與習慣,懂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第一階段為“學成語”,學生每天或幾天學幾個成語,選一個或幾個寫寫句子,為每次的作業做一些小裝飾。一兩周上交一次,進行表揚激勵,互相交流。每次作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設計創意。

接下來,我分階段地指導學生進行了“我喜歡的古詩”、“我喜歡的廣告語”、“記錄同學的一句話”、“記錄老師的一句話”、“尋找錯別字”、“我編小詩”、“我編廣告”、“我編謎語”等“小課題”,也讓學生獻計獻策提供好的設想。

學生對這一些沒有太多規定的作業格外感興趣,甚至把它當作是一個玩的內容,有時中午時間也在忙個不停。花花綠綠的作業本中更多的是學生智慧的閃耀,個性的張揚。

課文是確定的,課文中的內容是有限的。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批判地審視教材,還要多把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作用,讓鮮明的生活激蕩起課文的漣漪,煥發課堂的生機。

 作者郵箱: 

[萬紫千紅總是春--淺談低年級語文課中的綜合性學習(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我心中的語文課隨筆

2.輕叩詩歌的大門綜合性學習

3.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4.關于校車安全的綜合性學習試題及答案

5.低年級學習雷鋒黑板報

6.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7.初中的學習計劃

8.低年級語文論文

9.民俗文化綜合性學習活動試題及參考答案

10.低年級數學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