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拉開了新一輪誦讀的帷幕。
早讀課發完書,還有二十分鐘時間,拿出《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一起讀《笠翁對韻》。打開書,學生先圈畫不認識的字,自己想法解決,或請教同桌,互讀互教。在學生圈畫生字、自讀時,我把韻文每句的第一個字寫在黑板上。
“讀會了嗎?”
“會了。”
“好,聽老師讀一遍。”
“中對外,后對先。”……讀著讀著,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讀了起來。
“好,那我們一起來讀,注意節湊。”學生哇哇讀了起來。
“有不懂的地方嗎?”小手舉起一大片。《笠翁對韻》語言難懂,有不少典故和歷史故事,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要想弄懂的確不易。簡單講解,但孩子們對其中的典故十分感興趣,每當講起,一個個聽得特專心,投來羨慕的眼神。
接著,男女生賽讀、小組pk,幾遍下來,學生基本上把句子讀熟了。于是,我們放下書,看著黑板上的提示字,一遍兩遍,越讀越熟練,隨著教鞭的起伏,時而激揚,時而低沉;時而揮舞手臂,時而身體搖晃著,誦讀漸入佳境。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幸福地來到走廊上排隊去做操。利用每句的第一個字當作提示,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看著提示字,當背誦一時想不起來,掃一眼提示字,馬上就想起來了,難度一下降低了,背誦變得容易。
[提示字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4.音樂教師隨筆
5.歷史教師隨筆
6.教師數學隨筆
7.教師工作隨筆
8.美術教師隨筆
10.教師隨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