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溫故知新--語言與標點、拓展與交流、閱讀平臺。
2、積少成多--積累一些常見的歇后語。
3、口語交際--童話故事會。
4、習作訓練--自己編童話。
過程與方法
激發閱讀,展開想象,實踐操作,編寫童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感悟,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描寫人物語言與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的運用方式,學會提示語在不同位置上的標點的正確使用。
2、展開想象,編寫童話。
課時劃分:
四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語文百花園”去看一看。
二、語言與標點。
1、歸納、總結在人物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使用的規則。
2、這節課,我們先到百花園的第一個景點--“溫故知新”園去看看。步入“溫故知新”園,快看,“語言與標點”景區立了個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3、誰來讀讀給我們的提示?
本單元課文中有很多人物語言的描寫。讀讀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寫人物語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標點符號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4、請同學讀第一題。
5、仔細閱讀三位學習伙伴的話,看你受到什么啟發。
6、再讀這道題,認真觀察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怎樣點標點符號。
(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出:提示語在前、中、后、不加提示語時標點不同的點法,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在中間的標點符號的點法。)
7、實踐: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三、拓展與交流。
離開了“語言與標點”景區,我們隨著人流,又來到一片童話樹林--“拓展與交流”景區。誰來讀讀介紹這個景區的話?
1、同學們想進到童話樹林中欣賞美景嗎?快讀讀寧寧與丫丫的話。
2、概括一下寧寧,丫丫好的讀書方法。
寧寧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發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內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關系,了解人物特點。
a回憶我們本單元學其他課文時好的讀書方法。
b在閱讀童話時,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紹給大家。
四、閱讀平臺。
1、同學們總結了方法,快進到童話林中,觀賞林中的--閱讀平臺。
2、自己按照剛才介紹的好的閱讀方法默讀短文,你讀懂什么?是怎么讀懂的?
3、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小螞蟻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
五、積少成多。
1、了解歇后語。
同學們,從童話林出來,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景區--“積少成多”。快看年過個景區有什么特點。
快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誰認識它們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說清楚。這是歇后語。
六、作業布置。
1、背誦書上的歇后語。、
2、收集一些課外的歇后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明確任務。
1、怎樣才能當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動建議、活動評價要求,帶領學生研讀。
2、通過指導一個組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確要求:
(1)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的時候,要交化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局。
(2)想想怎樣把其中精彩的片段、講得生動些,怎樣合理地使用動作和表情,還要考慮講的時間不能超過五分鐘。
(3)聽的同學要注意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理解故事的道理,聽后可對故事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質疑,也可對講故事者的發言者進行評議。
(4)故事情節是否完整,故事中的角色、角色的身份和事情的來龍去脈是否清楚。
三、交流。
1、小組交流:四人一小組,一個人講故事,其他三個人聽,聽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薦兩名學生匯報,全班同學做評委。
四、總結評議。
1、你們的評委工作做得怎樣?
2、可請評議者或剛才講故事的學生根據同學的建議重新展示。
五、作業布置。
講個故事給父母聽,記錄父母對自己的評價。
第三、四課時
一、 創設情境
1、同學樣,今天這節課我們編一編童話故事,當一回童話作家。
2、請大家把自己想象成這小天使,張開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呀,大家飛上藍天,飛過群山。飛過一望無際的田野,飛過綠綠的草地,我們來到童話王國。
二、創編故事。
1、大家看這次習作的要求,選三個主人公,編一個童話故事。
2、他們會發生什么事?你打算通過這個故事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或者說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3、根據自己的設想大膽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個鏡頭畫下來,可畫成連環畫形式,畫好之后說說童話故事。
三、自擬題目
同學們,請你給自己編的故事擬個題目。可以以事情的內容為題,以事情發生的地點為題,以人物評議為題,以事情結果為題,以人物為題。
四、編寫故事,小組交流
五、作業布置
繼續完成習作。
[語文百花園一 教學案例(S版五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語文S版窮人課件
3.語文s版搭石課件
9.s版搭石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