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
理解科利亞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卻挖到的原因;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認識木匣。
2.師簡介時代背景。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脈絡。
三、研讀重點,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埋木匣
。1)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了解: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樣埋的。畫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說。
。3)朗讀課文。
2.學習第二部分:挖木匣
(1)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挖木匣的語句。
。2)同桌之間交流讀書所得。
(3)根據學生匯報,了解科利亞挖木匣的過程。
。4)課件演示科利亞的思維過程。
。5)理解文中詞語:仍然、果然。
(6)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讀出感受。
3.學習第三部分:受啟發。
過渡:當科利亞手捧著心愛的木匣時,她會對小伙伴們說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圖。)
(1)(出示中心句)指名讀。
。2)質疑:科利亞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齊讀中心句
(4)小結:是呀!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四、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交流:請你說說你們的周圍有什么變化?
2.看來你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有一個大人都不知道這一點,請看。ㄕn件出示《刻舟求劍》)
3.討論交流:他能撈到他的寶劍嗎?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小結: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應象科利亞一樣多動腦筋,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對策。
5.抄寫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26 科利亞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一切在變
第二課時(簡案)
一、回憶課文內容,復習檢查。
二、體會文章寫媽媽和小伙伴們的作用。
三、指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個人簡歷]
余銳,男,中共黨員,1977年7月出生,1996年至今任教于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實驗小學。信陽市骨干教師,信陽市優秀教師。主講《狐假虎威》獲河南省觀摩課獎;主講《美麗的丹頂鶴》、《臺灣的蝴蝶谷》獲河南省優質課一等獎;主講《黃河的主人》獲全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課改實驗區閱讀課教學大賽二等獎。
[《柯里亞的木匣》教案設計 (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科里亞的木匣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