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聽出故事梗概
上課伊始,我在具體布置聽記任務后,便繪聲繪色地按課文講了故事。學生任務明確,聽故事時尤為專心。當我講完故事以后,學生發言踴躍,交流熱烈。從學生的發言情況來看,他們對故事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雖然交流的信息大都是淺層次的,但范圍較為廣泛。
二、讀--讀出文字精華
課上,我讓學生兩次讀課文。第一次重點是在聽覺鍛煉基礎上引導學生繼續通過視覺來尋找新的信息。學生動筆又動口,在交流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近在咫尺”等詞語。當學生認為“小男孩很有愛心”的時候,我布置學生再讀課文,圍繞“課文哪些地方能體現小男孩有愛心”這一問題開展討論。交流時,學生躍躍欲試,相互啟發,思維碰撞。他們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如“不停地”、“用力”,又創造性地用上了“一條一條撿,一條一條扔”,“堅定”等詞句,來說明小男孩的愛心,這是學生對課文主動感悟的結果。
三、演--演出人物形象
表演,形式生動、活潑,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借助插圖,運用課文優美生動的語言,憑借想象把課文內容化作具體、鮮明、連續的畫面。表演使學生大腦想象處于積極的興奮狀態,學習情緒也達到了高潮。
四、辯--辯出思想光芒
課堂爭議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質疑,學生思維活躍,提出了“那個男人是不是就沒有愛心”、“成百上千的小魚究竟能不能都救活?”等問題。于是,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小小辯論會”,把問題引發為中心明確的爭議。爭議的過程中,正是學生將課文中的詞句重新組織,現學現用、活學活用的過程。爭辯,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
學
目
標
1. 認識本課4個生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通過聯系
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欣賞﹑奄奄一息﹑成百上千”等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復述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資
源
開
發
小魚在淺水洼里掙扎的圖片和生字詞語圖片。多媒體課件。
設
計
思
考
通過情感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小男孩兒的善良。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問題的能力。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學環節
學情預設
應對策略
設計說明
一、談話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題目:“這條小魚在乎!”請學生仔細觀察題目,并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這條小魚在乎什么呢?這句話是誰說的?想知道其中的含義嗎?讀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懂了。
二、提綱導入,自學生字
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自學。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一)教師課件出示讀讀認認,學生讀一讀,教師要重點指導多音字等。
(二)再讀詞語,鞏固認讀。
(三)指名分段讀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反饋:“這條小魚在乎!”這句話是誰說的?
那么,這條小魚在乎的是什么呢?
教師導語﹕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使小魚面臨著生命的危險呢?請大家朗讀課文第2、第3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2、第3自然段,了解小魚的困境
(一)指名讀第2、第3自然段。課件出示相關語段。學生思考:小魚們遇到了什么情況?
引導學生畫出有關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或者你體會到了什么?
集體反饋。
教師出示體現這場面的課件,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們是這些被困的小魚,你們會說什么呢?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是呀,小魚們多少渴望有人幫助它們返回大海,獲得生命,快樂地生活,可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淺水洼里的水越來越少了,它們都能得救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這條小魚在乎》教學設計 (鄂教版三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6.不在乎的造句
7.蔣小魚語錄大全
8.小魚造句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