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空城計”是怎么回事,感受故事的魅力,從而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2、通過閱讀描寫諸葛亮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仔細品讀,感悟他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3、初步了解《三國演義》及其中的主要人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諸葛亮為什么要擺空城計、怎樣擺空城計以及空城計成功的原因。
2、難點:從空城計的故事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物。
2、收集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更進一步認識這一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生質疑
昨天我們初讀了空城計,知道“計”是--計謀、計策,你還知道有哪些計?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特別精彩的,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智謀故事。對于空城計你想了解哪些內容?
二、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
三、理解內容,突破難點
1、有這樣一句歇后語,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用空城計的?
(引導學生抓住“十五萬”“五千”等數據,對比分析:兵力懸殊;司馬懿剛占領街亭,打了勝仗,士氣正旺,而諸葛亮有一半還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聽說司馬懿的大軍來了,都嚇得心驚膽戰,不知怎么辦才好,士氣不足。)
2、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諸葛亮是怎樣施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在旁邊寫上你對諸葛亮的評價。
A、下命令
指名學諸葛亮下命令,指導朗讀,語氣應沉著,堅定。
B、在括號里填上動詞,從諸葛亮的動作體會他的沉著鎮靜。
C、如果你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將或一個兵卒,聽到諸葛亮傳的命令,看到他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D、再讀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過程,體會諸葛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遇事冷靜。
3、結果如何呢?司馬懿中計了,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說說你的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體會司馬懿的小心多疑,過于謹慎)
4、看著這退去的十萬兵卒,你想說些什么?
5、諸葛亮為什么能以5000敗軍對抗司馬懿的15萬勁旅,讀讀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6、你認為空城計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朗讀表演,深化理解
作者用精彩的文筆和對話再現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神態和心理,既適于表演,又適于朗讀,分組表演,可以加進自己的創意動作或語言,但必須符合人物身份,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能列舉幾個嗎?
2、毛主席曾說過:“生子當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我建議大家課余有時間好好讀一讀四大名著,我想你的收獲一定會很多。
[《空城計》教學設計 (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
4.空城計的教學課件
6.空城計教學的課件
7.空城計獲獎教案
8.空城計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