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教學目標: 1.認識“魯、著、匠、創、亭”等13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等8個生字及其詞語。認識偏旁三框兒。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
教學目標:
1.認識“魯、著、匠、創、亭”等13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等8個生字及其詞語。認識偏旁三框兒。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于動腦動手的。
4.教育學生要做生活有心人,勤于觀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取得成功。
教學重點: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及其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勤于觀察,勇于實踐。
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創”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于動腦動手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觀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取得成功。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課題
1. 學生把課前收集致電的有關魯班的資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 教師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質疑。
二、試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3.以不同形式認讀生字詞語,交流識字方法。
4.指導“創”的書寫。
三、朗讀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 默讀課文,布置學習要求。
(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思考:魯班怎么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2)畫出相關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后,再與好朋友交流。
4. 交流學習所得。
(1) 指名回答以上思考的問題。
(2)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文中的人物對話內容及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
5. 討論交流:魯班為什么能造出傘來呢?
四、說話練習: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
回去把魯班造傘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要是能(突出問題)
一看 、興奮(善于觀察)
魯班造傘 照樣子(動手實踐)
反復試驗(不斷改進)
終于造出(成功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規范書寫7個生字及其詞語。
2.培養學生自主積累詞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
2.課文講了魯班的一件什么事?
二、積累詞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喜歡的詞語,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寫在摘抄本上。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讓學生整體觀察字形,指出易寫的錯字。
2.教師重點指導并范寫。
(1)“創”字,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第三筆是橫折鉤,要一筆寫成。
(2)“湖”字要注意三個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寫得太長,“丁”字要寫在禿寶蓋里面。
3.學生讀讀、描描、寫寫。
4.作業展示,師生互評。
[《魯班造傘》教學設計 (S版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0.s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