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教學,盡可能地化語言敘述為人、事物場景,把學生領進一個觸目可及的直觀的自然世界中,讓學生對柳笛和榆錢,對春天的無限樂趣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讓語言和場景對接即讓場景還原為語言文字。這個過程其實是活化場景、內化語言、研習法則、享受文化、提升情感的演練場,在這樣的演練中形成特有的語文心智。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習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課文,了解文章通過對童年趣事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生活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家鄉(xiāng)無比眷戀的真摯感情。
2.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3.會認“榆、沐、浴、擰、略、呈、奉、混、蔽”9個字,理解“沐浴、呈現、奉獻、浸潤、披散、齊整、渾厚、晶瑩、混合”等詞語。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感情,學習在默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閱讀實踐中把習得的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轉化為符合學生個體心理認同特征的語文心智。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新鮮的柳條和榆錢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導語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教師展現柳笛、榆錢實物)
板書課題:柳笛和榆錢(展示課件第二屏)
導語2:文章的作者,圍繞著柳笛和榆錢都寫些什么呢?讓我們細細地讀讀課文,通過自己的邊讀邊思考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一)明確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3.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
(1)開火車認讀詞語。
(2)開火車一人一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5.思考:柳笛和榆錢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三、師生對話、感悟文本
(一)小組合作讀
出示組內學習方法:(展示課件第三屏)
(二)、全體同學交流,互相補充。
1.做柳笛帶來的歡樂。
(1)找出描寫做柳笛動作的詞語,讀一讀。
(2)從動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讀,指名讀。
2.吹柳笛帶來的歡樂。
(1)課文通過以下幾點體現歡樂之情。(相機展示課件第四屏步驟一、步驟二)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們的樣子。
(2)邊讀邊說自己從中怎么體會到這份歡樂之情的。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做一做這些動作!
(3)小組合作讀。(分3個方面讀)
(4)出示文字片(展示課件第四屏步驟三)
① 請你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 自己讀讀這段話,感受這份情感。
3.榆錢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歡樂?
(1)摘榆錢(展示課件第五屏)
① 找出描寫榆錢樣子的句子讀一讀。
② 思考: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③ 你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榆錢:抓住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亮晶晶、綠瑩瑩,真像一串串晶瑩的玉莢。”也可以讓學生親口嘗一嘗。
4、回讀全文,討論解決:
為什么開頭寫柳樹、榆樹的樣子?與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錢有什么聯系?
5、總結全文,談收獲。
(1)學習組材方法:先總后分。
(2)情感體驗: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3)如何學習略讀課文。
(展示課件第六屏)
四、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一)柳樹和榆樹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你還知道有哪些樹給春天增添了色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呢?
(二)積累文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柳笛和榆錢》教案 (S版三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s版搭石課件
4.語文S版窮人課件
5.《柳笛》閱讀答案
6.語文s版搭石課件
8.北師版保修教案
10.語文s版珍珠鳥課件